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问题串联,推进类文教学

2024-04-29 00:00:00武四代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北平串联散文

高中类文教学,从其定义来看,主要是由两篇或者多篇主题相近,或者体裁相近的文本组成的群文阅读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一篇文本,达到学习多篇文本的目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叙事、抒情、写景、哲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占据了较多篇幅,且大多集中于后三类。笔者结合实际,选取典型文本,浅析借助问题串联策略,推进高中散文教学生成精彩。

一、学习抒情类文,体验作者情怀

相比其他体裁,散文形散神不散,注重使用个性化语言表达情感。很多时候,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情感浓缩到一件简单的日常琐事中,或者借助日常平凡举止,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教学抒情类散文,教师要紧扣重点,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琐碎事情或者细微言语,借助问题进行串联,帮助学生抓住文本情感本质进行思考,达成与作者情感共鸣的目的。

以《想北平》一课为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文本课题进行发散,通过问题串联教学。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进行提问:“是谁在想念北平?”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可以是文本中的“我”,也可以是作者老舍。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我’为什么要想念北平?”学生通过认真研读很快发现,作者描写的景物其实就是“我”记忆中的景物,与作者老舍的成长有着密切联系。这样就可以将课题理解为“我想念我的北平”。

日常琐事往往融入了真情。研读文本,作者所描写的都是平凡的日常生活细节,这种细节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是,作者娓娓道来,在反映自己对北平熟悉的同时,也给学生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平。正是通过这个“不一样”,让学生从中感知了作者的情感命脉,那就是对北平的一种喜爱。因而理解到这里,学生可能会反问,题目可不可以改为“忆北平”?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想”包含了在北平生活的一种密切程度,而“忆”却带有一种旅游式的怀念,一种个体对特定场合的回忆,在情感上与“想”还有一定差距。

至于作者是怎样表现对北平的“爱”,文本中有较多语句进行描述。但是,学生通过深入研读发现作者对北平的爱不是“说不出”,而是一种较为含蓄的表达,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同理,在《我与地坛》一文中,教师也可以围绕课题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层层导入,然后伴随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从中明白,作者表面上是写地坛,实际上是写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二、学习写景类文,体验景色之美

中国人表达情感较为含蓄,体现在散文里,大多都是借助景物与事情来表达情感。这种情感表达较为隐蔽,加之语言表达较为自由,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解读散文的难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品析文本语言,借助问题进行串联,在挖掘“形”之间联系的同时,也能透过文字品析作者的情感。

比如,《江南的冬景》一课,表面上是写江南冬天不同地区的景物,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本题目进行提问:“江南地方很大,作者主要描写了那些地区?”通过研读文本,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找到答案。比如,第二小节中主要描写的是大江以南,而在第五小节中主要描写的却是“钱塘江两岸”。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这么痴迷江南冬景呢?作者透露出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课文,尝试运用各类表达手法进行分析,了解江南冬景的特征,理解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神”引导学生品析文本的语言,体验文本中的景色之美。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同样可以借助问题进行串联,推进课堂教学步步深入。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问题:“荷塘在哪里?荷塘的景物有哪些?月色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点拨,对文本中的景物描写进行品析,帮助学生体验景色之美。

三、学习哲理类文,体验思想深邃

相比其他类型的散文,哲理性散文思想较为深邃,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仅仅依靠文本,不借助学生的生活阅历,他们很难找到文本的“神”。对于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恰恰是他们缺少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进行串联,引导学生挖掘散文的“神”,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比如,教学《像山那样思考》一课,教师研读课文题目,可以设计问题“山是怎样思考的”“谁要像山那样思考”。学生初读文本,很快就能得出答案。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山是怎样思考的?山主要思考什么?”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思考、探究,学生才能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一再强调,要像山那样思考,并不是否定人类的发展,而是提醒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合理开发。这里的合理更多是指自然界之间的平衡。这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又如,教学《斑纹》一课,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思考,比如“什么是斑纹”“斑纹有哪些”“分别表达什么意思”,从自然斑纹再到人类活动,层层推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提高学生鉴赏哲理散文能力的同时,也能推进课堂教学生成精彩。

总而言之,针对高中散文教学,教师要研读文本体裁,结合学生实际,通过问题串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类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实现与作者情感共鸣,锻炼解读散文的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北平串联散文
用提问来串联吧
用提问来串联吧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红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北平的秋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十路大军进北平
河北画报(2020年3期)2020-06-24 06:03:50
十路大军进北平
河北画报(2020年5期)2020-06-10 01:50:20
想北平
学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