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全
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进程迈向了新纪元,内部审计作为校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被赋予促进并优化校园经营运作的重要使命。因此,强化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行内部审计方法革新成为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相继上线,其数据存储模式也在改变,大量的数据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为更好地验证与评估内部审计客体的可信度,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此,才能通过建立起科学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
大数据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影响
所谓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就是指把数据技术融入到公司或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去,以增强对于审计风险的关注度,最终达到高效能的风险驱动的内部审计目标。在大数据的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且有利于公司及单位的高级管理层更好地预见和监测复杂情况中的风险,由此得到全方位且有效率的数据,作为内部审计管理的参考依据。此外,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高校审计员可收集到更加详尽、准确、真实的数据,因此,审计人员必须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运用大数据的视角来处理各种文档、规定、报表、数据资料等等,从中挑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形成审计结果。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适应高校业务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内的财务、教务、科研及生活消费等各个环节已基本达到信息化管理的规范要求,所有的业务流程和数据均已被转化为可由信息化平台储存和传递的数据形式。因此,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确保所有业务部门的数据能够被完全接入并且有效地运用在学校运营的管理过程中。
提高数据利用率 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下,审计资料的搜集、处理及分析均以人工方式完成,在目前的情况下,高校的经济规模急剧膨胀,经济业务也在急剧增长,涉及到的数据和信息也越来越复杂。鉴于高校内部审计任务日益扩大且愈发繁重,仅依赖人工审查的方式已无法有效运用大量可用的数据资源,为了保证审慎性和全面性,必须采用样本抽查的方法选取少量样本进行审计,这无疑会降低了审计的精确度与完备性。而信息化审计手段则能借助计算机技术收集、整理及解析海量的数据,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处理大量信息,从而提升数据的使用效率。
降低内部审计成本 信息化审计是将互联网与其它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进行连接,再由电脑进行迅速的处理与分析,这有效的降低了搜集审计材料的时间成本和移交大量的审计材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等。此外,采用信息化审计技术,还能实现无纸审计,从而减少了内部审计费用。
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随着高校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且涵盖范围持续扩张,以及相应职责愈发复杂的情况出现,高校关于的审计效力的需求也在提升,信息化的审计方式具备跨越时间空间的能力,可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学校的所有财务活动。在这个过程里,不仅可以在即刻获取的数据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对之做出反应,还可以利用过往积累的信息来对比研究从而揭示潜在风险点。此外,借助建立数字化平台的方式还能确保检查流程遵循标准步骤执行,让负责人随时掌握进展情况以便更好地监督操作进程。并且,电脑相较于人力能在解析数值、计算比例等方面表现更为迅速精准,因为不受人类主观判断或情感因素干扰而导致的结果偏差较大,所以它的结论会显得较为公正无私。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审计方法与措施落后 对于高校而言,其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缺陷,许多技术框架及具体执行步骤需要进一步完善或提升,就内部审计方式而言,部分学校更倾向于采用手动审核方式,仅依赖Excel对数据进行整合,此举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过程的进展。同时,纸质文件的审计和报销工作也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精确,另外,现有的审计和复核制度也并不完备,且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事务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这对高校的经济运行和科研投入将会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高校在资金分配上出现严重问题,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经营运转。
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 鉴于高校的审计活动起步较晚,部分流程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且有关人员对于学校内部审计活动的理解不足,这便引发了关于内部审计信息的数字化建设的关注度不高的问题[4]。同时,负责内部审计的管理层并未充分意识到数字化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使他们在财政投入时优先考虑其他领域而非信息化发展,各部门获得的支持也相对有限。另外,在高校里,大多数在职的审计员都已工作多年,他们对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已经习以为常,对于信息化的审计知识并没有太强的渴望,或者是不想要学习新的知识,所以他们关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非常薄弱。尽管如此,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高校对于各项工作的管理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使得内部审计信息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目前,高校财务系统已经完全适应了大数据与云计算时代的需求,传统审计方式由于其高额费用及漫长的时间流程逐渐被视为次要方法,因此,必须提高高校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
审计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 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由于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各种信息,如何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例如,一些高校里的审计人员缺少专业的文字处理技巧,他们只是通过电脑对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处理,缺乏对于深入的审计知识和数据审计分析的能力,一些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更谈不上熟练使用电脑所需的各种基础技术。同时也有许多人未意识到当前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大数据库的情况,且无从知晓相关软件的运作方式,从而无法完全胜任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上述问题都直接阻碍了校方执行者关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實施进度。
审计软件应用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审计软件都是从市面上采购来的,这是因为定制个性化财务审计系统软件所需要的研发费用较高,且耗时较久,而且在遇到问题时,还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调试和维修,这将极大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所以,大部分的高校都会选择额外购置一种通用的高校审计系统软件,这样才能更好地节省相应的成本。但是,通用高校审计系统的软件结构模板比较固定,功能也比较简单,很难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都给解决掉,导致工作内容上有很多的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开展个性化定制功能开发 现今,多数高校采用的是来自软件公司的内部审计系统,但其无法完全符合常规审计任务的需求,考虑到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的需求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建议对此类系统进行专门的功能定制開发,这被认为是最佳方案。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坚持易用性强、可拓展性和兼容度高、互动与分享稳定且安全的原则,以确保能够满足高校内部审计需求。对于审计业务管理子系统而言,应依据不同的业务流程,如采购审计、工程审计及专项审计等方面进行模块式规划,并按三层审计的标准设置相应的审计界面。根据审计员的喜好,在系统中设定了报警功能,当交易金额出现异常变化时,会在审计界面上提示。另外,这个系统也应具备记录功能,以便于在完成内部审核任务后能自动收集并汇总各参与机构在本项目周期内的反馈信息。此设置有助于强化审查修正环节的工作职责,详细记录了被检查组织的改正进程,这对确保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应用及提高审计效用至关重要。基于此,需要把其细分成文件管理、供应方管理、中间人管理、法律规定管理与员工管理这五个子项,每个小项都需包含三类关键操作:添加、修改和检索。同时,也必须为审计资源管理系统配置统计分析模块,以供系统使用者获取整个审计活动的综合数据。这样一来,学校就能更高效地利用他们的审计资源,并且也能更好地协助他们开展审计活动。
强化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已成为趋势,高校的各级领导与部门应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认知,在财务管理思想上了解新时代的变化,认清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在管理层面,应给予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适当的支持与合作,消除限制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全面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社会中,要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理解与重视,这也是时代变革与发展的要求,高校领导者需要具备自身发展与创新的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的理解,充分了解并掌握其重要意义。高校管理者应尽力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与合作,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并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作出贡献。
提高审计队伍信息化专业水平 推行内部审计信息化,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改变原有的审计理念,并具有一定的电脑及审计专业知识。在人员配备方面,高校应该引进具有电脑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参加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各个高校的审计部应该对在职的审计员进行有关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使其迅速地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他们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设置审计专业的院校中,应当增加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具有审计信息化的专门人才。审计人员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核心思想是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化配置,当前,我国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还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主要是财经类和工程类,缺乏软件和信息方面的专业人才。首先,要在内部审计部门中实现人员结构的多样化,积极引入IT领域的专业人才,实现部门员工的专业结构不再局限于金融、工程等领域。其次,要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师的资讯科技素质,因此,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资讯科技知识培训,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与品质。最后,在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绩评估时,也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贡献进行评估,形成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气氛,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热情。
将内部审计信息化纳入高校风险管理范畴 将内部审计信息化纳入到高校的风险管理之中,目的在于让管理者能够识别出可能影响到组织目标实现的潜在因素,确保管理者能够清楚地知道组织的目的,随后,要将审计信息化纳入到高校经营风险的整体框架之中,这样可以在资源分配、业务流程优化、协同协作的过程中,加强审计信息化在学校的主导作用,进而有效规避学校的运营风险。另外,还要把信息技术操作风险纳入到学校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中,还可以与学校其它风险因素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高校机构的审计风险往往与其业务流程中的操作风险有密切关联,若仅关注其原因而非整体考虑,可能会忽视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然而,通过把所有相关风险元素纳入高校的总体风险管理范畴并做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及影响,这对高校的内部审计团队而言,有助于提高其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能为决策层提供更多详尽的数据支持。信息化背景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将其融入全局风险管理的框架中,能有效实现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监测和控制,同时也能够妥善解决已存在的隐患以提升效能,唯有在强化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里,全方位考量其他的相关风险要素,才有可能最小化甚至消除风险的可能性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它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技术上寻求创新,从而促进高校内部审计方式的创新,想要保证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此才能达到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