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第六中学 黄俊鑫
“双减”政策背景下,各学科、各阶段的教学、作业设计发生较大改变,教学、作业内容大幅度减少,质量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双减”政策为导向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质量,能够为习题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本文从三方面分析“双减”政策对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并从三个层面分析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当下,物理习题教学存在数量多、题型重复、考查点和巩固点混乱的现象,难以有效发挥物理习题教学教育价值,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趣。“双减”政策下,有效梳理物理习题类型,提高习题质量,为高效物理习题教学打下了夯实基础,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有效锻炼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物理知识完善、内化、创新、灵活运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基于“双减”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果具有较强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习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三方面。下文以此为切入点,深层次探究“双减”政策对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具有较强实效性,“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全面、正确地看待物理习题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效性,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物理习题,不断提高物理习题质量、效果;加强习题教学指导,推动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物理习题,理解习题中蕴含的知识点和物理思维,加快对物理知识的内化进度;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物理习题课堂;充实学生的实践过程,助力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运用物理知识;满足新高考、“双减”、教育改革对习题教学、学生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物理习题教学质量和物理教学效果。
高中时期的学生相比初中、小学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在持续不断的高强度学习下产生懈怠、自弃、抗拒等方面情绪,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性。“双减”政策通过文件形式对教师教学、作业布置进行明确要求,能够较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负担,并保障学习质量,即减少物理习题数量,不断提高习题思辨性、分析性和探究性,加强思维、能力方面的锻炼,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在保持学生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物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双减”背景下,为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选择经典、探究性习题,还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个人素养的发展,根据学情设计恰当的物理习题。因此,“双减”背景下,提高物理习题教学质量,能够满足物理教学、学生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在一定时间的前提下解决、分析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不同风格的物理习题,有效拓宽物理学习、解题视野,培养学生的物理灵活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在探索中形成独特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思路,有效、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难题,综合提升学生物理解题能力,使其游刃有余面对新高考和物理学习。
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提高习题教学质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因此,“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依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新课标改革等精心选择习题、创设直观情境、开展实验教学等,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的物理学习负担,提高物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综合提升、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改变题海式习题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为目标,适当减少物理习题数量,并提高习题探究性、全面性和深入性,推动学生在高质量习题中不断内化物理知识,实现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升综合物理能力。所以,教师要基于“双减”政策激发学生的内在解题动机,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
1.选择生活物理习题,降低习题难度。
基于物理习题教学现状,教师以学校统一订购或多渠道习题整合为习题教学素材,虽然习题数量较多,甚至有很多较为经典的习题,但由于习题数量多,重复性习题,学生在解决习题时存在走马观花现象,难以停留在某一习题中进行深层次分析、探索,导致习题缺乏针对性。而且,习题教学偏向于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导致学生的物理思维、知识运用等停留在简单的习题解决中,难以针对性提升解题能力、物理综合素养,在占用学生较多时间的同时难以发挥习题教学教育价值。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习题混乱、重复、数量过多等问题,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贴合的物理习题,推动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生活物理知识来解决物理习题,在降低物理习题难度的同时拓展习题探索深度,并有意识地将生活与物理习题连接起来,是学生会在树立生活物理运用意识的同时打开解题思维,以此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习题中提升物理知识运用能力。
以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一“位移变化规律”教学为例。课程围绕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展开,与生活中的时间、速度等知识具有密切联系。在开展高中生物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选择生活化习题,推动学生基于对生活现象的认知来解决物理习题,降低习题难度,将生活与物理深层次结合,构建符合新课标、“双减”政策的高中物理课堂。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时间关系、速度关系的学习程度选择生活化习题,以此保证生活化习题的难度和探究性,充分发挥习题教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价值。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习题:“在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144km/h 的速度行驶的动车开始减速,经过2min,动车恰好停在车站;在车站停留4min,动车匀加速驶离车站,离开车站2km 时恢复原来速度144km/h。求动车从开始减速到恢复原速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完成这一习题,能够加快学生的知识内化速度,并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相同现象时联想到物理相关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质量。
2.选择经典物理习题,培养解题思维。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提质减负”,即提高教学质量、作业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作业负担,怎样落实“提质减负”是教师探究的核心。“双减”政策下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是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回应。
习题教学开展的前提是选择、设计习题,因此,教师可以以习题选择为切入点落实“双减”政策,改变习题过度丰富、多元的现状,转而选择典型习题,在学生探究、教师指导过程中实现物理习题的“一通百通”,形成物理解题思维,灵活运用相同、不同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分析、思考能力,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落实“双减”政策。
以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三“静电力与电场强度”教学为例。经典物理习题涉及范围相对广阔,教师在选择时可以以单元为最小单位,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梳理、整合单元物理知识,串联成相互关联的整体,形成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关于经典习题的选择,教师要考虑学生能力、习题涵盖的单元知识点和是否具有代表性,如选择题代表、简答题代表等,使学生基于一道物理习题的透彻性研究把握类型性习题,节省物理习题解决时间,提高物理学习质量和效果。如,教师可以选择质量都是m 的两个完全相同、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A、B,分别用长l 的绝缘细线悬挂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距为2l 的M、N点,平衡时小球A、B 相互接近,线与竖直方向夹角∝=30。,当外加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时,两小球平衡水平向外,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也为∝=30。。求A、B 小球的电性及所带电荷量Q,以及外加匀强电场的场强E。不仅如此,教师还可选择经典选择题和填空题,此处不一一列举。
在传统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习题解决、知识运用、物理思维具有刻板性、套用性和机械性特点,忽视了物理知识探究性、物理问题多变性特点,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提升缓慢,难以将物理知识与习题构建联系,导致虽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习题,但未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知识内在含义,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要依据物理习题特点、学生的物理能力和自身教学经验创设直观习题情境,降低物理习题逻辑性、抽象性和复杂性,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直观分析物理习题,构建具象化习题教学,降低知识运用难度,构建良好的物理解题思维、能力基础,充分发挥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价值,促使学生在层层深入的物理习题学习中提升物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
以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二选择性必修一“光的衍射”教学为例。课程围绕衍射现象、衍射对分辨本领的影响、衍射光栅等内容展开。“光”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不仅可以运用图片,还可尝试还原物理习题中的实际现象。高中物理习题以黑白图、线段图为主,教师要创设直观情境,提高图片的丰富性,以彩色图片为主,增强学生对物理习题的体会和感受,完全还原或尝试还原习题中的场景和现象,基于直观景象帮助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物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讲解“太阳光通过窗上的小孔射进漆黑的教室内,落在光滑的反射面(玻璃、瓷砖、油漆)上,这时眯眼迎着反射方向看去,不但能够看到反射面上的白点(太阳虚像),还能看到在它两旁出现一排对称彩带,眼缝越细,这种现象越明显,请分析原因。”这一习题时,学生要想顺利解决习题,就要根据习题提示构建具体场景或形象。但许多学生难以根据习题描述或图像对场景形成正确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还原习题现象,构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并培养学生的形象构建能力,为解决后续问题铺垫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理领域研究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元,对物理领域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还强调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具备多元、灵活、活跃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开展物理习题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物理学习视野的拓展,还要强调思维方面的启发和引导,通过一题多解方式推动学生发散思维,打破学生固有单一、刻板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其在解决物理习题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实现知识内化和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物理习题教学质量,落实“双减”政策。
以鲁科版高中物理高二选择性必修一“动量及其守恒定律”教学为例。课程围绕动量与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等内容展开,具有较强逻辑性、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通过学习高一必修1、2、3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学构建一题多解课堂,通过一题多解题型和教师指导来启发、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如,教师在教学“平板车的质量M=8kg,长度L=1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 的小滑块,以速度V0=4m/s 的程度速度,从平板车的左端滑向右端,及假设小滑块和平板车之间的摩擦系数µ=0.5,求小滑块分开小车右端时,平板车的速度是多少?(g=10m/s2)”习题涉及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求解、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虽然初次阅读题干平淡无常,但实际上具有较强代表性,学生能够在分析、揣摩过程中体会习题中蕴含的物理趣味性。因此,在开展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10 分钟解题时间。部分物理思维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夯实的学生运用动量定律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阐述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和所用方法,以此启发学生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物理知识,并尝试分析习题的其他解法。基于能力差异,部分学生能够分析出其他解决方法,部分学生未能分析其他解决方法,此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动能定理、运动学知识、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知识,为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提供明确方向,实现问题引导和思维启发,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效的物理习题教学对学生能力提升、知识内化、思维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使学生在解决物理习题过程中梳理相关知识,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铺垫坚实的基础。基于“双减”政策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习题选择、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明确方向,有助于构建高质量的物理习题教学课堂,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