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伶,何晓庆,李晶晶
急诊科病人多、病情急、任务重,急诊病人往往需要多种管路来进行治疗,而管路置入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护理技能和标准化操作[1]。管路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安全和治疗效果[2]。然而,当前急诊护理中管路护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流程不统一、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不一、护理管理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管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3]。因此,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管路护理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行动研究法在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护士团队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护理实践,并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4]。行动研究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其强调问题导向性和实践性[5]。在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方面,行动研究法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6]。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并进行应用检验。
1.1.1 构建条目池
1)为获得准确和全面的文献资料,本研究检索了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中文关键词为“德尔菲法”“行动研究法”“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管路并
发症”“护理质量”;检索英文关键词为“Delphi method”“action research method”“emergency patients”“pipeline standardized nursing management system”“complications”“nursing quality”。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22年3月1日。2)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研究人员进行独立阅读,剔除重复或相似文献、会议论文、专利、科技报告,以及不支持全文阅读或下载的文献,还有与立题和临床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筛选出19篇文献,其中包括13篇中文文献和6篇英文文献。3)证据提取,研究人员再次独立阅读筛选出的文献,提取文献主题、护理证据等信息,并记录在文献信息收集表中。提取完成后对提取结果进行比对,并按照“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7]对护理证据进行整理,构建出初级条目池。
1.1.2 编制问卷并遴选函询专家
1)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讨论,确定首轮函询问卷初稿,并通过专业机构、学术论坛、社交媒体等途径寻找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样本调查。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问卷初稿进行修订,最终确定首轮函询问卷终稿。问卷包含前言、指标重要性评价和专家情况调查3个部分。专家情况调查部分包括专家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岗位和函询经验等内容。专家熟悉程度采用5级评分法,包括“非常不熟悉”至“非常熟悉”5个级别。函询判断依据包括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主观判断和国内外文献等,每项依据对函询评价影响分为大、中、小3个级别。2)在选择函询专家时,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医院内部拥有专业水平和经验双重认可的专家或专业团队,并通过学术组织网站等渠道邀请医学学术组织相关知名专家参与函询,确保选出具有高水平学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函询专家。纳入标准:在管路护理管理领域具有权威性或较高学术水平;工作年限≥10年;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至少有1次函询经历;自愿参与函询;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献,提供全面意见或建议。最终纳入专家8人,其中男6人,女2人;年龄为(54.56±2.17)岁;文化水平为本科3人,本科以上5人;工作年限15~20年的4人,工作年限超过20年的4人;副高级职称3人,正高级职称5人;函询经验为1次3人,函询经验超过1次5人。
1.1.3 两轮专家函询
本研究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专家函询。每轮函询周期为2周,问卷整理时间为1周。从2022年3月开始,进行第1轮函询,并在发放问卷后提醒专家按时返回。在收到专家问卷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主要包括指标重要性评分以及专家意见。根据标准剔除“重要性评分低于3.5分,变异系数大于0.30”的指标,并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在进行了第2轮函询后,专家意见已经逐渐趋向一致,结束函询。
1.1.4 制定体系方案
结合两轮专家函询结果,采用行动研究方法来改进急诊病人管路护理管理,通过制订计划、执行行动、观察结果并反思的循环过程,逐步构建和完善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
1.2.1 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50例急诊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纳入标准:急诊科就诊;需要进行管路护理,如静脉置管、导尿管等各种管路护理;病人或病人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认知能力受损、无法提供有效信息;重症、危重症;有管路禁忌证,如过敏史、出血倾向等;中途出院;曾经参与过类似研究。对照组年龄26~75(49.59±5.39)岁;男40例,女35例;有2条管路36例,3条20例,4条14例,其他5例。观察组年龄24~76(50.47±4.62)岁;男41例,女34例;有2条管路37例,3条19例,4条13例,其他6例。两组病人年龄(t=1.074,P=0.285)、性别(χ2=0.027,P=0.870)、管路数量(χ2=0.098,P=0.7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评估病人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给予病人积极心理支持和安抚,缓解病人焦虑情绪;采集血标本时,确保标本正确标识和送至实验室;针对疼痛的病人进行疼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疼痛管理计划;根据病人氧饱和度和呼吸状况,给予相应氧气治疗;做好静脉留置针或外周静脉导管的护理,定期观察通路通畅性和固定情况,确保通路无渗漏和感染风险[8]。
1.2.2.2 观察组
实施行动研究法导向的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方案。以行动研究法为导向,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框架,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法[9]构建的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方案主要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行动研究法导向的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方案
1.2.3 观察指标
1.2.3.1 管路相关并发症
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管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管路相关感染、渗血、破裂或断裂、压迫或堵塞、非计划拔管。
1.2.3.2 满意度和舒适度
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10]和舒适度调查表[15]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后满意度和舒适度情况。其中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操作过程、护理质量和沟通交流等4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满分为100分。舒适度调查表包括疼痛不适、活动受限、教育和指导等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和舒适度越高。
1.2.3.3 护理质量
采用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评估工具(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Evaluation Tool,INS Tool)[16]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包括导管选择与插入、固定与保护、使用与维护、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方面,采用0~4分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2.4 统计学方法
2.1.1 函询问卷回收率
本研究共开展了两轮函询,发放问卷均为8份,回收有效问卷均为8份,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
定义Za为附加阻抗。测量阻抗Zm为ZK与Za之和。对于双侧电源系统,一方面N侧的助增作用使得IF>IM,即附加阻抗比过渡电阻本身大[2]。另一方面 M侧与N侧有功角差,IF与IM相位不一致,Zm相位发生偏移,可能超出动作范围。根据上述分析,距离保护反映过渡电阻的能力有限,高阻接地时Rg数值较大,测量阻抗数值增大且相位发生偏移,超出阻抗动作范围,造成距离保护拒动。
2.1.2 专家权威度系数
两轮函询判断依据系数(Ca)分别为0.827和0.898,函询问题熟悉程度系数(Cs)分别为0.867和0.923,计算得到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47和0.911。
2.1.3 函询意见协调度
经软件分析处理,结果显示第1轮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值)为0.348(χ2=35.568,P<0.001),第2轮Kendall′s W值为0.478(χ2=78.993,P<0.001)。
2.2.1 两组病人干预后管路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后管路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 单位:例(%)
2.2.2 两组病人干预后满意度和舒适度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后满意度和舒适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单位:分
急诊病人管路管理对于病人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相较于普通科室管路管理,急诊科通常需要处理大量急诊病人,管路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多,且管路管理过程中要求更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速度,此外急诊病人通常病情较重,体质较弱,对管路的风险更加敏感。因此,在急诊科中,管路的选择、置入技术和管理要求更高,需要更加严格的操作规范和风险评估,而普通科室病人病情相对较为稳定,管路风险相对较低。然而如何有效地规范管路护理一直是急诊科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挑战。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其特点是从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反思和反馈不断改进[17]。在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中,行动研究法始终把实践作为研究基础和出发点,从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它能够帮助护理团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基于实际经验提出解决方案。此外行动研究法鼓励研究者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和反馈,以了解问题的实质,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管理策略[18]。本研究结果显示,函询专家的积极性较高,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表明专家对于研究的重要性有较高认识,并且愿意积极参与研究工作,专家积极性在保证函询结果科学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专家权威性较高,专家权威系数为0.847和0.911,高权威系数表明专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专家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可靠性,可以为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设性意见;函询意见协调程度采用Kendall′s W值评估,结果显示第1轮Kendall′s W值为0.348(χ2=35.568,P<0.001),第2轮Kendall′s W值为0.478(χ2=78.993,P<0.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可以看出构建的行动研究法导向的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管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1)观察组病人管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行动研究法强调实践性和实施反馈,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在护理操作中监测病人血管通畅程度、留置时间等因素,及时更换或拔除管路,有效减少感染、堵塞和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19]。2)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操作和个性化护理,使病人可以获得更加安全、舒适的护理体验。例如,在插管前,护理人员可以与病人充分沟通,提高病人理解和配合度,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焦虑。通过及时处理病人需求和反馈,护理人员可以提供更好的病情监测、疼痛缓解和心理支持,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舒适度。3)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行动研究法导向的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能够提高护理团队工作效率和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操作和流程,可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同时,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共同参与,可以促进团队的交流和协作,提高管路护理管理整体水平。系统性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最终可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治疗效果[20]。
综上所述,行动研究法导向的急诊病人管路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管路护理操作,可减少管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和舒适度,并提高护理质量,在急诊病人的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