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映照到基础教育,就是要研究“如何深入贯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任务”“如何正确认识并最优达成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目标”。高中阶段必须基于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扎实而全面的基础,即“责任有担当,人文素养厚,科学理性强”,同时还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旦学生的创新潜能勃发出来,学校就迅捷启动适合这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培养通道与平台,做到早发现、优培养。
双层级培养路径
做好“初高”向下衔接和高中高校“双高”向上贯通。基于我校百余年来资优生教育的长期实践探索,回应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呼唤,我们系统设计,凭借自身人文教育的厚重根基、理科教学质量的整體优秀,对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学生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将必修与选修相融通,必修课程分层教学与理科课程免修制相结合,形成了公民素质养成、思维品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学科拓展类、综合融通类、与高校共创课程类等三大课程群。
“初高”衔接方面,立足集团办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知识、方法与创新思维训练一体化引导促进的平台,组建了一支“卓越英才培养行动”教师志愿者指导团队,推出系列高品质研学课程,实行“认知发现—问题研讨—方案解决—成果凝练”的四步导学策略。比如:每年为高一新生精心打造“科学盒子”线上课程。“科学盒子”是一款探究性学习教具集成包,每套盒子都有基于课程配套的线上课程和特制教具。学生4人一组,进入搭建完善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完成课题探究。开学后,学校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选、成果汇报,并制作成果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极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新了学生初中时惯用的“听课—记笔记—做作业”的旧有学习模式,让学生以全新的姿态进入高中。
“双高”贯通方面,我校依托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倾力支持,对拔尖创新后备人才进行一体化、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全面开展理科课程重构,重构后的理科课程由理科核心基础课程、理科综合实践课程、理科个性选择课程三个维度构成,积极激励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参与各类卓越计划、“少年班”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等。
构建积极生长的机制
在全面落实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的菁英育人实践中,我校以思维化教学为抓手,积极落实菁英教育理念,菁英教育应是“慢”的教育,因慢而漫、而蔓、而曼,让每个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积极贯彻“低起点,小步子,树信心;引方法,勤反馈,上台阶”的教与学基本思路,积极引导学生运用“三一学法”,即一个问题多个解决途径(一题多解),一个解决途径可以处理多个问题(一解多题),一个问题联通着不同领域的若干问题(一题多题),积极推行“简单问题深度思考”的教学行动。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构建无边界学习场域,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AI技术,持续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全e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创设更具交互性、开放性和未来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赋能,助力他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体验、实践”等基本素养。
上述重点任务的推进相互关联,互为基础,同生共长。经过我校师生不懈努力与实践,以国家级“双新”示范校为抓手,积极推进了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