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菁
摘 要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进一步探讨了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情境构建的基本原则、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几点策略(通过立体化学习环境的构建,给予学生多方位语言刺激;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协作情境;通过及时的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希望能够借此为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校英语 应用原则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54
高校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内容。而建构主义理论则是西方教育心理学中广泛流行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作为认知理论体系的一大分支,为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借鉴。如果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合理应用,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鉴于此,本文就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入手,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建构主义的概念及内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通常又被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他在自己所提出的“发生认知论”基础上,针对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并且在理论提出之后,又通过吸收和借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的精华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重视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来实现对所知识的更新和主动构建。”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但是,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他人(包括任课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积极主动地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自主获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更不是被灌输的对象;任课教师则是学生意义构建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由此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从而很好地契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人类学习活动的规律。
2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建构主义的概念与内涵可知,要将建构主义的理念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要求来开展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时,应注意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组织开展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时,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还是教学模式的选择都应该以学生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发挥。
二是,情境构建的基本原则。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构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再加上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在一定的情境中开展语言学习能够大大提升语言学习的成效,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组织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时,就要注意始终重视情景构建的基本原则,通过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构建,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交流与协作在学生意义构建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能够有效加深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意义建构的顺利完成。所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下开展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时,应始终重视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重视学生交流协作活动的开展。
3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以及意义建构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四个主要因素,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时,也应注意结合以上几点要求来科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3.1 通过立体化学习环境的构建,给予学生多方位语言刺激
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组织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时,首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并重的、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以此来给予学生多方位的语言刺激。这一点实际上对应的就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情境要素,也就是学生学习情境的构建。在具体构建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是,要以支架式搭建为基础,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的了解与掌握。由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新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新经验与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所以,学生是在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进入学习情境的,因此,在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环境时,不能凭空进行,而是要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背景情况的前提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背景为支架,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来开展学习情境的搭建工作,通过这种支架式的搭建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是,要以多方位构建为主旨,注意避免学习环境构建过于单一的问题,确保所构建的学习环境的立体化。为了能够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开展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时,就要注意不能构建单一视觉学习环境或是听觉学习环境,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入,却忽略学生的语言输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可能构建一个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并重的、立体化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境时,高校英语任课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将不同问题的讲解与相关材料的阅读和听力练习等穿插进行,以确保学生学习环境构建的立体化。
3.2 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协作情境
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协作情境,实际上对应的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协作、交流要素,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课堂活动的多样化、灵活化组织,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以构建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协作的语境,促进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协作活动的进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索,同时还需要与学习伙伴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讨论,才能够确保其对所学知识意义构建有效完成。所以说,在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否通过教学活动的多样化、灵活化组织,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协作机会,就成为了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成效的关键所在。
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协作情境时,小组讨论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营造交流协作情境,创造交流协作机会的一种有效方式。高校英语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讨论法在营造交流协作情境中的合理应用。具体来说,在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法来营造交流协作情境,创造交流协作机会时,英语任课教师首先应在全面了解了学生的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要注意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应大致相同,而各小组内部则应尽可能包括英语学习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处于高、低、中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了小组划分之后,任课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和展示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各小组的学生针对所布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之后要求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来依次轮流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任课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总结发言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以确保整个小组讨论活动的有效性。
3.3 通过及时的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在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仅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往往并不能够解决学习中的所有问题,此时,为了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完成,实现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英语任课教师就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为意义建构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引导作用与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反馈,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纠正学生的错误或者对学生学习中遗漏的问题进行精讲补充,并引导学生再次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意义构建的顺利完成。
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在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完成意义构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进行自主反思,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科学的了解和准确的定位,以便于学生在后续的英语学习活动中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杨维东,赵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为例[J].外语教学,2011.5.
[2] 毛婷,杨敬辉.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证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
[3] 姜雪.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全新内涵和更新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4] 龚韶华.建构主义视阈下民族地区高校语言测试反拨作用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