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导向。基于此,从任务驱动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深入探讨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分析如何在设置任务项目、制订任务机制、组建任务小组、评价任务成果等教学环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核心素养,旨在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实施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批准文号:贵教办〔2023〕5号;课题编号:202309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耀(1972—),男,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安怀镇中心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培养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挑战,不仅涉及对教材的选择和教法的应用,还涉及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和重塑。在此背景下,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合适的平台,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教师要通过实际的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養的目的,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崭新的、更为有效的方法论,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
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1]。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围绕任务进行,包含以下关键环节:
第一,创设情境。这是启动任务的初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一个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为后续的任务提供背景。例如,在古诗《春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春天的相关视频,如鸟鸣、花开等,为学生营造宁静的春天早晨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诗中描述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第二,设计任务。在此环节,教师需要设计与情境相适应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和挑战性,要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的意愿[2]。例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或任务,要求学生以“我在春天的早晨”为题,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画,描述自己对春天早晨的感受或所见所闻,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自主探索。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对任务进行探索、研究、讨论和实践等。在此环节,教师主要负责引导、监督和支持学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联结和拓展[3],发展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或是结合书本和网络资料,描述春天的早晨。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之前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协作学习。此环节强调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促使学生从协作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和分享各自的作品,可从中了解不同的描述方法和感受,也可以互相借鉴并完善自己的作品。
第五,效果评价。完成任务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核心素养培养情况,确保教学目标达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对春天特征的理解、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能力以及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第六,反馈与调整。基于评价结果,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需求对教学进行调整,为下一轮的任务驱动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春晓》的教学中,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后,可以总结学生在作文或画作中常犯的错误,或是一些值得鼓励的亮点,对此进行课堂反馈,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学习行为和方法进行调整。
整个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都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旨在通过真实、有深度的语文学习,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设置任务项目,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创设情境,即为学生创设真实、丰富的语境,进而促进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情境为载体,精心设置任务项目,这不仅是教学的起点,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关键环节[4]。任务应当明确、具有挑战性并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任务目标。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为背景,设计任务项目情境,描述白雪公主在森林中遇见七个小矮人的情景。此任务旨在使学生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去构建句子,具体地描绘情境,进行语言实践。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的核心要求——梳理情节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感变化,确定描述的重点,如白雪公主的惊讶、小矮人的好奇等。如此,学生在情境中对词汇、句法进行了实际应用,这对于学生在语言输出、表达逻辑、语境应用等多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还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鉴赏和再创作时,学生需要发挥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度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这既能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能增强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发展,进而达到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制订任务机制,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机制是指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系统地组织和实施教学任务的一系列策略、原则和方法,是确保任务能够真正地驱动学生学习以及促进学生知识构建、技能发展和正确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5]。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制订合理的任务机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故事进行初步的解读,再引导学生对故事背后的文化元素、价值观等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鼓励学生在现代背景下对故事进行再创作或改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的发展。面对教师制订的任务机制,学生需要分析任务,对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梳理,明确自己在任务中扮演的角色和需要承担的责任,确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同伴合作,从而为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古诗《寒食》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教辅资料中关于“寒食节”的相关介绍,初步了解寒食节的由来、习俗。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与寒食节相关的文化、历史资料,如古代文献、画作等,指导学生运用文献检索、文本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诗中所描述的节日氛围。最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编写与寒食节相关的小故事、绘制插图或制作节日卡片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组建任务小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的锻炼,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以《望庐山瀑布》古诗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情,精心组建任务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具备不同思维风格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形成互补。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诗歌进行深入探讨,解析诗中对瀑布的描述及背后的意蕴。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诗歌创作背景等资料,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另一方面,小组成员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信息搜集员、思维拓展员、记录员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高效。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小组的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调整优化。最终,每个小组形成一份关于《望庐山瀑布》的解析报告,并通过展示、辩论等形式,与其他小组互动交流。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堅实的基础。
(四)评价任务成果,激发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教学评价不仅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6]。
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任务成果,构建一个强导向、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上获得发展。具体而言,首先,教师需要运用形成性评价手段,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持续追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如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反应、审美体验及创造性表达等。其次,教师需要采用标准化评价工具,如概念图、审美鉴赏量化表等,对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同伴评价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交流,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与创新思考。再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技能的考查,确保学生进行深度的文学解读与创意表达。最后,完成评价后,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使用教育性语言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调整,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持续进步。
例如,在《草房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例如,学生要能理解作者对“家”的深厚情感,并尝试进行自我表达。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草房子》相关的任务,如创作与“家”相关的小故事或绘画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形成性评价手段,观察学生对故事的反应,收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言论,以及在任务中的创造性表现,重点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此外,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如在文学解读、审美体验、创意表达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赞扬其亮点,或指出需要改进之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调整。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编写反思报告,系统归纳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收获、困惑与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对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己在审美鉴赏和创造性表达上的优势与不足,激励自己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上持续发展。
三、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更为高效、深入的教学,成为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视角。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以语文课堂为载体,深度融合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培养,通过设置任务项目、制订任务机制、组建任务小组、评价任务成果等具体教学措施,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王冠楠,徐鹏.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理辨析与实施建议[J].语文建设,2021(21):4-8.
方延飞,夏非,李欣怡.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驱动型研学课程设计:以福建东山岛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32):65-69.
王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38(3):33-36.
黄朝侠.巧用任务驱动,提升核心素养:基于STEM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例研究[J].华夏教师,2018(33):82.
陈伟芬.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应变: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23(21):55-57.
娄照君.任务驱动构建路径落实要素: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例谈[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3(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