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医典》探讨喘证方剂发展概况*

2024-04-27 05:46林伟兰潘鹏燕刘颖儒赖斯强
光明中医 2024年8期
关键词:朝代医家方剂

林伟兰 叶 玲 潘鹏燕 刘颖儒 赖斯强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种肺系病证[1],严重者可发生喘脱危候。西医之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等,可参考喘证进行辨证论治。近年来,国内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肺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发病率较高甚至部分疾病呈现上升趋势[2,3],西药治疗喘证具有可观效果,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5],目前也尚未有能预防其反复发作的首选药物,而中医治疗喘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研究也表明中药在喘证的治疗中改善症状以及提高远期疗效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6-8]。翻阅古籍,发现古代医家为后继杏林人留下海量珍贵的中医古籍文献资料,许多治疗喘证的理法方药至今仍运用于临床并疗效显著[9-11],值得当代医家继承其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然而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目前对喘证的研究主要突出在特定的证型、治法及特定的方药上。故本研究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研究范围,通过关键词进行检索,整理历代治喘新方数量,探究中医古籍治疗喘证方剂的发展概况,为今后喘证的相关古籍文献研究提供一定支撑。

1 资料来源

1.1 中医古籍时间的界定国家古籍整理小组将古籍的时间定为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以前的书籍[12]。现代的学者将古籍定义为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古书[13],即1911年12月31日以前的书籍。以此为据,本研究的中医古籍研究范围为清末以前,即1911年12月31日以前的书籍。

1.2 数据来源检索来自第5版电子版《中华医典》所收录1911年12月31日前医学著作中与“喘”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喘逆”“喘呼”“不得息”“上气”“肩息”等为检索词。

1.3 纳入标准①由检索词检索到的文献内容中,该方剂适应证的描述符合《中医内科学》[1]中“喘证”的诊断标准,或古籍中直接标明为治疗喘证的方剂。其中喘证的诊断标准为: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②《中华医典》中所搜索得到的方剂其来源、方名、药物组成、用法俱备的方剂。③选取中药内服处方,处方剂型可为汤剂、膏剂、丹剂、丸剂、散剂等,不限药味。

1.4 排除标准①方剂来源、方名、药物组成、用法等资料记载不完整的方剂(本研究主要分析治疗喘证方剂的组方规律,由于朝代跨度大,剂量难以规范统一,故只分析药物组成)。②采用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熏蒸等非中药内服治疗方法。③根据入选标准,方名与药物组成完全相同的方剂,收录最早出现(该方剂所出自古籍的成书年代较早)的,剔除后出现(该方剂所出自古籍的成书年代较晚)的。且同一本古籍中若重复出现药物组成和方名一致的方剂,只取1次。④药物以及方名相同但剂型不同的方剂只取1次。

1.5 数据的整理与规范

1.5.1 数据整理2名工作人员同时根据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的文献,将所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方剂记录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专业版软件文档中(因方剂数量较为庞大,为使数据更为准确,待录入Excel后再行剔除重复出现的方剂),并及时核对,若出现有方剂是否纳入二人意见不统一,则询问第3个工作人员的意见,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1.5.2 数据提取所有数据录入均由2名研究人员单独完成并核对,并经第3个研究人员进行二次核对,为方便统计分析,将记录每个方剂的以下7项基本信息:方剂编号、方名、药物组成、来源、服用方法、书目成书年代、备注,均录入Excel表中。收录完成后,使用Excel的筛选功能,筛选出方名一致的方剂,由2名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剔除方名、药物组成一致且来源于成书年代较晚的方剂。

1.6 统计学方法将所获得的所有处方,根据方剂来源的古籍的成书年代进行统计,计算每个朝代出现治疗喘证的新处方数量,并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专业版软件制作各朝代新方数量曲线图。

2 结果

2.1 涉及文献获得综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776首方剂,录入Excel后,根据Excel筛选功能,获取方名相同的方剂,由2名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若出现方名及药物组成均相同,则只留取来源于成书年代较早的古籍中的方剂,余剔除。最终共获得878首方剂,共涉及114本古籍文献,出现治疗喘证方剂的数量居前3位的中医古籍为:《普济方》169首(19.25%),其次为《圣济总录》87首(9.91%),再次为《太平圣惠方》86首(9.79%)。见表1、表2。

表1 涉及治疗喘证方剂的古籍文献(汉朝—元朝)

表2 涉及治疗喘证方剂的古籍文献(明朝—清朝)

2.2 处方的朝代分布将所得的878首方剂根据其所来源古籍的成书年份进行统计,计算每个朝代所出现的方剂数量,结果显示,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明朝359首(40.89%)、宋朝327首(37.24%)、清朝104首(11.85%)。见表3。用Excel绘制各朝代出现方剂数量曲线图,提示宋朝、明清时期为喘证新方出现的高峰期。见图1。

图1 各朝代出现方剂数量曲线图

表3 各朝代出现的治喘方数量

3 讨论

3.1 喘证方剂溯源本研究发现,治疗喘证的中药处方最早出现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后世医家奉为医圣,其所著《伤寒杂病论》更是被后世医家所推崇,宋金以前的伤寒三家和明清时期的伤寒三派更是在传承仲景医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医术有所发挥,伤寒派中的不少医家所著写的书籍在涵盖此书内容的同时也记录了大量自身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理法方药,使得仲景的学术经验包含治疗喘证在内的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此外,除伤寒派以外的医家所著的医书中也有不少书涵盖了仲景治疗喘证的理法方药,提示《伤寒杂病论》不仅是为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是“医方之祖”,也是首本记载喘证治疗处方的医书,是治喘方的起源。

3.2 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发展不少医家在撰写著作过程中,不仅将自己的学术思想贯彻其中,亦收纳了不少前人宝贵的临证经验,取前贤之所长,这就使得古籍中治疗喘证的方剂同名方情况普遍存在。部分治疗喘证的方剂方名虽同,但药物组成差别较大,部分方子仅一两药味之差。如《妇人大全良方》之千缗汤药物组成为:炙甘草、生姜、半夏、皂角;《仁术便览》的千缗汤药物组成为:炙甘草、天南星、生姜、半夏、皂角;《古今医统大全》所记录的千缗汤药物组成为:甘草、半夏、大枣、天南星、皂角、生姜;《医宗必读》所载千缗汤药物组成为:半夏、皂角、炙甘草。虽不能完全排除抄录过程中错漏的可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古人在继承前人治疗思想的前提下,具有一定发展。

3.3 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本文将所筛选的方剂根据其所来源古籍的成书年份进行统计,发现历史上出现治疗喘证新方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宋明清时期新方数量最多,尤其于明朝达到高峰。

宋元时期,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视史无前例,对前朝的医疗机构进行了革新[14-17],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间医药的发展,民间更涌现不少诊所和药店,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载有宋都汴梁医药相关的景象,甚至出现公私合营的“医院”[18]。其次,政府组织了医药文献的校正与编撰工作,加之印刷术的推广,使得不少医药文献得以整理成册并刊出与发行,该时期的医书数量明显增加[19,20],如《太平圣惠方》,单本书所记治喘新方就有百首。文化层面论,宋代儒学的发展到了新阶段,且越来越多儒生愿意习医,提高了医人文化水平[21];元代官方还常设跨地区的医药经验交流会[22],相当于现今的学术交流会议,这都对临证经验的总结撰写起到了积极影响。再者,宋元时期,疫病发生频次高、波及空间广、染疫人数大[23,24],巨大的临证需求推动了医药的发展。值得注意,宋金元时期古代治喘新方记载数量总体为上升趋势,元代却出现大幅下跌,这可能与当时战争频发、社会急剧动荡的外在因素有关,加之该朝代存续时间相对较短,故喘证新方出现的并不多。总而言之,宋元医学水平迅速发展,使得包括喘证治疗方在内的医学理论在医书的刊行中得以流传于世。

3.4 在明清时期达到学术高峰从表2、表3可知,明朝是出现治喘证新方最多的朝代,而清朝出现新方的数量虽不及明朝,但其涉及的古籍书目数量最多。第一,明清时期各医家所撰写的论著不仅含新出现的处方,更是涵盖了清以前治疗喘证的学术成就,在总结先辈理法方药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这与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扶持医药行业有关,沿袭前朝旧制,凡直省、州、县均设立养济院,这促进了民间中药业的发展,甚至出现了民间医学学术团体,如明代隆庆二年所建立的“一体堂宅仁医会”,诸医家在此探讨医药学术、提高医疗技术[14]。第二,明清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有着活跃的医学交流,如朝鲜、日本[25]、西方国家等[15],这对中医学的深化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三,儒学与医学在宋代开始相互融合,到了明清时期,儒、医进一步深度交流,儒医援引儒家之理用以阐释医道[26],在儒生笔下,医学理论综合汇通的同时又使得医道得以传承。加上在此前中医学已然积累了丰富的底蕴,古代医家治喘新方搭上了明清这辆深化发展时期的列车,在中医学发展最为迅速、理论发展最为深化的时期达到学术高峰。

3.5 统治者的重视是方剂得以传世的重要因素由表1、表2可知,包含治疗喘证方剂的古籍中方剂数量居前3的为:《普济方》最多,高达169首,其次《圣济总录》87首,再次《太平圣惠方》,86首。《普济方》是明初藩王朱棣及滕硕、刘醇等编纂的一部医著,是中国古代篇幅最大的方书[27]。《圣济总录》是宋徽宗赵佶敕编,由朝廷征集民方并结合内府所藏医书而成的一部大型官修方书[28]。而《太平圣惠方》是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年间命王怀隐主编,收集了宋以前医学成就的大型医学方书[29]。三者均为王朝所主持的大型官修方书,政府是刊刻这些方书的重要力量。此外,《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均是北宋政府所编修,除了这两部方书以外,北宋政府还刊刻了其他大量医书[30],才使得包含在这些书籍内的喘证方剂得以流传于世,治喘方在宋朝得以迅速发展。正是由于统治者对医学的扶持,才使得这些医书得以流传,避免了宝贵的医学经验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可见执政者对医学的重视是这些方剂得以传世的重要因素。

4 结语

本研究以历史朝代作为主线,利用文献学以及统计学方法对古代治喘方进行梳理、分析,初步探讨了古代治喘方的历史演变,发现治疗喘证的方剂最早出现于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后代杏林中人以此为基,医家们站在前贤的肩膀上逐步攀爬,由于统治者对医学的扶持在宋朝发展迅速,在积累了丰厚学术底蕴的基础上,统治者的重视、对外交流、儒与医的融合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明清时期达到学术巅峰。期望本研究能为今后有关喘证的中医古籍研究提供一定的历史参数借鉴。

猜你喜欢
朝代医家方剂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猜朝代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