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刺法联合热奄包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4-04-26 07:30刘翠翠
光明中医 2024年7期
关键词:子午流腰痛腰椎间盘

刘翠翠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基层地区常见和多发疾病,可引起患者腰背疼痛、下肢放射痛甚至间歇性跛行、下肢行走障碍[1]。该病虽多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人们工作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其发病率、复发率逐年提高,且日趋低龄化[2]。除了病重者选择手术治疗,目前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药物等保守治疗为主,遵循消炎、镇痛、解痉、脱水、营养神经等五大治疗原则[3],但往往效果不佳,且容易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范畴,分寒湿型、湿热型、瘀血型和肾虚型4个证型[4],而本研究属地毗邻沿海地带,为北方温带季风气候,易生寒湿之邪,故本地区以寒湿型腰痛多见。本研究针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子午流注针刺法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获益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病房收治的6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外科学》[5]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①有腰痛、坐骨神经痛或马尾综合征等症状;②腰部活动受限,腰椎不同程度侧凸,坐骨神经沿路或棘突旁压痛;③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④X线平片上相应的节段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结合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程度。

1.2.2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6]关于寒湿型腰痛的诊断标准: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寒冷或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属寒湿型;③年龄18~70周岁;④治疗前VAS评分>6分;⑤无腰椎其他疾病及手术史;⑥所有患者遵守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③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④过敏体质;⑤有手术指征;⑥腰背部、下肢皮肤有破溃。

1.5 治疗方法

1.5.1 设备与药物①一次性2寸毫针;②热奄包:中药方剂甘姜苓术汤加减:干姜30 g,白术30 g,茯苓30 g,甘草20 g,吴茱萸30 g,桂枝30 g,薏苡仁40 g,当归40 g,艾叶30 g,熟地黄30 g,独活30 g,狗脊30 g,伸筋草30 g。将上述中药材置于打粉机内研磨成小颗粒状(如粗盐粒大小),并装进自制20 cm×35 cm布袋内,将末端封口系紧,避免发生外漏。

1.5.2 治疗过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西医药物及康复理疗等基础上,除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之外的其他任意时间,给予普通针刺法,可选穴如中脘、神阙、命门、夹脊、环跳、委中、承山及阿是穴等,皮肤消毒后进针,得气后旋转提插1 min,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歇2 d,共2个疗程。在任意时间(除酉时和戌时)里给予疼痛部位热奄包外敷局部治疗:首次可直接将热奄包置于微波炉内用中高火加热2~3 min,使其达到60~70 ℃时取出,之后每次加热前需用喷雾瓶将热奄包外部薄喷清水,以保持其湿润状态。外敷时注意包裹一次性透气治疗巾,以外敷局部皮肤微红不烫伤为宜,每次外敷约2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歇2 d,共2个疗程。

观察组常规治疗等同于对照组,给予子午流注针刺法联合热奄包治疗,具体如下:①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在酉时选太溪、三阴交、阴谷、大钟;采用表里经法在酉时选取命门、肾俞、至阴;采用补母泻子法在戌时选复溜、然谷、行间。皮肤消毒后进针,得气后旋转提插1 min,留针30 min,每日1次,疗程同对照组。②在酉时于疼痛部位给予热奄包外敷局部,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同对照组。

1.5.3 观察指标①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用视觉模拟的方法评判疼痛的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是使用尺子分为10等份,0是不疼,1~3是轻度疼痛,4~6是中度疼痛,7~10是重度疼痛。②腰椎JOA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进行评定,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及膀胱功能4个方面进行量分[7]。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该量表以腰腿疼痛程度、坐站立时间、行走距离、影响睡眠、社会活动等10个问题,根据程度轻重赋0~5分,满分50分,得分越高说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重[8]。

1.5.4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判定,经治疗后,显效:轻微腰痛,工作生活基本恢正常;有效:活动受限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腰痛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活动受限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分,¯

2.4 2组患者ODI指数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ODI指数比较 (例,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后凸、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及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背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相关症状和体征的疾病[10]。中年体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临床以L4-L5、L5-S1节段突出最为常见[11]。该病病程漫长,容易反复,随气候湿度、劳动强度等因素变化而轻重不定,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现多以“腰痛”论治。在腰痛病分型中,以血瘀腰痛及寒湿腰痛最为常见[13]。《素问·痹论》云:“风寒湿邪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当其时反腰椎痛,动转不便”。经典中已有明确寒湿之邪所致腰痛的相关记载。而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地区多阴雨,湿气笼罩,而温带大陆性气候虽四季分明,但寒湿之邪重,故研究寒湿型腰痛的中医诊疗方案有着广泛且实用的临床价值。

《金匮要略》提出“肾着”这一病名,描述了寒湿腰痛的病因病机及其症状特点,治以甘姜苓术汤。寒湿邪阻经脉,腰府失养。寒为阴邪,其性收引,郁遏卫阳,凝滞营阴,以致腰府气血不通;湿邪侵袭,其性黏滞,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血,阳气不运,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痛。故寒湿型腰痛治宜散寒祛湿、温经通络。中药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即《黄帝内经》中所述“熨”法。中药热奄包外敷以其温热之力开皮肤腠理,中药成分内透血脉之中,颇有现代靶向治疗之效。本研究中,取甘姜苓术汤方为底,配伍活血、温经、补肾等中药,既能针对寒湿之邪起到散寒祛湿之功效,同时还可补肾纳精,达到标本兼顾之目的。以上述中药方剂制作热奄包,又可借其开腠理、内透药之优势,进一步增强散寒除湿的治疗效果,且作为中医无创性外治法,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极小,容易被患者接受。

子午流注针刺法以中医“人与天地相应”“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根据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进行取穴施针。当气血流注到经脉所联络脏腑的主令时辰时最为旺盛[14],而后经脉内气血开始衰退,因此,十二经脉气血会随时间变化出现相应时辰的兴衰,故可在经脉气血兴衰的时辰进行中医诊疗常可获益倍增。《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也,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者,肾中精气养之,肾精充足,则腰脊有力,肾精不足,就会腰脊不举,出现腰部冷痛、酸软无力等症状,故腰痛与肾脏密切相关。寒湿型腰痛归属肾经病症,而十二经气血在酉时流注于肾经,在戌时重新回于心包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气血流注肾经时,即在酉时取太溪、三阴交、阴谷、大钟;采用表里经法在膀胱经气血衰退时,即酉时选取命门、肾俞、至阴;采用补母泻子法在肾经气血衰退时,即戌时选复溜、然谷、行间。本研究中,子午流注针刺法虽选穴数量不多,但每穴对应不同时辰气血流注情况,可获事半功倍之疗效。

综上所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较前明显下降,而JOA评分显著提高,均说明治疗有效。子午流注针刺法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缓解患者腰痛症状,降低活动受限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日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但因本次研究纳入样本数量有限,且因条件限制未能进一步追踪复诊,故需在日后工作中进一步探索该种诊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完善复诊资料,全面评估及发挥子午流注针刺法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疗价值。

猜你喜欢
子午流腰痛腰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职业腰痛早防治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子午流注选穴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