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小学生阅读整本书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而且随着年级的提升,发展思维、涵养性情也成了阅读要求。这往往会给整本书阅读带来困难,容易导致小学生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形。破解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上的这种困局,需要教师从学生所读整本书的内容出发,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笔者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童年》为例,探索以多维链接推进整本书阅读。
《童年》是外国文学名著,小学生读起来容易出现难以读下去的情形,原因有多方面,如人名难记,社会背景难理解,人物个性与相互关系复杂等。这些都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童年》时需要面对的问题,否则学生就读不懂整本书的基本内容。
一是以纵向关联主要人物来理清脉络。这实际上就是以人物为主线,绘制思维导图,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理顺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读懂文本内容的第一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主要人物阿廖沙为主干,记录随着故事发展陆续出现的其他人物以及人物相互之间发生的事情。这样的思维导图,能够清楚地体现出阿廖沙因为生活地点转换而体会到的苦涩滋味,不同的人物也从不同层面帮助阿廖沙。当阿廖沙被祖父赶出家门时,他已经逐渐获得了独自生存下去的能力。
二是在横向比较不同人物中把握形象。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需要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把握人物形象。在《童年》里,人物性格多具有复杂性,小学生阅读起来不容易把握。其中,外祖父这个人物性格多变,他毒打阿廖沙却又诚恳地道歉,还教阿廖沙识字;在日常生活中,他十分吝啬,在为女儿置办嫁妆时,竟然把房子卖掉了。为了认识这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将他与外祖母进行比较:两人从前受了很多苦,后来他们开了染坊有钱了,外祖母依然保持着慈爱怜悯的个性,外祖父则变得专横残暴。这样比较才能看出外祖父性格复杂的根源。
阅读《童年》除了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难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主题也是小学生理解的难点。《童年》是成长主题的作品,这就需要教师以此主题为链接的路径,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同类作品。
一是围绕主题适度进行跨文本阅读。在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书目中,成长主题的小说还有《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与《童年》相比,《小英雄雨来》介绍了雨来的成长经历,即从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一名抗日小英雄;《爱的教育》是一部自传体外国文学名著,是以日记体为主进行表达的,主人公安利柯在爱的教育中逐渐懂得生活的种种磨难。在学生读完《童年》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上述两部同类主题的作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识《童年》中阿廖沙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对后續的人生有重大影响。
二是围绕文本适度开展跨媒介阅读。小学生阅读纯文字的《童年》容易受制于文字,对文字背后的内涵往往疏于思考与挖掘,导致阅读流于浅表化。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入跨媒介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连环画、电影,帮助学生了解《童年》的主要人物与内容。
小学生阅读关于童年生活的作品,容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和把握。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这一阅读心理,适时组织学生在阅读中分享、交流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阅读感受与收获。
为了让学生在分享、交流时能够表达出真实的感受,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中需要适时提醒学生进行积累:抓住文本中所描写的生活与人物,与自己的生活或身边的人物进行比较,形成真切的感受与体会。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提出 “我与阿廖沙比童年”“从作品中我看到了生活中的谁”“给阿廖沙的一封信”等话题,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话题在班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学生通过系列交流活动,明白童年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不管遇到哪方面的困难都需要勇敢面对,让自己渐渐变得强大起来。
总之,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督促学生把书读完,还应重视采取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