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专题中安排学习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周曄以儿童的口吻叙述记忆中的伯父鲁迅先生,在情真意切、质朴动人的表达中,让人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认真体会文本叙真情的有效方法。
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侄女,这一独特的身份决定她与鲁迅先生生前有过密切过往,有许多不为外人知晓的真实事例。作者并不是事无巨细地一一道来,而是精选具有典型意味的事件进行叙述。这种典型的体现就是在作者心底留下了深刻印象,如谈及读《水浒传》的经历中,从搜集的作者资料看“我”当时不过9岁的年纪,所以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而伯父知道后问“我”关于书中的内容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对此,一般长辈或者教师都会一一纠正错误说法,批评读书不认真,提出严格的要求。但是,伯父没有就此对“我”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爱心,“摸了胡子,笑了笑”说自己的记性好。在“我”的心目中,一下子认识到这是伯父以独特的方式启发“我”读书要认真、要细心,并且记住了这一深刻的教训。这就是在谈及读《水浒传》一事中,体现出的鲁迅先生对下一代的关爱有加,所以值得“我”永远铭记在心。
文章的结构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具有独特的结构,作为一篇回忆性的纪念文章,不是回忆鲁迅先生的一生,而是截取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几个片段,集中体现鲁迅先生留在侄女心中的形象,由此表达周晔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文章在结构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首尾呼应:文章开始借看到伯父去世,有许多人前来追悼提出疑问“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从作者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促使“我”思考的问题,也让“我”想起与伯父有关的一些事情;从读者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能够吸引读者关注后续表达的内容,继续往下读。文章的结尾是属于总结性的表达,“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不仅能够回答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而且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文章所写的鲁迅先生的事情告一段落,但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和品质,一同留在了读者的心中。
在作者的记忆中,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自己只是个孩子,以这样的眼光去看伯父鲁迅先生,一切都是那么真切,回忆起来自然历历在目。这就是课文在回忆与鲁迅先生有关的几件事上,描写细腻逼真的关键。具体地说,作者是从以下结构进行描写的。首先从语言上进行描写。“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看上去是夸自己的语言,“哈哈”的笑声中有开朗的心情,可以让其他人打消顾虑,“还是”在强调中暗含着比较,正是这暗含的比较,才让“我”听后觉得“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记性好”则启示读书需要“用心”,该记住的内容一定要认真记住。这就是鲁迅先生语言的特点,言简意赅又饱含深情。其次从动作上进行描写。在描写救助车夫时:“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救助的尽管是一个陌生的车夫,但伯父兄弟俩是那么倾心尽力,体贴关爱,读后让人肃然起敬。再次从神态上进行描写。如“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除夕夜为大家放烟花,与家人欢聚,与孩子们同乐,鲁迅也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课文中在表达真情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生动传神的效果。一是运用排比的方法。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我呆呆地……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这是用排比句突出表现伯父去世,“我”内心的难受和悲伤,也充满了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二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在文章中,女佣阿三说“周先生自己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这就是对比的方法,突出表现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
总之,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作者在看似平静的叙事之中,表达对鲁迅先生真切的崇敬和深切的怀念之情的方法,值得我们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