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上好立德树人的“大思政课”

2024-04-23 09:44杜荣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区级

杜荣贞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实践中,海淀区聚焦五个方向,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实践中聚焦的五个方向

第一,统筹设计,推动制度体制一体化建设。首先,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作用,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领导小组工作要点和区委专项改革任务,建立了区委教工委和教委统筹规划,教科研部门和教师培训部门两翼推进,全区中小学校协同攻坚的工作机制。其次,做好带头示范。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上台讲思政课的制度,教工委主要领导带头,每年为全区教师讲党课,并实行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每学期为学生上第一堂思政课制度,将思政课纳入党组织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再次,出台政策文件。海淀区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导中小学结合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方案,鼓励中小学积极与高校开展思政课共建,推动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第二,聚焦课堂,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开展。一是教研创新。早在2014年海淀区就尝试建立了思政课大教研机制。2020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了常态化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教研机制。二是项目牵引。海淀区聚焦课堂质量和教师素养提升,建立了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研究示范区等专题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攻关,研发了一系列的一体化主題课程。三是交流展示。定期组织开展区级层面思政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研讨等,常态化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交流、“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等活动,在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等平台上展示跨学段进阶和思政课学习方式的变革,着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三,同频共振,打造一批区域一体化共同体。一体化共同体的建设,有利于完善统筹管理协调机制,驱动一体化育人效能提升。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行动,谋划纵横结合的路线图,2023年正式成立了23个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1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家科研院所和66所中小学。共同体以中学为牵引,将小学和大学连起来,进行特色课程孵化,如北京大学的“五四精神”思政课、国防科技大学的“科学家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思政课、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强国”思政课等,通过逐步积累,将形成一批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品牌。

第四,协同发展,培育高素质一体化师资队伍。近年来,海淀区持续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大“双培养”力度。在发展党员、评优评先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近两年海淀区教育系统新发展党员中,思政课教师占到了25%。其次,联合开展教师培训研修。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设立“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推进教师培养和培训职前职后一体化、理论实践研究一体化。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思政课骨干教师清华大学浸润式研修班”。目前,海淀区正在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举办“思政课骨干教师一体化研修班”,帮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再次,加强思政课名师培养。通过一体化教研、课例研发、展示交流等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一批思政课骨干教师快速脱颖而出。同时,海淀还将建设一批区级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带动更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第五,加强研究,引领一体化实践创新。海淀区教育两委坚持发挥科研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找准问题症结,寻找破解问题的有效策略。海淀区申报和设立了3项市级、1项区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课题,同时设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级专项课题,78所学校聚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探索一体化衔接的实施路径和教学策略。

2.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完善了思政课一体化长效机制。几年来,海淀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不断完善一体化共同体运作的长效机制,从机构、人员、体系、平台等多个方面发力,形成了一专班、一方案、24个共同体、26名专家的工作保障,为推动各项工作常态化落实,形成一体化衔接的实招真招提供了坚实基础。

推出了一批思想教育“金课”。海淀区紧紧围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方针,深耕课程建设,推出了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优秀课例。研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四个方面的思政课一体化案例,和“永远跟党走”“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课例,通过现场展示、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打造了思政课的“大先生”。海淀区注重建设专业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打造了一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骨干教师。目前,海淀区思政课教师中共有正高级教师7人,特级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16人,区级骨干教师148人,5名教师成为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同时积极向外辐射,开设了“思政大讲堂”,为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系列专题培训,还通过线上向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对口帮扶地区教师直播,辐射到全国,让更多思政课教师受益。

扩大了思政育人“同心圆”。海淀区不断整合资源、拓展实践平台,成立教研组、成立共同体等一系列举措,对推动区域及思政课协同育人,激活全链条思政课一体化的“一池春水”都具有积极效应。形成了学区、教育集团、一贯制学校和大学附中附小四种不同类型的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了海淀区思政课一体化模式,完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专著,提升了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区级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