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2024-04-29 01:10:26李一吉韩瑞平
秦智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高校

李一吉 韩瑞平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挖掘开发党史文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党史研究成果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转化,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等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大意义的基础之上,重点阐释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正确处理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识别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36

广大高校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四个自信”,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要把“四史”特别是党史当做教育人鼓舞人的重要资源,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用党史丰富高校思政课“配方”、用党史细化高校思政课“工艺”、用党史对思政课进行“包装”,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党史学习教育贯通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优良传统之一。在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中,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学习“四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贯通交融,对于推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新时代大学生,对于让青年大学生在党史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具有深远的价值和重大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作为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一)对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引导大学生用好党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在对党史的深入思考中抓好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大学思政课的重要目标。对于学生通过了解党史加深对国情和党情的认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看待党和国家的历史,产生正确的历史观,在学习历史中提高自身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提高大学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有重要意义

“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1]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讲授党史故事,对于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很有益处。在对党史的认知和感悟中,学生会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旗帜鲜明的反对。

(三)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史实支撑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入,对于学生运用客观的党史事实把握理论脉络,有重要支撑作用。党史是客观的,在对党史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势必会对党史的各个阶段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党的理论发展脉络有整体的认知,对党史发展规律有深入的认识。

(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

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党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这个伟大历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和发展,党史兼具了强烈的政治性、现实性和理论性。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多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将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课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产生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整体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加强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从而起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良好作用。

(五)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坚持唯物史观提供了科学方法

“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1]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党史人物是学习党史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政课通过对于党史中有争议的人物的对比和辨析,能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水平。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让高校思政课堂鲜活起来,用党史人物的鲜活和真实的故事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参与度以及形成学生对课堂深度的认可。高校思政课可利用重要的党史人物进行教学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历史人物的资料,并在课堂中进行分享。

(六)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多重逻辑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人物逻辑、事件逻辑和实践逻辑等多重逻辑思维支撑。高校思政课在运用党史资源进行教学过程中,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逻辑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客观地了解历史、深入透彻地了解理论,使学生深刻感悟到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才能通过了解党和国家的昨天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现在,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处理好党史学习教育与各门思政课的关系问题

对高校来说,党史学习教育和各门思政课的关系是载体和目标的关系,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是把党史当作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载体,不能把二者完全看成是一样的、甚至将二者等同起来。对于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来说,其实现的载体除了高校的思政课外,还包括党政机关的理论宣讲、党员的党课培训等。高校的各门思政课有不同主题和内容,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以党史教育取代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而是用鲜活的党史资源、生动的党史人物案例、多维度的党史逻辑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为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提供支撑。

(二)要正确处理好党史学习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年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使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了解党史的过程中产生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同频共振的感悟,认识到党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就是在党史光辉历程中形成的理论。作为高校思政课课堂主导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先弄清党史的发展脉络,掌握扎实准确的史实和史料,在将党史资料融入思政课过程中做到“论从史出”,通过对党史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得出具有说服力的客观结论,得出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结论,得出中国人民也没辜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结论,得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立党立国根本思想的结论,得出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结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

(三)正确处理好历史现象和历史本质的关系问题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在讲党史故事现象的过程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节点背后的历史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使学生真正明白时势造英雄、伟大人物、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意识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党史;要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视角看待党史,帮助学生通过党史学习透过历史现象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2]

(四)对提高大学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能力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特别是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帮助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唯心史观,“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3]党史学习教育在融入思政课过程之中必须敢于亮剑,有理有据的批驳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要围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为出发点的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讲述中来,把课堂时间划出一部分由学生讲解“今日党史”和“身边的党史”等内容,通过参与学习党史提高课堂参与度;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导党史话剧演出、短视频拍摄、诗歌朗诵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利用红色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载体

高校可以挖掘周边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思政课教师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现场体验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革命先辈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影响力。还可以挖掘校史,请离退休老领导讲校史,让学生从学校的发展史中感悟党史。另外也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利用学校媒体矩阵传播党史知识,形成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宣传舆论氛围。

(三)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与时事新闻相结合,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习惯。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时事新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比较和讲解,丰富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增加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上好思政课,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堂相结合。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做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结合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的目标之一,思政课教师要挖掘党史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要善于运用问题导向

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提出一些问题,最终使其得出“之所以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思考和结论。

四、结语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党史中的优秀育人思政元素,发挥大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高校思政课堂丰富起来、生动起来,让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堂的融合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发挥更加有型有感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9.

[3][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M].王佩诤,校.北京:中华书局,1959:22.

基金项目: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名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项目编号:Z20211001)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项目名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视域下内蒙古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MZSZD202214)

作者简介:李一吉(1982.11-),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韩瑞平(1975.3-),男,汉族,内蒙古托克托人,副研究员,工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高校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35:4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49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3:44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