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培育研究

2024-04-29 23:12:44毕研婷侯林
秦智 2024年1期
关键词:道德素养学生干部高校教育

毕研婷 侯林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对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与实证分析,探讨了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现状,指出了其在诚信、公正、责任感等方面的不足,并剖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冲突以及高校道德教育的不足是影响学生干部道德素养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培育道德素养的措施,包括完善道德教育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榜样示范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期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道德素养;学生干部;高校教育;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22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高校学生干部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素养的培养受到了广泛关注。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影响着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价值观的传播。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高校学生干部在诚信、公正、责任感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不足,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和关注。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道德素养的现状,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具体的培养措施,以期对高校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提升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对道德素养内涵的界定,将揭示道德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并为高校学生干部的德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一、高校学生干部道德素养的现状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在道德素养方面展现出了一系列积极的特点。多数学生干部能够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公正无私地履行职责,展现出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干部常常走在前列,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对校园文化的构建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他们在解决同学们的问题、调解矛盾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在政治素养方面,学生干部普遍表现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支持[1];这些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在道德素养方面的积极面貌,也显示出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成长和进步。

尽管存在积极的一面,但在当前的高校环境中,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仍然显示出一些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对权力的滥用、对职责的忽视以及个人利益超越公共利益。在一些案例中,部分学生干部因缺乏足够的道德自律而陷入了违规违纪的境地,比如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学生干部个人的形象,也对同学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了外界对整个高校的评价。此外,一些学生干部在面对复杂的道德抉择时,显得优柔寡断,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学生干部道德素养的不足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信心受损,对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造成阻碍。因此,全面提升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对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2]。

二、道德素养培育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道德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道德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多维度、多层面地影响着培育效果。首先,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是一个主要问题,尽管高校强调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但教育内容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与学生干部日常职责和实际遇到的道德困境相结合的实践指导,导致学生干部在面对复杂道德抉择时往往缺乏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道德教育方式的单一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干部的需求,缺乏互动性和情境模拟,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参与热情。然次,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亦是一大障碍,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道德行为的考核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这使得学生干部在道德素养方面的进步和成就难以得到有效认可和激励。最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道德素养培育中的示范作用不足,也影响了道德素养的有效传递。高校在培育学生干部道德素养的过程中需解决上述问题,以提高培育的实效性和适应性[3]。

(二)影响道德素养培育的内外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学生干部道德素养培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校内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涉及到校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趋势。在校内,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课程体系的不合理均可能影响道德素养的培育,例如道德教育课程的师资和时间往往受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对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产生影响,一个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干部的道德成长,而一个竞争激烈、忽视道德教育的环境则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在校外因素方面,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相对化倾向可能对学生干部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也可能对学生干部的道德判断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实践机会的不足以及公共道德的滑坡都可能间接影响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培育。因此,高校在推进道德素养培育时,需要全面考虑内外部因素,采取综合措施,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干部道德成长的环境[4]。

(三)道德素养培育面临的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道德素养培育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和多元。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伦理成为新的道德教育领域,高校学生干部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欺诈、隐私泄露、知识产权侵犯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提出了新的考验。其次,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对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跨文化理解和沟通的能力,以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坚守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当前社会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如不良的社会风气、公众人物的道德失范等,也对高校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形成了挑战。因此,高校道德素养的培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情境模拟,以及提高学生干部面对新挑战的能力[5];同时也需要创新道德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培养学生干部在复杂环境中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自律性。

三、道德素养培育的措施与路径

(一)道德教育的系统化与课程化

道德教育的系统化与课程化是提升高校学生干部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系统化的道德教育需要一个全面、多层次、连续性的教育体系,这样的体系应当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形成从认知到情感,从情感到行动的有机联系。课程化则意味着将道德教育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教学大纲和评价体系,确保每位学生干部都能接受到系统的道德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强调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应采用案例教学、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干部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应当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入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元素,培养学生干部的全球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

(二)实践活动中的道德素养培育

道德素养的培育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活动。高校应该设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参与、实习实践等,鼓励学生干部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锤炼个人品格,提升道德实践能力;还可以通过创建模拟环境,如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等,让学生干部在模拟的社会角色中学习道德判断和决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干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在无风险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敏感性和责任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干部不仅能够学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道德原则,还能够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冲突;同时将道德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化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

(三)榜样引导与文化氛围营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引导是提升学生干部道德素养的有效方式。高校应当通过表彰那些在道德素养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体或集体,树立道德典范,以激励其他学生干部以榜样为镜,自觉提升个人道德素养。

此外,校园内外的文化氛围也对学生干部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诚信、尊重、公正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每个学生干部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主题教育月、道德讲堂、文化节等,可以有效地传播正面价值观,增强学生干部的道德认同感。校园文化的建设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应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者和榜样。

(四)制度保障与评价机制完善

制度是规范行为、保障教育实施的基础。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从而为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培育提供制度保障,这一体系应包括道德行为的规范制定、监督机制的建立以及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规范制定应明确学生干部的行为准则,划定道德行为的边界;监督机制需要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包括同学监督、师生共同监督等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对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应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并公正、透明地执行,以发挥警示和教育作用。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激励学生干部提升道德素养的关键。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全面考量其道德行为和社会实践表现。高校通过设立道德素养奖学金、优秀志愿者称号等,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干部在道德素养方面做出努力和贡献;还应建立长效的跟踪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道德素养的内涵演变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在道德素养上的表现,既有积极的成绩,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不足。通过对影响道德素养培育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了诸多挑战,包括教育体系与社会实践的脱节、单一的教育方式、不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及复杂的社会文化影响。面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系统化的道德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榜样的引导作用以及制度保障和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措施,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综合、有效的道德素养培育体系,以期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学生干部,进而为社会输送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学生干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智慧,以培养出更多既有道德追求又有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生干部,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康惠鑫,秦信念.浅谈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J].企业导报,2014(12):187+154.

[2]林超.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路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10-13.

[3]乔洋.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加强廉洁教育建设途经研究[J].冶金管理,2020(23):189-190.

[4]陈彬.高校网络舆情背景下“00后”大学生责任感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17-20.

[5]管素叶,袁秋红.学生干部微腐败现象的特点、成因与预防研究——基于青少年廉洁教育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9(6):108-112+11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全课程劳动育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SJB0966)

作者简介:

毕研婷(1989.-),女,汉族,山东莱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侯林(1983.-),男,汉族,河南焦作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近现代区域史。

猜你喜欢
道德素养学生干部高校教育
大学生“媒体素养”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
科技传播(2016年19期)2016-12-27 14:49:19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思考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9:55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现状与改革的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21:09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00:17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2:47:56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1:53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