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中推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的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该如何将这一学习任务群教学落实到位呢?笔者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思考。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智慧的火花”,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安排学习的课文有《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等,展现的都是人物的思维与智慧,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并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很显然,这样的单元适合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教师需要借助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提取单元大概念,理清单元课文中的思辨性因素,形成清晰的教学路径。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材分析需要从单元统整的视角出发,既要重视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学段要求,又要理清单元承载的学习目标,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单元大概念。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在学段中位于第三学段,在“阅读与鉴赏”中的要求有“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指向的就是思辨性方面的学习目标。本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都是通过课后习题对接单元学习目标:《自相矛盾》课后第3题“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原因,明白楚人在卖矛又卖盾时言语上出现矛盾,导致自己无法回答人们的质问;《田忌赛马》课后第2题要求学生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连线,然后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就是让学生明白孙膑是在分析双方赛马的脚力和等级情况后,合理安排出场顺序可以保证田忌能够在三局中有两局取胜的机会;《跳水》课后第3题“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们交流”,就是让学生分析船长看到情况后,综合分析多种可能,迅速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不难看出,三篇课文都指向了解人物思维过程与行动关系上。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涉及一些思辨性阅读,重点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本单元思辨性学习的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本单元可以提取的大概念是“人物思维决定人物行动”。教师以此统整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提出“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空间”。在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大概念的统领确立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根据“思维火花”这一单元主题和提取的单元大概念,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我的智慧故事”大比拼,包括“我的智慧故事”发布会,“校园智慧故事”创编与评选等,然后再设计三个互相关联、层次递进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是在初识人物中了解思维。主要是发布大单元任务,谈谈对智慧故事的理解;然后借助预学单完成单元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在阅读课文中,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根据学习单的完成情况开展评价活动。
任务二是在走近人物中感悟思维。在《自相矛盾》学习中,借助注释读通并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感受楚人的思维,再通过多种对话把握故事内容,重点抓住楚人在语言表达上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思维过程,讲述课文故事时突出有的人在质问中直击要害的表述;在《田忌赛马》学习中,借助学习单读通课文故事,了解事情的经过与结果,抓住关键信息理清故事脉络,重点聚焦孙膑帮助田忌赢得赛马的思维过程,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智慧故事;在《跳水》学习中,借助学习单和思维导图理解和把握课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探索孩子在追猴子的过程中内心的活动与变化,揣摩船长在见到危险即将发生时的内心活动和思维过程,复述课文故事。
任务三是在走进人物中创编故事。在《田忌赛马》《跳水》中,是人物的智慧解决了问题。在校园中,你有没有遇到借助智慧有效化解危险或者解决难题的人?学生创编故事,参加“校园智慧故事”评选活动。
教师根据创设的真实情境设计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系列学习活动才能落实具体的目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学习活动的落实需要在阅读、讨论、探究、演讲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发展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活动具备思辨性、关联性、策略性等特点。
首先看思辨性特点。在思辨性阅读活动中,体现思辨性特点通常采用逆向设计的思路,以结果为导向来考虑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经历与人物相同的思维过程。比如,教学《田忌赛马》,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对阵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在体现赛马过程中感受孙膑设计的出场顺序的前因后果,进而得出结果,孙膑赢在辯证地看待赛马的脚力与出场顺序上,是智慧的体现。
其次看关联性特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由多个任务和系列学习活动组成,这些活动看似一个个独立进行的,实际上是密切关联的,活动之间往往具有互补与完善的关系。以《跳水》为例看,教师为了落实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开展的活动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内容:水手拿猴子取乐——( )——( )——( );梳理课文中对水手“笑”的描写,讨论这些“笑”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当船长发现孩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时,他是怎样想的?这样的方法好在哪里?这样的三个活动一脉相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并经历思维过程,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再次是看策略性特点。阅读活动中的策略是因目标不同而定的,从前述学习任务目标看,讲述智慧故事是单元学习的普遍要求,教师据此可以采取的策略是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推理、辨析,理清人物的思维过程,把智慧故事讲出应有的味道来。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有着独特的价值,实现其价值需要评价的引领。在大单元教学中,评价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
比如,教学《田忌赛马》,“画对阵图,讲策略”是重要的教学活动,教师据此逆向设计评价标准:以画出的对阵图正确,并能够依照图示说出孙膑的计策为“合格”;以画出的对阵图正确,并能够依据图示清晰、流畅地讲出孙膑的计策为“优秀”;以画出的对阵图正确,并依据图示清晰、流畅、具体地讲出孙膑的计策,还能推测孙膑的所思所想为“卓越”。学生对照这样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相关的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真切地把握人物思维过程的学习追求。
总之,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围绕思辨开展相关学习活动,通过单元整合提取大概念,创设情境任务,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