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思想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27 09:13陈丽鹏
考试周刊 2024年19期
关键词:必要性分析应用原则初中生物教学

作者简介:陈丽鹏(1972~),女,汉族,福建龙海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第四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生物。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演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改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生本思想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发展,与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初中生物是一门关注生命现象和生命科学的学科,也需要适应生本思想教育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文章基于生本教育思想,探究初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本思想教育;概述;必要性分析;应用原则;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9-0111-06

在社会发展和变迁的推动下,教育的目标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时代的现实情况要求教师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眼光审视教育实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初中生物是一门以生命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初中生物教学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关注他们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 生本教育思想概述

(一)内涵解析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学生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另外,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教育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互动的关系,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挖掘他们的潜力,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基础

生本教育思想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非客观存在于世界中,而是由个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构建而成。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探究和发现,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生本教育中,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与教师、同学和学习资源的互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第二,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认为,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学生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从发育特点来看,儿童的大脑在早期发育阶段非常敏感,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渴望了解世界,对周围的人表現出了很强的模仿力,这种模仿力是学习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基于儿童的这一发育特征,要将儿童视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以儿童的需求、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开展教育活动,其主导权归于儿童。第三,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一理论是以儿童的发展趋势为准线,将其分为现在和预期,二者间的差值即“最近发展区”,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为目标。其认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风格、兴趣、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 生本教育思想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对初中阶段学生学情的分析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许多复杂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论,对初中生来说,这些内容相对较难理解。从生物学科的特点来看,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或者实践操作来进行学习理解,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制于经费、设备和场地等条件,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不足,使生物学科的学习和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以“灌输式”为主,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常常被忽视,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氛围往往比较沉闷、乏味,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极大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自主性被束缚,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生本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为学生创造积极、互动和有趣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可以改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态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二)初中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师通常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主要以讲解为主,学生则以被动听课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学习的机会,无法积极构建知识框架,也降低了学习效率。而基于生物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仅仅通过教师口头讲解,理解上稍显困难,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时,容易遗忘和理解不深,无法夯实基础知识,从而影响综合能力和生物水平的提高。生本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强调学生参与和主导,师生的角色被重新定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有了更多的合作和互动机会,能更多地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展开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此外,传统教育往往要求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和教学内容学习,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生本教育则注重个性化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节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个体发展的学习方式和机会。

(三)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注重考试成绩,主要以传授生物知识为主导,教育活动围绕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理解展开,较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生本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学科基本知识,还涵盖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素质教育则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他们的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和劳动技能。生本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相似的理念,共同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追求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 生本思想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原则分析

(一)主体性原则

从教育的目标来看,学生是受益者,因此,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他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角色,通过自我实践和经验积累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在确保达到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征求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听取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師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或项目,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生物领域或问题进行研究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借助实际案例、生活场景和问题情景等,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和互助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以相互启发、分享思考,建立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的原则,要从整体和个体两方面进行把握。一方面,整体上。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学习和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学习好的学生,要确保教育的公平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潜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情况,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困惑或者学习困难,与学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以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个体上。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但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同样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并同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等,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生物学科是一门涉及生命现象和生态系统的学科,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只有让学生亲自探究,开展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才能够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它提供了框架和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学科的整体认识。但是,仅有理论知识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现象,加深他们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设计实践操作活动,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应用水平,实现学以致用。

四、 生本思想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聚焦学生能力,明晰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是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标准和依据。明晰的教学目标,可以确保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先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基本能力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依据,初中生物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科基础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与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相匹配,引导学生逐步发展并达到预期的能力水平。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认识生物》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和学习进展,制订一系列有层次、有步骤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基本能力并面对适当的学习挑战,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在基础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可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设计拓展教学目标。在能力目标上,让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学会在观察中进行分析和比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及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合作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让学生能够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从而珍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面向学生主体,系统规划教学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共有四个学期,每个学期,教师都要以整体视角为学生进行学习发展规划,对本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系统规划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学生各个学年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合理安排生物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首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读,结合课时安排,明确每一节课程的教学任务,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度。其次,在系统教学规划的前提下,根据每章节主题,制订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方向和规划,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通过章节学习的发展规划,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更深入、更复杂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进步性。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三个单元的教学任务,10章共计23节,教师要根据学校的生物课时安排,合理分配这些章节的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长目标,并将这一成长计划与课时进度结合,细化分解到每一个章节的教学中去,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联系和整体认知结构。

(三)注重课前预习,确定教学起点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程教学前对相关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准备,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建立知识框架或基础,为后续的授课提供更好的准备。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之后的课堂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开展复习,学生能够巩固和回顾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预习—授课—复习”的学习闭环,缺一不可。传统的课前预习较为形式化,师生将预习环节作为一个流程,机械地执行,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必须对课前预习进行改革,要求学生给予预习结果的反馈,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情,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可以此为依据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出相应调整,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导学案,为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导学,在导学案中制订明确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的预习方向。同时,要求学生对其预习成果进行反馈,通过一些诊断评估活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掌握程度,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灵活地调整教学起点。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进行简要的复习和回顾;对学生较薄弱的部分,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巩固。

(四)做好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良否,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息息相关。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为学生提供积极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应致力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导入环节是课堂的开端,给学生留下了首要印象。一个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能够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营造积极、专注、有参与意愿的学习氛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通过合适的导入活动或者问题,为学生创造轻松、活跃、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调整好心理状态,从而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或动画,展示它们的外貌特征、生活环境以及有趣的行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知道哪些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行走吗?”“你知道为什么蛇没有腿却能在地上爬行吗?”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猜测,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意见,思考问题的原因和答案,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五)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或还原真实的情境,将学生置于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以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强调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情境进行激活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或决策制订中。初中生物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涉及细胞结构、遗传原理、生物分类等概念和理论,以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讲,他们在理解起来稍显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模拟的情境或虚拟的情境,通过情境的构建和设计,创造出学生需要解决或处理的情景,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不同生物种类及其特点的视频,为学生创建视听教学情境。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视角和角色扮演,如演科学家、环境保护者或决策者的角色,让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思考在生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实际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可以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湖泊等地,观察和收集不同生物的样本,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等特点,思考它们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原因,并进一步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六)开展小组合作,加强师生互动

逻辑思维是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关系、推理和解决问题。然而,初中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思维发展方面相对初级,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体验,在面对大量的生物新概念和复杂的知识体系时,会因理解困难而生出畏惧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对初中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积极探索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和观察结果。这种参与感和实践体验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动力,有效增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小组合作是自主探究的有效形式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这一形式,以具体的任务为引导,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维火花的碰撞。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血与血型》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进行输血时要考虑血型匹配?”“ABO血型系统的特点是什么?”之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问题分配给不同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探究。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问题,并共同寻找答案和证据支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可以轮流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七)走进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从现阶段的教育状况来看,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得到了绝大部分的爱与关注,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太懂得与同龄人分享、合作和竞争,集体意识较弱。再加上学校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现阶段初中生的责任意识较为欠缺。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生态系统、生物伦理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关注健康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科知识,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关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并激发他们投身社会、关心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传染病案例,如近年来的突发传染病事件、疫情的防控措施等,讨论这些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为例,比如流行性感冒等,让学生了解它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并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采取防控措施,这样不仅能够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他人,肩负起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将其付诸实践行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区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向社区居民宣传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帮助社区清理卫生死角等,在日常行为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本教育思想,符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是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贯彻新课改理念和要求,遵循学生主体性、全面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持续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洋.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痛”与“改”[J].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3(5):40-41.

[2]肖方碧.生本思想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3(6):9-10.

[3]张敏龙.新课改下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23(21):142-144.

[4]赖金山.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106-108.

[5]张桂梅,严凯,黄贵强.前置性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23(19):117-120.

[6]刘光双.浅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3(16):65-67.

[7]周晔.“双减”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创新思考[J].教育科学,2023(4):131-134.

[8]刘映辉.家校共育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艺术,2023(4):72-73.

[9]董銳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导向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2023(4):79-81.

[10]汪洋.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3(4):122-124.

[11]刘冬招.初中生物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开展策略[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3(4):86-88.

[12]杨春梅,徐皓,蒲晶.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理科园地,2023,19(1):7-8,11.

猜你喜欢
必要性分析应用原则初中生物教学
试分析物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传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探讨
城市居住环境中拼贴艺术的应用原则与方法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服务“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