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04-27 03:42郝秋先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6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郝秋先

(作者单位:阳谷县寿张镇人民政府)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是地方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单位,而会计工作作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的重要工作,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影响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国会计制度、财务政策不断完善,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但与此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对基层的宏观调控能力,夯实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基础。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内容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较为复杂,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会计工作人员需要负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与经济活动决策相关的会计核算、数据分析工作,具体包括基础报账、经费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财务收支总结或分析等工作。比如,管理单位运营期间的发票,做好对账、开票及提供核销文件等工作;负责录入单位付款凭证,保证凭证支持文件、审批程序合法合规;定期核对单位、供应商账务,使来往账目清晰、准确[1]。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是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织,完善的会计核算机制、准确的会计数据能够保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国家规划财政支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满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另外,会计数据可直接反映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风险隐患,从而指导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调整工作方案,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资源的利用率,维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2]。因此,只有做好会计工作,才能保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质量,预防会计信息不准确、会计信息失真等财务风险,为国家制定基层经济政策、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有助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账务处理不到位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要求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开始执行这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无须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是以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为核心,建立“双分录、双体系”(以预算会计、财务会计适度分离为出发点的双重核算体系)管理机制,以适应当前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发展需要。但是,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处理基础账务时出现了较多问题:一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较多,涉及范围广,容易发生突发业务。对于突发业务,基层会计人员难以明确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的记账标准,无法同时在“双分录”中记录业务活动中的财务数据。二是基层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专业能力不足,很多会计人员身兼数职,不能规范地处理收入、支出款项[3]。三是会计岗位人员调动频繁,流动性强,且日常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频率无法达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处理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会计科目设置不够合理、财务报表不够规范等问题。

(二)会计工作机制运行不规范

一是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预算一体化业务中,对数据的会计核算处理不及时。部分账务是在季度末、年末处理,导致记账凭证日期与原始凭证日期有出入,整体的凭证审批、核算程序不规范,无法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全貌。

二是使用会计科目时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混淆,核算内容不准确。部分会计人员由于没有掌握科目核算内容实质,设置会计科目时依赖经验、习惯,使得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难以准确区分。比如,随意增加、减少经济类会计科目下的款级科目,没有准确区分经济活动中的费用支出、资本支出;或是存在明细科目不完整、与实际总账科目不符等问题。

(三)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单位会应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以加强内部财务控制,保障基础财务处理的可靠性。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财务软件时,软件服务功能多集中在会计基础核算上,较少涉及业务活动、会计管理,业财融合深度不足,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未能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提供驱动、支撑服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低[4]。

(四)缺乏有效的会计风险监管措施

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更注重会计的核算、服务功能,忽视了对会计风险的监督管理,对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不重视,使得会计工作风险监督机制不完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较弱。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风险认识不到位,风险监督、管理意识薄弱[5]。比如,单位领导、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财务处理、编制报表、会计核算活动,没有考虑会计工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以及风险造成的不利影响,最终导致会计活动中出现账实不符、会计决策不合理等问题,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夯实会计工作基础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基础账务处理的规范性,凝聚多部门力量,加大会计人员培训管理力度,夯实会计工作基础。

1.组织财务部门定期对会计人员实施培训

培训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且覆盖会计工作全范围,如会计软件系统操作业务培训、常规财务业务知识培训,以及会计预算编制专项培训、会计审核专项培训等。培训期间,应促进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完整的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时间,邀请专家授课。或是针对单位会计人才定制培训课程,制作个性化网络课件、线下交流实践课程,提高会计人员培训效果。

2.积极学习新的政府会计制度

基于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深入解读最新财务政策,分析基础账务处理中的各类问题,编制会计工作指导手册、会计基础账务操作程序,使会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有理有据、有章可循。

3.定期对会计人员实施考核,包括培训考核、业务考核

一方面,针对会计培训活动设置考评科目,采用学分制度,督促会计人员积极完成培训课时,自觉应用培训结果;另一方面,组织知识竞赛、会计专业服务技能大赛,考查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调动其主动学习、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二)规范落实会计工作机制,完善会计工作监督制度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应坚持及时性、真实性等原则,规范落实会计工作机制,及时完善会计工作监督制度。

第一,会计预算一体化建设中,要求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工作制度登记单位经济业务中的各项支出,争取做到日清月结。处理原始凭证时,应注重凭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处理多笔同类业务活动时分批记录记账凭证。

第二,会计科目设置应符合《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要求。对此,会计人员需要熟悉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会计预算处理时的格式及编制说明,按照实际情况,将财务数据录入财务会计科目中的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款项中,且会计科目数据需要符合会计预算一体化管理要求。以资产负债表为例,该报表主要反映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填写报表时应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如“年初余额”栏中的数据应以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余额为准。因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需要调整年度盈余数据时,可相应调整年初余额栏中的实际金额。

第三,以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契机,增强会计人员责任意识,加强会计预算监督,明确各主体职责。加大会计预算一体化过程中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定期审核评价会计工作质量。财政部下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这一规范中的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财务管理、会计预算控制工作。会计工作中不仅需要重视会计外部监督,还需要强调会计工作期间的监督管理,督促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监督,配合单位的考查,出现问题时按要求修改、限时整改,违规情况严重时给予处分。

(三)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建立业财融合系统

现阶段,财政部已经出台《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等文件,电子会计资料的使用管理更加规范。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财务软件、会计系统广泛应用期间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挖掘电子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建立业务、财务会计集中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发挥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对业财融合的指导价值,促进各部门业务财务信息互联共享,建立协同合作、相互监督的会计工作机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拓展财务软件服务功能,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整合会计基础数据资源,增强业财融合理念,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配套设施,使会计数据、会计核算结果更好地支持单位运营管理,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发展。比如,基于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会计基础理论,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业务活动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双体系,会计应用功能服务包括智能核算、智能费控、智能财资、智能合并、智能分析。

智能核算:可自动化核算会计信息、财务数据,支持单据一键生成凭证服务,具有自动月结、自动审核、自动对账等功能,有助于提升会计核算效率,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智能费控:可规范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报销业务流程,增强单位财务内控能力,同时提供会计数据分析、费用数据处理等功能,有助于单位进行成本控制,为其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智能财资:具有集中管控功能,可高效管理会计工作,并通过多账户统一管理的方式整合单位资源,满足单位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需求。

智能合并:有助于业财融合理念的落实,可拓展会计信息化服务范围,将财务会计工作、业务活动深度融合,在规范合并报表的同时提供一键合并报销服务。

智能分析:统一建立账务分析模型,提供多维分析结果,使会计工作对接单位决策,强化会计工作服务职能。

(四)增强会计风险意识,重视会计风险监督控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会计工作中的风险管理,重视会计风险监督控制。对此,单位管理者、会计人员应转变会计观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会计风险监督体系。

1.完善会计工作制度

首先,用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包括费用开支标准、科目设置、工作程序、处理方法以及特殊事项审批等内容。其次,补充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细则,明确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算的标准。最后,健全会计风险管理制度。总结会计工作中的各类问题,设置会计风险防控目标、原则,制定会计风险管理、责任处置、绩效评估、风险监督评价等方面的责任制度,明晰风险控制中的主体责任。

2.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加强单位文化建设,使会计岗位、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正确认识会计风险,主动识别风险,承担风险责任。其次,加强风险教育培训,使各岗位主体重视会计风险管理工作,学习与会计风险相关的知识技能。最后,将会计风险和业绩评价挂钩,使会计风险管理渗透到会计工作中,配备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各主体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会计监督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合理设置会计经办、审核、检查监督等岗位,构建彼此独立、相互监督、协同控制的组织关系,分离会计权利的同时制约会计岗位,以此强化会计内部监督功能,规避会计风险。此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审计单位会计工作,利用外部监管督促内部会计人员规范核算、加强管理,使其自觉遵守会计工作制度,保证单位会计信息可靠、真实,降低单位会计风险发生率。

五、结语

为适应我国财政体制的变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转变会计工作理念,加强基层会计工作人员技能培训,使其正确认识会计核算价值,能够以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为核心,完善会计工作流程。同时,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应主动学习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规范实施会计工作制度,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