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倍珍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上海 201500)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微创技术在当前医疗行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以快速改善病症。但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可控因素,因此护理质量对手术成功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选择手术治疗患者人数增加的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使得手术室护理中出现了一些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引起医疗纠纷,而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6S 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从整理、整顿、清扫、素养、清洁以及安全6 个方面优化护理工作,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也能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加速其康复。本试验就6S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本次试验开展时间为2022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以80 例在该时间段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5 例,女性患者有15 例,25 岁是对照组患者中最小年龄数据,75 岁为该组中最大年龄数据,根据所有患者年龄计算出该组平均年龄为(45.45±2.53)岁,其中10 例为泌尿外科患者、20 例为普外科患者、10 例为妇产科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6 例,女性患者有14 例,24 岁是观察组患者中最小年龄数据,76 岁为该组中最大年龄数据,根据所有患者年龄计算出该组平均年龄为(46.25±2.26)岁,其中12 例为泌尿外科患者、18 例为普外科患者、10 例为妇产科患者。
纳入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手术指征;依从性高。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障碍者。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是在手术之前告知患者多种注意事项,并做好患者信息核对工作;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观察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手术治疗后完成患者身体清洁,待其生命指标稳定后将其送回病房,并对其身体状况进行监测。
观察组实施6S 精细化护理管理,主要是从6 个方面完成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优化,内容如下:(1)组建管理小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较复杂,为了有效实施护理服务,首先成立相应的6S 精细化护理管理小组,选出组长做好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其次,护理小组组建后,医院定期对组员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6S 精细化护理管理内容,并从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身护理能力,以提升护理质量。再次,组长定期召开会议,指出近期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总结,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1]。(2)实施计划。第一,整理。患者术中需要使用到的设备和药品较多,需要在手术正式进行之前准备完成。基于此,建立手术室用品电子登记表,明确记录不同药物和器械的放置位置,护理人员在术前准备中根据登记表准备手术中需要使用的各种医疗用品,避免术中出现医疗用品准备不当而延误患者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定期检查手术室放置的药物,并及时清理过期、损坏和使用不到的物品。手术器械是手术治疗中的重要工具,为了保障手术器械的正常使用,护理人员定期对器械进行保养和维护。对抢救器械进行检查时,主要进行设备调试,以确定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对于不能正常使用的设备及时联系后勤部门进行维修[2]。第二,整顿。以归类处理为基础,将手术室的器械和设备统一编号,并明确标记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日期。手术室存放有较多的药物,为了提升手术治疗的效率和质量,将不同的药物按照使用效期和使用频率合理摆放。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放在拿取方便且显眼的位置,将必要物品放于规定位置。布局完成后张贴相应的标识,并确保标识醒目、定义准确[3]。第三,清扫。合理划分手术室的区域,在等待区域放置一些报刊和健康手册,方便患者阅读以提升自身认识。每次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清扫,减少或预防交叉感染问题。为保障清扫工作的质量,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4]。第四,清洁。清洁主要以消毒为主,手术室环境容易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产生细菌,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因此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对手术室的有效消毒保证环境质量。而为了保证清洁质量,需要建立相应的清洁标准和检测制度[5]。第五,素养。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素养能够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工作效率,因此,护理人员在每个阶段都要注重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工作素养,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遵纪守法和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6]。第六,安全。安全是手术治疗中的重点,为了提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不仅要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还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增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安全问题发生率,因此要通过培训的方式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做好护理细节[7]。
(1)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以本院自拟的评分标准为基础,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消毒隔离、药品管理、护理安全和重点环节管理等方面进行质量评分,每个方面总分均25 分,分值与护理管理质量正相关。
(2)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心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心理,总分均为80 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好,并进一步说明护理管理方式起到的效果越好。
(3)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指标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分别对应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在65%~95%、35%~64%、35%以下,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满意度,满意度与护理管理效果正相关。
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是研究数据主要组成部分;采用计算机SPSS 18.0 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分别对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检验,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果发现数据有明显的差别且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分析表1 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中的消毒隔离、药品管理、护理安全以及重点环节管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例数消毒隔离药品管理护理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对照组4020.12±0.1019.62±0.0520.11±0.1620.74±0.21观察组4024.51±0.4124.55±0.1624.26±0.6124.19±0.55 t 值10.0649.61410.5589.514 P 值<0.05<0.05<0.05<0.05
分析表2 数据可知,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况(SAS 评分、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SAS 评分、SD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的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的对比(分,±s)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SAS 评分SDS 评分SAS 评分SDS 评分对照组4062.51±5.1560.91±2.9156.91±5.0157.51±1.64观察组4062.50±5.1660.69±2.9742.90±2.6841.05±2.52 t 值0.5149.5510.52710.617 P 值>0.05>0.05<0.05<0.05
分析表3 数据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手术是临床上极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与保守治疗相比能够通过快速切除病灶来有效控制疾病。但由于该方式为有创治疗,因此手术过程中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而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为了保障顺利、安全地完成手术,必须做好相应的护理服务和护理管理工作。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工作人员积极性差、布局不合理等情况,而应用6S 精细化护理管理会根据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改进,因此与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相比更能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8]。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本研究就6S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6S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应用中实施的多种护理措施都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手术室护理中的不足进行护理流程的优化,以提升手术室护理的全面性、细致性和科学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这是由于6S 精细化护理管理是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以及安全6个方面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整理、整顿能够精细化地完成术前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药物、器械等准备不足引起的不良事件;清扫、清洁环节能够改善护理人员手卫生、保障手术室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术中感染问题;素养和安全环节能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并通过护理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并改善患者心理状况。6S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中的多项工作都进行了有效优化与约束,因此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总体提升[9]。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6S 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总体提升,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