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2024-04-29 00:00:00豆永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变色龙孔乙己初中语文

语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从核心素养概念来看,语文教育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突出了大单元、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语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主题或一个核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还要关注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基于这一背景,笔者主要从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结构重构、教学驱动设计、教学任务反馈等四个方面入手,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探讨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一、明确单元主题

开展单元化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单元的主要内容。在编撰教材时,编者通常将相近题材或相似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编者在编撰时就考虑了单元化教学的需要,每册教材由六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主题或核心问题就是开展单元化教学的基础。

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人物画廊”为主题,选取了四篇侧重点不同的、与人物刻画息息相关的小说名篇。其中,鲁迅的《孔乙己》侧重于通过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来揭露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无情的压迫和摧残;契诃夫的《变色龙》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脸”,反映了当时沙俄管理制度的腐败;阿城的《溜索》通过展现马帮汉子渡江的过程,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侧重于通过故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京东地区北运河的风土人情。通过研读单元主题,教师才能够确定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避免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笔者认为,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大单元视域下,教师要明确单元主题,制定具有概括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教学计划。

二、重构教学结构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大单元视域出发,逆推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重构单元教学结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初步明确单元主题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思考群文阅读的设计,诸如学生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后,是否会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兴趣?遵循这个思维,教师就可以寻找从其他方面描写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小说片段——《骆驼祥子》,介绍与孔乙己命运相近的人物祥子,让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满足学生的这份好奇心。又比如,在学习《变色龙》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多次转变。针对学生对人物表现、社会制度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入契诃夫的其他著作——《装在套子里的人》,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守法良民”别里科夫的遭遇,从而进一步了解沙俄当时社会制度的问题所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果教师只是漫无目的地寻找课外小说片段,只注重契合单元整体主题——“人物画廊”,未能深层次挖掘学生的思考过程,那么学生就会将每一则阅读材料都当作一个单独的内容,不能将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与之相反,教师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就能够既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课外群文与课内文章建立起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细分驱动任务

阅读本身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尝试借鉴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若干个明确的探究任务或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促使学生去思考阅读材料的深刻含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和教学结构设计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同样是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现状的文章,《变色龙》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以及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有哪些异同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进一步思考这些小说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审视阅读这几篇小说的切入点,进而了解到《孔乙己》《骆驼祥子》主要从封建社会的受害者的视角展开叙述,而《变色龙》更多的是通过沙俄统治下象征正义的警官前后多次态度的转变,来反映出表面公正、实则虚伪的社会体系,进而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些文章的内容。《溜索》和《蒲柳人家》通过正面描写,叙述社会人生百态,更多地体现了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所展现出的坚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关注这些文章之间的共同特点,再细细地体会其中的不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及时跟进反馈

学习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巩固,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地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正向的反馈,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相关单元知识的整体印象。

仍以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在结束单元教学后,教师的教学目标自然就应当从让学生初步了解此类小说的鉴赏技巧转变为能够结合单元内容举一反三,自行学习鉴赏相关文章。因此,在设计单元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群文阅读的理念,引入其他相似的小说内容,例如结合英语课程的阅读材料《百万英镑》实现学科互通,也可以以正反刻画为线索,给学生推荐《三毛流浪记》《山河人间》,让学生结合教师在课堂中提供的思路和技巧,去分析小说的描写手法、主题等。在学生完成阅读和探究任务之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成果,分析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还存在哪些不足,这样就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

总之,大单元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维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适当地调整教学的节奏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单元主题或核心问题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作者简介: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孟坝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变色龙孔乙己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神奇变色龙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