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的影响

2024-04-29 09:25王长红彭雪梅袁华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7期
关键词:电疗泌乳母乳喂养

王长红,彭雪梅,袁华兰

(遂川县妇幼保健院 江西遂川343900)

母乳是婴儿最佳营养来源,其富含的多种营养物质及免疫因子对婴儿生长发育极为重要[1]。但是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6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8%,与《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目标距离较远[2-3]。母乳喂养与多种社会因素及母体因素相关,周红女等[4]调查发现,阴道分娩者母乳喂养高于(46.7%)剖宫产者(29.9%),提醒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关注。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低来自术后疼痛、乳房胀痛、母乳喂养认知低等多方面原因,其中乳房胀痛可直接导致其放弃哺乳行为,严重阻碍母乳喂养[5]。此外,乳房胀痛可延迟泌乳时间、减少泌乳量,难以满足婴儿喂养需求,因此需要对此重点关注。低频脉冲电疗是产后常用物理干预方法,原理是利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肢体肌肉,诱发或模拟自主运动,恢复或重建反射弧,在改善肢体功能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同时有研究认为,此法可刺激剖宫产术后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提高,有效改善泌乳情况;韦重洋等[6]认为,六步法乳房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可缓解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心理、社会因素不容忽视,常规干预缺乏预控意识且针对性较差,对促进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果不佳,前馈控制是根据患者预先评估结果,设置目标再实施干预的方法,此法通过实施针对性预控操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稳步达成预期目标,目前在多学科疾病护理中获得较好实践成果[7]。本研究主要探讨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35岁,已婚;②行剖宫产术分娩,初产;③单胎,足月分娩;④婴儿健康状态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母婴同室;⑤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妊娠期疾病、产后出血者;②合并母婴传染性疾病,不宜母乳喂养者;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系统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④新生儿先天口唇畸形,无法母乳喂养者;⑤合并精神异常、聋哑、智力缺陷等无法完成研究者。剔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出院后随访丢失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年龄(27.12±2.03)岁;分娩孕周(39.02±0.73)周;孕次1~3次;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中专及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11例。对照组年龄(26.89±2.14)岁;分娩孕周(38.75±0.67)周;孕次1~4次;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中专及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低频脉冲电疗,具体操作:产妇产后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告知母乳喂养优点、母乳喂养操作等相关知识;对产妇乳房胀痛进行评估,热敷3~5 min,使用点、揉、按等手法帮助产妇按摩乳房,每次30 min,2次/d,对家属同步指导按摩技巧;使用低频脉冲电疗刺激乳房,常规暴露、清洁乳房皮肤,使用乳腺专用电极片涂耦合剂贴于双乳,使用医用胶带固定,调节合适强度以产妇能耐受最大强度为准,开始电刺激,每次干预时间20 min,2次/d,连续5 d;出院后常规随访管理,每周日电话随访了解母乳喂养情况,提供专业指导意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馈控制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协调护理工作,选取2名临床经验3年以上产科护士作为组员,加强剖宫产后护理技能培训,包括心理疏导沟通技巧、乳房按摩手法、物理仪器使用等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对既往母乳喂养相关研究进行头脑风暴,结合常规干预操作总结优化环节,主要包括:个性化乳房护理、持续健康教育、模拟强化母乳喂养技能、关注产后心理健康。②个性化乳房护理:将产后婴儿常规检查后放置产妇胸前,早期接触持续1 h,当婴儿出现出现觅食吮吸动作后,协助其进行哺乳;对乳头较硬、婴儿吮吸困难的产妇,使用推拿手法帮助其乳头变软,对乳头凹陷者注意清洁,使用负压吸引或手法牵引泌乳,对乳头干燥产妇使用护理膏避免皲裂,正确引导婴儿吮吸动作,避免产妇乳头破裂。③持续健康教育:自产后产妇清醒即时进行健康教育,根据产妇受教育程度常规告知母乳喂养益处、促进母乳分泌方法等内容,健康教育结束后以提问方式了解产妇知识掌握情况,对其认知错误方面针对性强化,用时20~30 min;产妇住院期间每天9:00~10:00持续电视健康教育;在病房、病区角落等地方放置母乳喂养宣传手册;产妇出院前对其家属进行个人指导,二次强化院内健康教育内容,建立延续护理群,帮助产妇及其家属加入;出院后以微信群和电话为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微信群内每天9:00定时发送母乳喂养贴士,每天18:00~19:00开放答疑环节,每周日同对照组常规电话随访,了解产妇喂养情况。④模拟强化母乳喂养技能:在常规干预口头和带教指导下,与产妇及其家属交谈,了解其家庭情况,护士结合产妇实际情况模拟日常喂养场景,分角色使用婴儿模型录制指导视频,帮助产妇提前适应日常哺乳场景,掌握母乳喂养技巧。⑤关注产后心理健康:常规关注产妇情绪变动进行及时情绪疏导外,对所有产妇指导其进行正念放松,根据个人喜好建立音乐库,每次20~30 min,1次/d,引导产妇正念放松;对产妇家属同步教育,传授其情绪支持、放松训练等基本技巧,发挥家庭支持作用;对产后睡眠不佳产妇睡前指导其放松训练,鼓励家属协助安抚婴儿,营造更安静易于入眠的环境。

1.3 观察指标 ①乳房胀痛:干预1、3、5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评价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提供产妇标有0~10刻度的标尺表示疼痛程度,刻度数字对应疼痛得分为0~10分。②产后泌乳:记录产妇泌乳开始时间和产后3 d泌乳量情况,泌乳充足判断标准[9]:日哺乳次数>8次,产妇自觉双侧乳房饱满,可满足婴儿需求,婴儿睡眠、情绪良好,哺乳后睡眠时间>3 h。③母乳喂养:干预前、干预5 d使用Iowa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10]评价产妇母乳喂养态度,量表共17项,包括母乳喂养优点、母乳喂养负面态度、奶粉喂养益处、母乳喂养健康和喂养量、工作与饮酒影响母乳喂养5个因子,使用5级评分法(1~5分),总分17~85分,得分越高表示母乳喂养态度越积极;产后1个月,电话随访了解产妇喂养情况,包括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④生活质量:干预前、产后1个月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11]评价产妇生活质量,量表共36项,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8个因子,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泌乳开始时间、产后3 d泌乳充足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泌乳开始时间、产后3 d泌乳充足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IIFAS评分及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IIFAS评分及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乳房胀痛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产后2~3 d,可因乳汁过度充盈导致乳房胀痛、泌乳受阻,发展为化脓性乳腺炎,不仅阻碍母乳喂养,还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12]。

从本研究不同时间点VAS得分可见,观察组乳房胀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使用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对产后乳房胀痛缓解效果明显。低频脉冲电疗是临床常用物理干预方法,其对于产妇乳房胀痛的缓解,一方面是能缓解局部肌肉组织紧张、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泌乳,避免乳腺管堵塞、乳腺炎的发生。有学者分析认为,低频脉冲电疗对乳房的刺激强度是婴儿吮吸的5~10倍。另一方面电刺激被认为可通过改善局部血运发挥较好镇痛作用[13]。需要注意的是产后泌乳、乳房胀痛可受多因素影响,常规干预仅以讲解、指导为主,较难以多通路获得良好整体护理效果[14]。前馈控制实施护理前整合可能影响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危险因素,结合常规干预提炼优化环节,最终确定为个性化乳房护理、持续健康教育、模拟强化母乳喂养技能、关注产后心理健康4个部分。其中个性化乳房护理环节通过针对产妇产后乳房、乳头状态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减少母乳喂养困难,缓解乳房胀痛的同时,为后续母乳喂养打下良好基础[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泌乳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联合前馈控制干预更有助于产妇开启早期泌乳。总结此法优势包括:①整合其他研究经验,优化临床护理环节,可避免有限实践经验存在的不足,为产妇提供更综合的护理措施;②前馈控制为预防性干预,自产妇产后即刻开始健康教育、心理、乳房护理多方面干预,减少乳房胀痛等产后不良情况发生;③此法更具个性化,考虑不同产妇产后乳房情况、实际家庭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强化健康教育、喂养指导等操作,充分发挥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可见,干预5 d,观察组II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能有效引导产妇母乳喂养。分析原因:①有效促进产妇早期泌乳,缓解乳房胀痛情况,减轻对母乳喂养的抵触情绪;②优化常规健康教育为持续健康教育,保证对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牢固掌握,而且在院内模拟日常母乳喂养场景,避免产妇出院后应对日常实际母乳喂养情况的不适应,降低其哺乳行为实施难度;③不仅通过优化上述两个环节,为产妇提供社会支持,减轻不良情绪,且通过同步家属健康教育、传授正念放松技巧、改善睡眠多种方式保证产妇产后心理健康的正向发展,降低产后不良情绪对母乳喂养的负面影响[16]。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1个月,两组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可见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能有效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与此法促进泌乳、减轻疼痛、提供更有效的母乳喂养信息等优势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产后接受前馈控制干预联合低频脉冲电疗,不仅可促进早期泌乳,缓解乳房胀痛,还可积极引导母乳喂养态度,提高母乳喂养率、产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电疗泌乳母乳喂养
连续波中频电疗对伊犁马1 200 m速度赛后血气指标的影响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电疗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