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情境,共赴百年之途

2024-04-22 06:25马卓玥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4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学习任务真实情境

马卓玥

【摘 要】 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并贯穿始终,构建系统的、完善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将知识与人文生活进行融合。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探索創设真实情境的路径。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 真实情境 学习任务 语文实践

笔者从教材和学情出发,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三篇课文进行统整教学,创设了“举办人物特展”的情境,主题为“百年同途,星光闪耀”,并构建一系列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跨越百年时空,共同奔赴理想信念之途。

一、明晰单元主题

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是指围绕某一特定学习主题或单元,展开系统的、连续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整体规划学习内容。为了进行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备课时,笔者立足于真实学情,对单元主旨和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和把握,明确单元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体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单元导语中指出:“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该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展现人物精神的典范之作。

《邓稼先》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选择典型的事迹来表现邓稼先的非凡气质和崇高精神。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作者以对照的写作角度,运用典型事件和细节来刻画闻一多的精神品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则以其独特的选材角度、真实生动的细节以及细腻感人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鲁迅先生的形象。

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和《植树的牧羊人》等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展现人物精神”一类文章的阅读基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精读”。首先,学生需要通览全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仔细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其次,学生还要结合人物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背景,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特征。这是对人文性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笔者通过挖掘三篇课文的共性,确立了单元整体学习的主题为“百年同途,星光闪耀”,并创设情境——在学校内为邓稼先、闻一多、鲁迅这三位杰出人物举办人物特展,在系列任务中研读文本,感悟这些杰出人物为了理想、为了事业而舍身忘我、执着奋斗的精神品质。与单篇课文的学习相比,大单元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种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在历史时空里如星光般彼此照耀、永恒不灭,并将延续传承、绵延不绝。

二、创设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是连接学生生活与学习之间的桥梁。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视角上,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当静态的语文知识得以在生活场景中应用,“语文”就成了动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就越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思维。

实施大单元教学应注重真实情境的贯穿性,而并非仅限于某一特定阶段。在单元起始阶段,教师就应引入相应的任务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随后,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逐步拓展和深化情境,并设计相应的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便能自始至终关注和参与学习活动,确保学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从而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并促进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相关素养的形成。

基于以上的理解,笔者结合文本创设大单元任务情境: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这些杰出人物就是历史的明星,他们发出的光芒,至今仍照耀我们,比如邓稼先、闻一多、鲁迅。为了讲好这三位“历史明星”的故事,我校决定以“百年同途,星光闪耀”为主题,举办一场人物特展,展览将于本月底在我校艺术展厅展出。

这种以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情境设置,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动力和必要的支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元内容。接下来,笔者通过三个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历史明星”的生命价值取向及其对当下的意义。

任务一:文创——把握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透过细节把握所写人物形象。

师:为了给这次展览预热,学校决定以亚克力人物立牌作为文创产品,放置在展览入口的桌面上,现在面向全校学生征集“立牌”创意。要求选择一位人物,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描述人物形象,并配上合适的文字。

(以鲁迅立牌进行实物展示,立牌上,鲁迅正在执笔写作,他好像在思考什么,凝视前方,神情严肃。配文是鲁迅的名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生:我选择为邓稼先制作人物立牌。他在井下测不到信号时,神情依然坚定。配文“我不能走”。

师:你关注到了对邓稼先的语言描写,能不能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一段?

(生朗读)

师:在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对邓稼先敢于担当的敬佩之情。

生:我选择为闻一多制作人物立牌。他伏案工作,头发凌乱,书桌也乱糟糟的。配文“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生:我选择为闻一多制作人物立牌。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配文“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师:你不仅关注到了文章中对闻一多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还用评价性语句来做配文。

生:我选择为鲁迅制作人物立牌。他戴着眼镜,展读青年的来信。配文“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

师:你能不能做一下“展读”这个动作?

(生模仿)

师:你的动作很传神,“展读”的是青年人字迹潦草的信,可是到深夜了,鲁迅不是一瞥,不是一扫,而是认认真真地读着,为什么呢?

生:因为鲁迅关心青年,对他们寄予厚望。所以,我选择为鲁迅制作人物立牌。他在台灯下写文章,配文“要多做,赶快做”。

师:你的配文好像是你自己提炼的,能不能说说你的思路?

生:我认为这是鲁迅的心理活动,最能体现他忘我的工作精神,我要把他的心声说出来。

“文创”产品本身兼具创意元素与文化内涵,备受学生群体青睐,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笔者选取“文创”设计学习任务,意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关注到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包括外貌细节、神态细节、动作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以及环境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沉浸文本、融入情境。

任务二:布展——诉说心迹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关注人物的事业成就和日常生活,感受人物的非凡气质。

师:请结合课文,选择这次展览所需的陈列物(照片、手稿、场景或模型等),并给陈列物配上解说词。

生:陈列物是鲁迅的校样,解说词为“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以此表现鲁迅随性洒脱的气质。

生:陈列物是邓稼先和于敏聯合署名写的《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以封面照片形式陈列。当时邓稼先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就做了三次手术,这份建议书是邓稼先耗尽心血的结晶。

生:陈列物是闻一多的书桌,上面杂乱地堆放着《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手稿,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解说词为“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师:在纷乱动荡的年代里,为什么闻一多注重研究古代典籍,而不是研究当下的国情?

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也就是说,闻一多想从文化上救国。在他的日常生活里,有哪些细节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深沉的爱国热情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生: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师:有着紧迫感和使命感的闻一多,深夜工作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带着刚才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个句子。同学们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生朗读)

生:陈列物是闻一多在群众大会上演讲的实景模型,他正在大骂特务,慷慨淋漓。解说词为“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

师:明知道自己就是特务暗杀的下一个目标,闻一多还是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发表演说。他说得慷慨淋漓,做得义无反顾,这就是闻一多!在闻一多去世后,朱自清满怀对亡友的追思,写下了《挽一多先生》。请一位同学朗读。

(生朗读)

师:请另一位同学从语音、语调等角度点评朗读,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他读出了闻一多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闻一多言行一致,因国家命运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师:这些“历史明星”,有的选择科研报国,有的选择文化救国,他们都走在一条理想之途、爱国之途上。

在选择陈列物及配置解说词的过程中,学生深受人物非凡气质的感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适时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文本,体验情感,领悟主题,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锻炼了思维能力,深化了阅读体验,增强了文本感悟能力。

任务三:感悟——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从主题、文体、题材、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学习内容进一步加以统整,使读和写融会贯通。

师:请你根据感悟所得,为展馆完善结束语。结束语的开头已经给出——“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生: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有的以笔为剑,刺破社会的黑暗;他们有的用自己的生命,指引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现在,在成长的路途上,我们不停地奔跑,希冀能追上伟人的足迹!

生: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点燃自己,照亮了整条星河;他们不畏困难,一步步成了中国的脊梁;他们呕心沥血,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从未离去,而他们来不及走完的路途,将由我们接力前行!

该任务着眼于真实情境的语言文字运用,让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应对生活中的表达需要,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学习转换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经验积累,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历史明星”点燃了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从而实现了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关联实践任务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完成任务的历程,这正是我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笔者以追寻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为牵引,紧扣文本内容,精心创设了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情境任务。“举办人物特展”是在校园中可以真实发生的情境,学生在这种具有较高学习动机的情境当中,积极主动地去接触跟主题相关的、整合性的课内外学习材料。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从学生最后所写的结束语可以看出,他们从邓稼先、闻一多、鲁迅三位杰出人物身上获取了前进的力量,并且从个体走向群体也能够体现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共同追求。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实践将单元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及学习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以语言运用这一实践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涵盖了阅读、整理、探究、发现、体悟、朗读及创作等实践性极强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学习任务真实情境
润物无声风化雨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案例介绍及评析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