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宏刚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医院 550002
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AC)多为季节性发病,患者常伴有眼痒、异物感、畏光等症状,体征检查可见结膜充血、结膜滤泡、结膜乳头。针对AC的治疗多给予药物口服,美国AC指南建议症状较轻的可使用抗组胺类药物,若症状反复发作或无缓解可使用肥大细胞稳定剂,对于症状不能控制患者可考虑皮质类固醇眼液[1]。氟米龙滴眼液作为皮质类固醇药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控制结膜炎的症状、体征[2]。双氯芬酸钠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对眼部的刺激损害,同时稳定细胞膜,缓解眼部不适感[3]。临床中,应用双氯芬酸钠眼液联合氟米龙眼液治疗AC的研究不多,该方案对患者症状、体征及眼压的影响尚未明确。鉴于此,本研究分析氟米龙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过敏性结膜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前瞻选取2022年1—12月到本院眼科就诊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53±5.19)岁;病程2~10d,平均病程(6.20±3.08)d;病情分度:轻度23例,中度22例,重度15例。研究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0.07±5.06)岁;病程2~10d,平均病程(6.30±3.15)d;病情分度:轻度21例,中度25例,重度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过敏性结膜炎符合我国诊断指南中相关标准[4],有不同程度的眼痒、灼热感、流泪症状,可伴有视力下降,有黏液性分泌物;年龄>18岁;过敏原试验阳性;依从性良好,能够规范治疗;入组前1个月内未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抗组胺类药物;患者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遭受过眼部外力创伤或有既往眼部手术史;合并青光眼;合并眼部活动性炎症;合并其他屈光介质疾病;近2周有角膜接触镜佩戴史;对研究药物过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对此次医学研究进行伦理学审查。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批准文号H20181192,产自S.A.Alcon Couvreur N.V.(比利时)],1滴/次,2次/d;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53404,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1滴/次,4~6次/d。研究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1滴/次,4~6次/d;氟米龙滴眼液(国药准字J20080030,参天制药株式会社),1~2滴/次,2~4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其评分下降>90%;有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其评分下降30%~90%;无效:症状、体征为得到控制,或反复发作,其评分下降<30%。显效率与有效率纳入总有效率。(2)症状、体征评分。症状包括眼痒、异物感、畏光、流泪、结膜囊分泌物增多,体征包括结膜(充血、水肿、乳头)、角膜缘(Horner-Trantas结节)、角膜(角膜上皮病变),根据分级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采用0~3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说明症状、体征越严重。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估。(3)眼压。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估。(4)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5,P=0.272>0.05),研究组治疗显效率比对照组高(χ2=4.881,P=0.027<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眼痒、异物感、畏光、流泪、结膜囊分泌物增多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眼痒、异物感、畏光、流泪、结膜囊分泌物增多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临床体征评分 治疗前两组结膜、角膜缘、角膜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结膜、角膜缘、角膜体征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评分比较分)
2.4 眼压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AC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球蛋白E(IgE)与肥大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结膜接触过敏原后,可促进B淋巴细胞合成IgE,增加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IgE与肥大细胞受体结合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羧肽酶等,导致眼部受刺激出现难以忍受的眼痒、异物感等症状[5]。治疗AC的药物种类较多,研究应用的富马酸依美斯汀、双氯芬酸钠、氟米龙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眼液药物。富马酸依美斯汀为抗组胺剂,可竞争性拮抗结膜和眼睑效应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阻止过敏反应。但抗组胺剂仅可治疗轻中度AC,对于AC症状严重或频发患者疗效欠佳。对此,临床多考虑联合用药治疗。双氯芬酸钠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物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来抑制前列环素、前列腺素、血栓素A2等因子的释放,并阻断花生四烯酸(AA)向前列腺素转化,来降低炎症刺激。前列腺素增加会引起眼内压增加和破坏血眼屏障。而且,双氯芬酸钠能够抑制缓激肽的释放,降低眼部血管通透性,缓解结膜充血体征,并抑制AA的流动来减轻对眼部的刺激损害[6]。在AC反应后期,还会涉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浸润。双氯芬酸钠能够抑制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的吞噬和迁移,达到消炎作用,从而稳定细胞膜。Santiago LA等[7]研究指出,双氯芬酸钠在苯乙酸类中是抑制环氧酶、前列腺素合成效果最为显著的药物。临床中双氯芬酸钠眼液对眼压的影响较小,因此安全性较高。只是非甾体类抗炎药较适用于部分轻度季节性AC患者,而对急性发病或症状严重患者疗效有限。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氟米龙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AC的疗效更佳。Alwadani S[8]研究显示,氟米龙眼液可在AC患者中达到100%有效,且改善眼痒和结膜刺激,并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氟米龙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效的抗炎、抗增殖及免疫抑制作用,可通过诱导磷脂酶A2的抑制蛋白而起作用,这些抑制蛋白可以抑制AA的合成,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合成,并能抑制巨噬细胞功能,阻止中性粒细胞募集和控制Th2细胞活化,控制炎症与变态反应[9]。罗永旗等[10]研究显示,双氯芬酸钠联合氟米龙治疗可有效改善AC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不过既往研究有应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后出现激素性青光眼的案例。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眼压未有明显改变,且治疗期间也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说明氟米龙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AC的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
综上所述,氟米龙联合双氯芬酸钠能显著控制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且治疗期间不会引起眼压升高及其他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