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疆巩留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研究

2024-04-29 01:10:26叶尔扎提·吐尔逊王毅
秦智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践

叶尔扎提·吐尔逊 王毅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新疆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各民族“两个共同”奋斗目标的基础,是构建各民族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同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本研究以新疆巩留县为个案,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的方法分析和梳理新疆巩留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状况。同时,探讨和研究新疆巩留县民族团结工作的实现路径和相关成果。

[关键词]巩留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

[中图分类号]D63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37

中国是一个居住著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自2010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以来,便成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指导方针,也为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新疆巩留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要塞,现实和历史影响力相对较大。同时,新疆巩留县作为多民族居住的县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任务重大。作为巩留县民族工作的重点方向,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成为新疆巩留县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良性互动的重要实践。

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内涵

(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提出

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第一次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议题。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者关系:交往是形式、交流是内容、交融是本质。民族交往是以经济交往为基础的全部政治、文化、社会等交往的总和,民族交往的实质内容是民族交流。在涉及民族交流的社会物质文明交流、精神文明交流和政治文明交流中,其中经济交流是促进民族发展的最重要的交流。民族交融是各民族伴随着共同因素增多而不断走向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

(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发展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对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指出各民族在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和互帮互助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去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1]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2]对民族交流交融的理论内涵作出更深层次的总结概括。2020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再次明确指出,要教育各民族青年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这一理念的反复提出和对其内涵的不断丰富说明其符合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中国民族发展的根本规律,说明其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精神相一致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新疆巩留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探索

巩留县现辖6镇2乡5个农牧场,生活着汉、哈、维、回等23个民族,根据2022年统计,现有人口19.59万人。巩留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2021年12月,巩留县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针对巩留县多民族聚集的实际,巩留县各社区党支部通过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巷道,选树民族团结典型,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等,促进居民广泛交往、深度交融,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民族广泛交往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促进民族交往的必不可少的实践之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民族交往创造了条件,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民族交往是作为实体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外在形式,是民族交流和交融的前提,是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交往的自发性是指各民族为了完善和发展自己,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自愿地与其他民族进行优势互补,学习其他民族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产生活以及生活方式等,从而加快自身发展速度。”[3]“在各民族互帮共学中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团结共事中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4]“新时代全国各地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持久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和显著成效,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最主要的意义便是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情感上的交往。

为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工作,了解各族群众所思所想,新疆巩留县把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聚焦总目标,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植入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田,生根、开花、结果。巩留县党委和政府坚持加强领导,充分动员。为确保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落地生根,巩留县政府根据工作实际,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召开动员大会,利用电话、微信、实地走访等方式与各结亲户取得联系,相互了解、相互亲近。

巩留县西公园社区结合实际,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在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道路上一直摸索着新的途径。通过设置民族团结事迹墙、照片墙等反映各族群众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提高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笔者从巩留县西公园社区干部那儿了解到:“社区组织结对亲戚共同参观民族团结进步基地,通过讲解、看视频、谈体会等多种方式,各族群众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成果,彼此之间的交往进一步深入”。

巩留县一系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践,为巩留县各民族交往搭建了平台、树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使巩留县各族群众的交往跟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更加频繁,推动各民族交往更加深入。

(二)丰富文化活动,增强民族全面交流

文化活动是增强民族交流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使得各族群众更深入的了解彼此。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回望历史,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驱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前行,文化的多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显著特点。不同的历史国情、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和谐共存构成了姹紫嫣红的世界”[6]推进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加强民族交流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贯彻落实意义重大。巩留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聚焦履行职责,举办了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2021年4月25日,巩留县举办首届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象大使选拔赛决赛。大赛以“传承中华语言文化魅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旨在引导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诠释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

巩留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了寓意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石榴籽”书屋。“石榴籽”书屋是巩留县2020年新建设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书屋不仅环境幽静,功能齐全,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笔者了解到,“石榴籽”书屋自建成开放以来,受教育的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人数达11200人,不仅激发了各民族阅读活力,也逐渐成为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巩留县打造“石榴籽”书屋,让各族群众和党员干部在读书中丰富生活、增进了解、相互交流,不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巩留县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

巩留县在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举办的这些文化实践,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在文化上的沟通交流,同时也进一步凝聚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最重要的是,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巩留县各民族的交流。

(三)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促进民族深度交融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举措,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离不开“互嵌式格局的支撑”。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区不仅是加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和实现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体现。笔者了解到,巩留县在城乡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各民族嵌入式居住模式,鼓励各族群众在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全方位嵌入。目前,已经形成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嵌入式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巩留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融入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

巩留县通过“安居富民”工程将需要建房的少数民族和汉族群众交叉建房,安居惠民和嵌入式居住结合,形成了交错相邻的居住模式。在这样的居住模式下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方式、文化教育、饮食结构等领域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互相分享生产技术。这种背景下,各族群众已经凝聚了一股同心协力的精神力量。

此外,互嵌式社区环境下,各族群众之间自发的互动也是频繁的。如巩留县提尔曼社区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居民HLH与结对亲戚MLY家经常会结伴来到位于县城蝶湖广场的“石榴籽书屋”看书学习以及互相帮扶的故事。8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巩留县林家佳苑小区的居民THTX和LGZ两人彼此分忧,演绎着不是亲戚胜似亲戚的姐妹情的事迹等等,这些都是巩留县各族群众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的民族团结。

巩留县积极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夯实了民族团结工作的成果。巩留县以民族互嵌式社区构建为着手,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

三、新疆巩留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成果

相对而言,新疆巩留县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是富有成效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巩留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成果由各民族共性凝聚、共同性增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的形成,社会稳定、地方经济得到改善等。这些实践成果体现了巩留县民族工作做的是否扎实,以及民族工作的开展是否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

(一)各民族共性凝聚、共同性增多

新疆巩留县这些年推进民族团结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显著成效,成果丰硕。其中,巩留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的最重要的实践成果之一是各民族共性凝聚、共同性增多。巩留县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使得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增多、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这就形成了各民族共性凝聚、共同性增多的实际情况。

巩留县各族群众共性凝聚、共同性增多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政治上,巩留县各族群众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到县人大、政协、基层民主组织等组织的各项政治生活当中,如选举、政治协商、社会事务治理等,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经济上,巩留县各族群众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同时,日益发展和完善的经济体系,将各族群众联系在了一起。在巩留县,东奥赛事激发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被“冬奥风”吹火的冰雪经济也乘势而起。在巩留县伊勒格代国际滑雪场,由各族群众建起的一排排餐馆、烧烤摊生意红火,人们围绕滑雪场实现了就业和收入增长,各族群众的彼此联系也加强。文化上,巩留县政府积极保护和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吸纳。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双语、多语和互相学习语言的现象增多。在巩留县,汉族群众掌握多种语言或者其他少数民族掌握多种语言的情况非常普遍。

(二)社会稳定、地方经济得到改善

巩留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总的来说带来的积极影响很明显,这也体现在社会稳定、地方经济得到改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消除了以往各族群众之间存在的偏见和隔阂,促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良性发展,瓦解了影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促使巩留县社会环境向更优、更好、更美、更安全的方向前进。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推动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方经济。

巩留县当前呈现出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出现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各民族进一步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强烈,义不容辞的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重任。巩留县政府坚持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幸福和谐。[7]近几年,巩留县经济形势明朗,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旅游业蓬勃发展;经济运行更加平稳,发展动力活力充分释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7]巩留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善的良好局面离不开其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实践。

四、结语

本研究多以通过笔者调研所收获的实际案例来支撑自身的论点,以对个案的分析来得出最终的结论。新疆巩留县在近几年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实践中认真、扎实地践行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指南,在民族工作领域成果丰硕。长期以来,新疆巩留县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在新时代民族大团结的征程中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新疆巩留县广大干部和各民族群众一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钢铁长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9-12-17.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5/05/29/c-126564529htm,

[2]王忠国.传播学视阈下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研究[J].新闻论坛,2017(5):70-72.

[3]张文龙,王建华.新时代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影响因素与时代转向[J].兵团党校学报,2018(6):98-102.

[4]张云,张付新.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3):44-47.

[5]姜丽华.新时代全面持久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1):45-49+64.

[6]邓显超,刘杨.习近平关于文化交流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7-9+38.

[7]卓力德拜·吉尔哈力拜.2021政府工作报告[R].巩留:巩留县人民政府.2021.

作者简介:叶尔扎提·吐尔逊(1999.5-),男,哈萨克族,新疆巩留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王毅(1978.2-),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学、新疆宗教与文化。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5:30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5:31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08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