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侠
(曹县磐石精神病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更年期女性受疲倦、情绪烦躁以及失眠等症状影响,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增加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给患者自身社交以及家庭带来不良影响[1]。目前,临床针对抑郁症患者主要以药物控制治疗,通过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减轻其临床症状。但抑郁症在不同患者间具有差异性,药物干预作用有限[2]。因此,除积极对症用药外,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便对患者病情的改善起到辅助作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生活需求,但总体而言缺乏针对性,导致护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3]。阶梯式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基于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展开卫生保健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阶段划分,针对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4]。本研究针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拟定阶梯式心理护理方案,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研究时间为2022 年1 月—2023 年12 月,共选取我院更年期抑郁症患者60 例作为观察对象。以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 例)。前者应用阶梯式心理护理,后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年龄44 ~58 岁,平均(50.72±3.49)岁;病程12 ~36个月,平均(22.02±4.15)个月;文化程度:中学以下9 例,中学及中专11 例,大专及以上1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8 ~58 岁,平均(50.59±3.65)岁;病程12 ~37 个月,平均(22.08±4.21)个月;文化程度:中学以下8 例,中学及中专10 例,大专及以上1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各项临床资料记录完整,无遗漏、缺失;(2)确诊抑郁症,符合相关文献[5]标准;(3)知晓研究全过程,自愿参与,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系统疾病,如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2)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3)因药物成瘾等因素引起抑郁;(4)合并认知、交流、视听障碍;(5)因其他原因无法全程配合完成研究。
观察组予以阶梯式心理护理,方法是:(1)阶梯划分。根据更年期女性的实际情况与抑郁症的病情特征,将患者的护理干预分为确诊期、治疗期、康复期3 个阶段。由研究小组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对个性化的具体护理内容。(2)确诊期。患者确诊抑郁症后,普遍较为恐慌,担心病情给自身与家庭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结合抑郁症的病理原因、危害性进行一对一或团队性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程度,同时告知患者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患者明确树立积极心态的重要性,更好地配合各项医护措施。(3)治疗期。该阶段中,患者病情处于变化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护理工作需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治疗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交换联系方式,通过面对面交流、家庭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动态记录,并据此调整后续患者医护工作的重点;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其坚持用药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4)康复期。此阶段中患者的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考虑情绪状态的改善与维持,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可建立微信群、创立公众号,邀请患者入群与关注,定期分享更年期的特点、患者自我管理的健康知识等,并可在群内进行答疑,解答患者关于康复阶段的疑虑与困惑;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告知其多陪伴患者,从家庭层面予以患者关怀,鼓励患者,保证病情的长效控制。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特点,按照基础健康宣教内容进行指导;根据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提醒患者定期复查等。
(1)负性情绪:以护理前、护理干预后为评定节点,进行负性情绪评定,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6],两个量表各含条目20 项,各条目赋分1 ~4 分,总分由各条目相加所得,再乘1.25获得标准分(百分制),分值越高,提示被测者负性情绪(焦虑、抑郁)越严重。(2)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同期测定,借助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测定[7],量表包含乐观、坚强、坚韧3 项,共计包含条目25 条,各条目赋分1 ~4 分,评分越高,提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3)护理依从性:由责任护士评定,根据患者医护过程中的依从情况进行评定。患者能够遵循医嘱要求配合医护工作,严格用药,无擅自停药、改变用药剂量等行为,无危险、消极行为为完全依从;患者基本能够配合医护工作,可按照医嘱要求用药,偶有不配合、抗拒情况或危险与消极行为,但经护理人员引导后,行为消失为部分依从;患者对各项医护内容存在抵触、抗拒表现,负面情绪严重,甚至出现消极行为为不依从。总依从度=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4)护理满意度:由护理小组进行满意度问卷的设计,于护理干预后,交由患者填写,由患者自主完成,问卷内容围绕具体的护理工作进行设计。服务态度良好,沟通顺利,患者自觉心理舒适度良好,无严重不良情绪为非常满意;服务态度较好,沟通及时,患者自觉心理舒适度一般,偶有不良情绪为基本满意;服务态度一般,沟通不积极,开展护理工作不及时,患者自觉心理舒适度较差,伴随不良情绪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统计学分析独立完成,操作计算机处理,向SPSS 20.0中输入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χ2”进行统计与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t”进行统计与检验;由软件自动得出结果,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指标SAS、SDS 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负性情绪评定(分,±s)
表1 负性情绪评定(分,±s)
注:与本组护理前对比,★P <0.05。
SASSDS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060.84±4.4541.61±3.42★61.56±5.4342.65±3.55★对照组3060.10±4.3646.95±3.63★61.12±5.3348.19±3.76★t 值0.6515.8650.3175.868 P 值0.518<0.0010.753<0.001
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弹性指标CD-RISC 评分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理弹性评定(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 <0.05。
坚韧乐观坚强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025.83±3.4535.17±4.61★8.84±1.5813.24±2.67★19.45±3.5628.42±4.98★对照组3025.85±3.4130.64±4.16★8.87±1.5510.66±2.29★19.37±3.6422.24±4.26★t 值0.0233.9960.0744.0170.0865.165 P 值0.982<0.0010.941<0.0010.932<0.001组别例数
观察组总依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依从性统计[例(%)]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理满意度统计[例(%)]
抑郁症作为一类综合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加凸显,由此引起的抑郁症发生率也逐渐提高,成为一项社会性的卫生问题。抑郁症发病后,可导致患者自身情绪持续性低落、焦虑,甚至产生自伤行为,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于更年期女性而言,由于情绪状态、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影响,产生不良后果[8]。由于抑郁症的特殊性,除积极治疗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心理改善以及病情控制同样十分重要。
以往,临床针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以临床症状的干预以及治疗指导为主,忽视了心理干预,进而导致护理效果不佳。由于抑郁症、更年期女性的特殊性,不仅需要考虑病情的控制,还需要重视心理情绪的干预[9]。阶梯式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主张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阶段性拆分,分析不同阶段中患者的特点以及护理需求,采取更具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提升护理效果,满足临床需求[10]。
本研究中,结合更年期女性的心理特点与抑郁症的临床状态,针对观察组实行阶梯式心理护理。在病例分析中,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进行3 个阶段的划分,并进行患者实际情况的分析,制定护理措施[11]。在确诊期,患者普遍较为慌张,对于病情认知度不足,因此将护理重点放在健康宣教中,通过结合抑郁症的病理知识,将其转化为更加通俗、明确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宣传,提高患者对于病情的知晓程度,从而形成主观意识,更好地配合各项医护活动,保证其发挥效用[12];在治疗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波动较大,此时不仅需要重视治疗指导,还需要加强心理支持,因此除严格遵循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外,还对患者进行观察与评估,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动态记录,了解其内心想法,分析其负性情绪产生原因,通过一定的治疗措施进行疏导,帮助其减轻不良情绪[13];在康复期,需要使患者保持积极心理,避免负性情绪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随访,通过信息平台使双方能够保持联系,通过推送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同时,在护理干预期间,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联合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中,从亲情的角度出发,给予患者支持,给予患者家庭的关爱,陪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关怀、温暖,从而自我疏导负面情绪,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提升治疗效果[14]。
在金惜俭等[15]的研究中,以106 名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分别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53 例患者接受阶梯式心理护理后,SAS 评分(41.02±3.98)分、SDS 评分(40.55±4.88)分,而对照组53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后,SAS 评分(53.63±4.02)分、SDS 评分(52.41±5.63)分。说明了阶梯式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结论与本次研究类似。
综上,针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设计、实施阶梯式心理护理模式,对于改善负性情绪,树立积极心态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