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宁彬
(韩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在2022年以前是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一个部分而存在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信息科技独立设置为新的科目,以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为核心,涵盖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内容[1]。新课标将过去的信息技术课程改成信息科技课程,并且独立成为国家课程。信息教师从过去的副科教师成为主科教师。信息技术课程实现了从以前的“0”到现在“1”的突破性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影响了师范高校的人才培养。作为培养信息科技(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师范专业教师应该脚踏实地,面向下一代,让全体学生拥有应有的、平等的教育,更新已有知识、价值观。应该积极了解《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新课标理念和内容,以接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最新需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2]。随着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必要对原有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信息科技课程,不但顺应当前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转变需要,更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树立学生的自主可控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信息科技”“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框架,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明确的信息科技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学生可以有条理地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标准来设计和评估教学。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重视操作性能力的培养而忽略素质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则要求落实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充分考虑学科逻辑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够将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套用到新课标的“信息科技”课程中。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师范专业,肩负着培养信息科技、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只有在理解《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涵重要性的前提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科技新课标要求的内容,才能培养适合国家、社会需要的教师。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习专业相关课程内容时接触新课程内容和新课程要求,否则大学学习课程内容与中小学校的教学内容将不能有效衔接,导致师范专业的学生学习与教学的脱节。师范专业需求是跟中小学需求挂钩的,这是师范专业的社会需求,师范专业的定位脱离实际就会出现偏差。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一致性”“要加强过程性评价,完善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过程性评价是传统教学中经常忽视的,传统性评价方式是采用终结性评价一考定所有。新课程标准重点提到要加强过程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及时向学生提供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强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鼓励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和合作精神的发展。评价环节包含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与期末评价等,提倡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成长。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教师使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如作业、项目、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大学课程更应提倡多元化评价,因为大学比中小学的改革更早、更前沿。师范院校培养的是一线专业教师,一线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多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而大学课堂培养他们的时候却不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这是矛盾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学生可以提前适应多元化评价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在工作的时候更好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果仅凭教育评价、教学设计、教学论等几门教学论课程讲解理论上的多元化评价则是明显不足的,无法真正指导实践。这些课程理论上说要多元化评价,课程本身却依然采用单一评价,这会造成明显的副作用。唯有以身作则才能有说服力。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与新课标接轨,不仅是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且是提前让师范生适应多元化的评价,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如“数据结构”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一门必修核心课程,课程较难但是重要,课程传统的笔试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数据结构”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实验、作业、笔试的形式进行评价,笔试采用开放性的考试内容而不是固定的答案,多样化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发挥自己所学知识,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我国大力推行OBE教育(成果导向教育),将成果导向教育作为主流,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OBE理念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果,而不仅仅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OBE理念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先明确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再将成果反馈来改进原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3]。根据OBE理念,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从课程的需求出发,课程的需求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设定,而这里的学习成果就要追溯到毕业要求,要根据学生毕业后具体应该达成什么学习成果来反向设计课程目标。从OBE理念出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与真实的学校课堂需求相吻合,并随着课堂的真实变化而变化。新课标的更新意味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需要把新课标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部分课程根据OBE理念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解决大学课堂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矛盾。
在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不是所有专业课都与新课程标准有关。有些课程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如拍摄课堂实录、制作微课、计算机硬件维护等,这些不完全是“信息科技”课程的要求内容,但是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与信息科技有关。如“数据结构”课程就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数据、算法等有直接关系。“数据结构”课程作为大学专业课程,内容难,代码要求高,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内容则相对简单,要求讲清楚原理和应用,侧重培养思维。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涉及的内容应该在“数据结构”课程中体现并进行强化,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应与新课程标准结合,让学生知道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什么,这样学生实习、工作的时候才能直接上手,而不是一头雾水,重新学习比大学课堂“简单”的内容。如《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侧重提到“解密玩具汉诺塔”这一主题,要求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等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汉诺塔属于栈、递归方面的教学内容。“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虽然汉诺塔是栈、递归的经典问题,但是栈、递归的经典问题很多,还有走迷宫、进制运算等。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原先的课堂不一定会讲解汉诺塔问题,但是结合信息科技新课标要求,原先的教学内容就要进行调整,在案例问题讲解的时候应该重点讲解汉诺塔问题而不应该是其他问题,毕竟这个问题是与学生以后的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
总体而言,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看哪些内容跟专业课程相关,尤其是重合的内容,要在对应教学内容讲述时深度融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学课堂紧密联系中小学课堂需要讲授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课堂不会跟中小学课堂脱节,我们的专业教学才不会跟实际需求脱节。因为师范专业培养的是教师,因此专业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未来他们工作的时候要教什么,学习如何快速融入真实的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侧重要求学生掌握方法、能力,而不像过去单纯地要求掌握技术的应用。“信息科技”课程所有的内容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次新课标强调教学任务的大概念、主题式、体验感、综合化,确保教学任务与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信息科技的情景案例要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共鸣。通过紧贴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并将其与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信息科技对生活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增强对信息科技领域的兴趣和意识。同样,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能一味讲理论,要创设真实情境进行教学,要让学生有创设真实情境进行教学的意识,要为未来的教师做好榜样。课程标准更新的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技能。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开设“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信息科技”课程不仅是教授学生使用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将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学习如何搜索和筛选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表达和沟通等,这些能力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行动。新课程标准不再是单纯让学生写一段代码、打一段文字等此类重复、机械化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等技术操作层面的训练,更多的是要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新课程标准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设计、验证、实现、优化项目,教会学生利用从信息科技课堂中学到知识并应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也应该使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采用项目教学法。在“网站前端设计”课程中,期末作业是制作一个完整的网站,该作业以项目教学法进行,选择某一个主题,从该网站的需求、设计、制作、完善、发布等方面进行,最终实现这个完整项目。在“数据库技术”课程中,以学校管理系统为例进行数据库项目的学习,通过完整的项目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方方面面,同时真实的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是时代发展趋势。教师要增强探索、创新的意识。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有了新课标之后,教师应该思考与之匹配的新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适合新课标的教学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符合新课标的教学工作。
新课标的出台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教师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抱着认真学习的心态把新课标理解透彻,并且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从方方面面影响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教学,需要专业教师认真细读、领会,还要积极地在自己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新课程标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未来教师,才能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