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文阅读中传承和弘扬“三个文化”

2024-04-27 11:17王学红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边塞诗群文长征

王学红

所谓“三个文化”是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倡的三个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内容的学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三个文化”内容的课文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处于零散的状态,需要教师采用群文阅读的策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三个文化”。

一、在群文阅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汉字文化、古代蒙学读物、古代文学作品、历史名人故事以及文化艺术与常识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的正是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学需要关注语言形式,注重积累内化,助力学生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因此,教师需要从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采用群文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夯实传统文化的底蕴。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教师可以用来组织群文的主题有很多,仅以古诗词学习为例,可以是相同主题,如爱国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等;还可以是相同作者、相同表达方法等。在具体群文组织中,教师既可以选择不同册次中的古诗词,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古诗词,如用边塞作为群文阅读的古诗词阅读主题,以教材安排学习的课文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为主,选择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进行组群阅读活动。在这一组边塞诗中,教师选择了唐代部分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的经典作品,体现出了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可以看出边塞诗的题材开阔,有的描写边塞风光、边塞将士的军旅生活,有的表达了将士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还有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的情思。这些内容能够充分体现唐朝时期尤其是盛唐的时代强音,具有雄浑、磅礴、豪放、瑰丽和浪漫的风格。学生读这样的边塞诗,不仅能够积累大量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在群文阅读中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新课标针对革命文化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围绕伟大建党精神”,重视“反映理想信念”。对照这样的要求,统编教材中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为反映对象的作品都属于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感悟革命精神。如教学《七律·长征》,同单元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虽然属于革命文化类课文,但与学生学习和领悟长征精神无关,所以教师需要以《七律·长征》为重点,采用“1+X”的形式组织群文阅读,相关的文章有《艰苦岁月》《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丰碑》。通过这些课文的阅读,学生能够从中感知《七律·长征》中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充满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在一次次战斗中,多少红军战士献出了生命,即使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中,也有许多红军将士永远长眠在雪山、草地中,但是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挡住前进的脚步,他们凭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步步走完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当学生感知了这样的长征精神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把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也比作一次长征的话,我们需要怎样面对和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三、在群文阅读中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的蕴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课文分散在不同单元中。从主题教学的角度看,教师需要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抗美援朝是发生在建国后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事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相关作品组群教学,如《青山处处埋忠骨》《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在那场伟大的战争中,中国人民从伟大领袖到普通战士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打出了国威、军威,打败了美国侵略者,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学生阅读课文,从中理解和领悟抗美援朝精神,傳承和弘扬的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传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三个文化”是一个整体,对涵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三个文化”中树立文化自信。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群文阅读”教改实验专项课题“新课标视域下传承弘扬‘三个文化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ZX168]

猜你喜欢
边塞诗群文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论中唐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