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2024-04-27 14:22施金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评价活动过程

施金华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科融合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小学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求教师以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评”一体的新样态课堂教学活动,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项目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反思传统的知识评价体系,重构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本文将深入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评价策略,旨在更好地服务项目式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贯彻执行。

一、基于能力目标,有效实施评价活动

(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基于能力目标的评价体系实施评价活动,首要任务是明确评价的终极目的: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在具体评价操作中,教师须关注学生在交流与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如沟通的清晰度、协作时的参与度以及解决冲突的策略等。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停留在促使学生分享信息或共同完成任务这个层面,更要深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别人的观点,并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学习。合作交流式的互动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团队内部成员间的互动对于整个项目进展的积极影响。这种评价方法不是简单地对学生最终成果的考查,而是一个持续性的反馈过程。从活动开始,教师就应该观察学生在团队互动中的角色扮演,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来表达和维护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考量学生在遇到分歧时能否展现出调和矛盾和寻找共识的能力。评价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反馈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倾听学生的声音,且对学生在协作中显示出的进步给予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协作的真谛,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评价指标应与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情感态度相关联

基于能力导向的评价指标应成为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和反思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平衡点。评价不单纯追求行为的外在表现,更重视内在动机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领导力的同时也要强调个体对团队的责任感,使学生了解无论是在领导还是配合的位置上,每个成员都承担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因此,评价应关照到每一位学生如何通过协同工作促使集体智慧得到发挥、个人价值得到实现,从而真正达成个体社交能力和集体效能的相辅相成。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可应用宽容、鼓励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每一次的协作体验中均能获得成长与进步。例如,“意外伤害的预防与自救”课堂教学项目能够结合多个学科,如健康与体育、科学甚至社会学等,项目实践活动已成为一个跨学科融合的平台。所以,要实施基于能力目标的评价体系,先要明确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如临场应变能力、基础自救技能、团队协作等。评价体系应设计成可促进学生在这些能力上取得进步的系统,确保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能力目标的明确定位是关键。例如,在实施此项目时,教师需将能力目标细化为:认知安全风险、掌握急救技能、做出有效决策、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具体能力点。基于此,教师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围绕这些能力点分别设立评价指标,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来具体操作。如在认知安全风险方面,可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各类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在掌握急救技能方面,可利用实操演练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观察学生技能运用情况;是否能做出有效决策则可以通过模拟情境测试来评价学生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反应与判断;最后,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小组合作任务中体现出来,教师则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小组互评来进行评价。

(三)评价过程必须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评价过程必须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即时反馈机制。例如,当学生在模拟初级急救技能操作时,教师需及时提供反馈,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并引导学生思考改进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反思日志或学习档案等,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定期自我检查,以达到自我评价的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反馈过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基于能力目标的评价体系也应包含对个体和小组贡献的评估。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分配、责任执行情况以及小组间合作的整体流畅度是评价的重点内容。评价形式可以是教师评价、小组内部评价甚至是整个班级的互评,以确保评价更全面、客观。在总结和反馈环节,针对“意外伤害的预防与自救”项目的能力目标,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不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评价每个学生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提升。评价的结果,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导,要强调成长性反馈,而非仅仅关注得分的高低。

二、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

(一)在项目式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

在项目式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意味着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支持上,而非仅仅关注学习成果,这种评价策略注重反馈信息的及时互换,旨在为学生成长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方向。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助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是一场自我驱动的旅行,可促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检测与思考,将学习过程内化为个人能动性。教师的反馈则成为引导航标。为了深化形成性评价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应该关注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中的作用。学生接收到反馈后,应被鼓励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所理解的概念是否牢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自我反省的过程是积极学习的体现,还是知识探究旅途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期间,学生会修正错误,适时调整学习计划,塑造出积极求知的态度,所以形成性评价变得尤为关键,因为它既服务于当前学习成果的提升,也为学生提供了日后遇到新挑战时的应对策略。

(二)教师的评价观念影响形成性评价的顺利实施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还需要教师调整自身的评价观念和方法。教师反馈必须具有建设性,并配以具体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生的想法和情感反馈,使评价不再是单向的教师告知,而是师生双向的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与教师才能共同构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能催生学生当下的学习成就,也可以培养学生未来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火灾的预防与自救”时,形成性评价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现学科融合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突破了传统考试结果的限制,更加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变化和发展。以“火灾的预防与自救”为核心内容的项目式学习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火的燃烧原理)、化学(可燃物的特性)、生物(人体对烟雾的反应);社会科学中的安全教育(逃生策略、紧急避难解决方案);甚至包括语言艺术(表达沟通、撰写应变计划)。对于这样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采用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记录学生在各个知识领域的进步,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得出形成性评价

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教师应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标准,并将此信息清晰地传递给学生。比如,在火灾模拟演练中,评价的标准不单单是学生能否记住逃生路线,还包括学生对火灾的反应速度、处理紧急情况的冷静程度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展现。按照这些标准,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和自我评价法收集数据,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让学生自己分析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进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如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火灾预防和逃生的宣传海报或手册,并进行展示分享,这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并用,如互评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及日志记录等,可以让学生保留每一步的学习轨迹,反思个人的进步与不足。最后,教师需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并将整个学习过程视作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撰写个人学习报告的方式,总结在火灾预防与自救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评价自己在团队协作过程中的表现,反思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决策是否合理,并思考今后如何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些报告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和支持。

三、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行多样化评价

(一)课堂教学多样化评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学科融合的框架下,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的评价方法应充分体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单单体现在使用多种方式和工具来进行评价,更在于评价方法与学科内涵的紧密相连,能够贴合各学科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评价设计时,教师需慧眼识得每一学科的精髓所在,将之转化为可操作、可观测的评价指标,从而使评价内容既全面又具有针对性。在跨学科项目中,以科学探究、艺术创作、历史研究、语言表达等领域的特色为例,评价形式应便捷地流连于自然观察日志的审视、艺术作品的感知解读、研究报告的批判性分析和口头表达的流畅恰当,其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是要协同致力于揭示评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学生认知进展、情感态度以及社交技能的。在项目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接触到针对个人发展水平量身定制的评价方案,这意味着有效的评价策略必须灵敏而富有弹性,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评价体系的多样化包含着对学生学习风格和智力类型的包容。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并提供相应的评价方式,无疑能加深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激发学生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

(二)多样化评价方法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实施,还要进一步超越单次活动的界限,汇聚成为学生学习历程,乃至人生旅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评价不仅记录了成长的脚印,也反映了学生能力构建的深度和广度,并将这一构建作为未来更高层级挑战的坚实基石。教师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细致入微地考虑如何让评价成果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应该注重评价的持续性和发展性,确保每次评价都能为学生的成长之路增添明智的引导与支撑。如此,在学科融合的宏观背景下,学生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评价活动,逐渐构筑起坚实稳固的知识结构与技能体系,最终获得全方位的提升与精进。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项目式学习活动时,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科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在评价策略上,教师须紧密围绕民间艺术的独特性质以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进行设计。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艺术创作是评价的重点对象。当这些创作与地方文化、社会历史等维度融合后,评价的视角应更加宽泛,既包括技术技能,也涵盖文化理解和创意表达。基于此,从具体实施步骤上讲,评价于活动之初便需启动,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的同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态度和协作互动等非认知因素。

(三)形成性评价的形成需要关注细枝末节

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法、观察法与自我评价法等形成性评价手段,能充分调控和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发展。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收集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资料制作主题墙报,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整合能力,也能反映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反馈信息需及时而精准,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表现应给予必要的认可与建议。随后,在学生的个人或团队艺术创作活动中,不只对成品的形式美进行评估,更要注重创作思路的原创性、文化内涵的深度以及运用材料和工艺的创新性。评价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安排一次汇报展示环节,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和社区成员,接受多方面的观点和反馈,从而实现开放性评价。展示汇报不仅是作品的分享,亦是学生沟通表达和自信心培养的重要途径。而这种互动式评价可以有效落实社区资源的参与,强化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价值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猜你喜欢
评价活动过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