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欧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大众化改革方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针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对其中的具体内容,如课前、课堂内容以及课后活动的相关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主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翻转课堂教学经验以及现有为微课资源和活动,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实践验证。这对国内深入发展翻转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13-02
引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变换了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是信息技术支撑,时代发展引领的新型课堂教学,对于传统教学的革新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外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转换到了各学科的应用实践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国内对其的研究仍然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实践应用处于探索的试验阶段。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翻转课堂中的微课,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一、 翻转课堂中的微课
(一) 微课概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多媒体工具应时而生,微博,微信以及微商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微课的概念便被提出了。现阶段,国内外并没有对微课的概念作出统一的定义,但是结合国内外对现有微课资源的总结,不难发现微课的基本特征,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微课中的“微”,主要是指时间短,内容少,也就是说微课满足的基本条件是针对于某一知识点进行简短的、全面的讲解。其次,微课是一种网络课程,其主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适宜引入到正式课堂中作为教学资料。最后,微课资源是一种可储备的教学视频,内容包含突出的教学主题和目标,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微课资源的网络平台有很多,尤其是国外对于微课网络资源的应用已经逐步的形成了一种学习模式,例如Khan Academy以及edX等MOOC平台上的视频资源均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统一学习单元。国内虽然没有开设这种专属微课的网络平台,但是不同的教学机构以及相关的学习单位,均开设了自己的微课网络视频,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例如新东方、宏文等大型教育机构均有自己的微课资源。
(二) “翻转课堂”中的微课设计
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中的微课作用突出表现在课前知识传递的效果,换句话说,微课设计是翻转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主要包括两大组成,即微视频和作业练习,二者同处于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即网络教学平台为基本载体。微视频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学习资源,其以食品教学为主,同时伴有课件、素材和相关案例辅助,可以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学习资料。作业练习主要是为了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包括在线测试、答疑以及在线调查等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助于教学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内容,从而有助于提高最后的教学效果。
学习资源的设计是微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其之间关系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度。因此在设计学习资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保证微视频中的学习资源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第二,微课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提炼,其在主题设计过程中更注重对复杂知识点的分解讲解,从而使得难题简易化。
二、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
1翻转课堂的过程分析
为了保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备一定的理论支持,遵循规范的操作依据,必须要了解翻转课堂的过程。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以下的基本过程。
所谓的翻转课堂是从传统的课堂模式转变成新型的课堂模式。传统的课堂模式在课程设计结构上与翻转模式相同均包含课堂前、课堂内和课堂后,其在课堂前的设计为空白,即全部留给学生自主安排,课堂内的设计内容包括知识传递、活动设计和布置任务,课堂后学生要完成规定的任务,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吸收。
对传统课堂实施翻转以后,翻转课堂的主要过程包括:(1).课堂前要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总结;(2).课堂内的主要任务包括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协作探究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3).课堂后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
2翻转课堂的特征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模式的结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翻转改变了师生在课堂内的角色。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被动性。这种被动的意识,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更像是一个全神贯注的听众或者观众。
翻转课堂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像是一个引导者,而真正的主宰者是学生自己。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强化了学习的自主意识,锻炼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特征主要包括:(1).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由主宰转为引导者;(2)翻转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3)课堂内安排的活动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内化吸收的效果;(4).课堂设计目标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难点的挑战。
3翻转课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翻转课堂的效果,在设计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要尊选以下三项基本原则。第一,翻转课堂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和内化。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学习知识结构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翻转课堂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在自主学习与老师引导的共同作用下,构建起基于自主学习意识的知识结构,从而保证知识学习和吸收的效果。
第二,翻转课堂的设计要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的分层,即要保证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可以得到对应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的吸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以自身学习情况为基础,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学习资源。例如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可能10分钟就可以掌握一些较难的知识点,视频只要看一遍就可以掌握。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可能要看30分钟甚至更久,视频也要反复看,但是这些学生之间互不印象,均可以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翻转课堂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翻转课堂设计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以及需求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完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氛围。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要给予其足够的学习时间,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其摆脱精神的紧绷以及不必要的学习障碍,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足够的自信。
(二)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在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掌握上述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从而保证实施流程制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为基础,完善设计构想以及应用模式的基本思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即三大任务,分别是课前的过关任务、课内的典型任务以及课后的拓展任务。在这三大任务的主线引导下,实现知识的传递、知识构建与内化以及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下面以某一学科学习为例,说明其具体的实施流程。
如图1所示,其为基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图。
如图1所示,其包含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其以三大任务为基础,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了课堂前准备阶段和传递阶段、课堂内内化阶段以及课堂后巩固阶段。
1课堂前准备阶段
课堂前准备阶段通过图1可以看出是课前内容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内容是对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因此,课堂前准备阶段是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为了设计出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微课资源,教师需要详细的梳理单元教学内容,将重点、难点以及较为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区分开,选择出与课程内容最为密切,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作为网络视频教学的主体,将其它相关的学习资源作为附体。下面以应用软件教学为例,说明其准备阶段设计开发微课资源的重要过程。
首先结合科目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证可以详细的看到鼠标移动和按键操作,即采用录制频幕和同期声的形式。其次,为了保证教学的亲切感与真实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定时的出现教师教学镜头。
由于应用软件在学习过程中较为混杂,因此视频中要有相关的重点事项提醒以及关键知识点的勾画,一般可以采用红色画笔着重提醒,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关键知识点。最后,时间设计一般控制在18分钟范围内。完成上述内容以后将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且设置相应的微课过关任务,搭建在线平台,完善信息化学习环境。
2课堂前传递阶段
课堂前传递阶段主要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对于一些难点和不懂点,要实时参与到在线答疑和讨论等环节中。最后,完成教师设置的过关任务。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过关任务的完成情况,整理一些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判断微课教学的学习效果,从而为课堂内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3课堂内内化阶段
课堂内内化阶段的第一项任务是解决微课视频学习过程中总结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探究、小组互评等方式,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采取自由辩论等方式得到最终的答案,最后通过教师统一评定,完善答疑过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一旁观察,记录学生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总结其中存在的弊端,并进行个别同学的辅导和讲解,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4课堂后巩固阶段
课堂后巩固阶段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一些优秀学生的表现传入到网络教学平台内,以供其它学生的参考学习。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程度的基础上,设置相对高级的过关任务,以供有能力的学生实施扩展和挑战,从而达到进一步巩固练习的目的。由于学生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课堂上很难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课堂经常以重点培养的学生为基础,在课堂内会占据较长的时间讲解相对复杂的难题,其不仅影响了其它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翻转课堂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一) 实践方案
为了检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是否与理论分析一致,本文主要以Flash软件动画制作中“按钮制作”为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实践验证。为了保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特选取普通班作为实践对象。结束实践以后,相关人员会通过调查问卷以及深度访谈等形式,获取与实践效果评价的相关数据。在设计问卷以及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要突出与传统模式之间的对比,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效果判断依据。
(二) 实施过程
实践目标为45人组成的普通班级,选择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已经通过传统教学课堂完成一部分,课程讲解的过程中结合了多媒体演示教学,因此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基础学习条件。通过调查,班级45名同学均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和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在了解过基本条件以后,下面按照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依次执行下述内容:
首先教学工作者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梳理与分析,选择的主体知识点内容分别是“按钮元件的创建方法”和“按钮四个帧的作用”,将其它知识点内容以附件的形式形成了视频相关的学习资料。微课视频录制时长为15分钟,以主体知识点为重点,将重点内容用红笔标注,难点用蓝笔标注。设置了3个过关任务,在线讨论问题包括学习感觉,完成时长和视频观看次数等。
课堂内内化阶段主要设置了“点击”帧功能的活动讨论,其活动开展的原因主要基于教师对学生过关任务的分析和总结。在讨论活动结束以后,布置了自主完成“认识电脑”的典型任务。老师主要观察分析学生的思考模式以及探究思路,实时总结学生分析问题的特点,对个别基础能力差的学生,老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辅导。
课堂内内化过程完成以后,教师将优秀的作品上传到了网络教学平台中,供学生赏阅和学习,并设置了扩展挑战任务。通过教师的总结,本班45名学生,共有31名进行了拓展任务的挑战,其与的学生多次查看过教学视频,下载了相关的学习资料。
(三) 应用效果调查
通过分析和调查得到了学生对课前微课的学习反馈以及对该模式的认可度和效果统计情况,其中学生对课前微课的学习反馈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较好的完成课前的微课任务,时间大部分处于25分钟以上,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学学习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且投入度较高。除此之外,还统计了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效果的统计,其中有52.5%的学生认为教学模式的效果较好,20%的学生认为其效果很多,没有人否定其效果。在调查学生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时,大概有50%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25%的学生非常喜欢,还有25%的学生表示一般喜欢。由此可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较好的反馈。
由于该实践调查中,实践对象的选择范范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只能代表一小部分师生群体对该模式的态度,但是可以以此为研究思路,继续增大对该模式的实践研究。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实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介绍翻转课堂中的微课,认识到了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得出了翻转课堂设计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实施流程。最后通过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肯定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
[2]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4).
[4]王文礼.MOOC 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
[5]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
[7]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117.
[8]王晓静.微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4(12):101-102.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