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珍
摘 要: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开启创新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呢?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实践 语文素养 提高方法
一、创设情境,在艺术实践中提高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是语文实践不可缺少的手段。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还能使学生在这种适宜的范围中自主实践,探究学习,更容易唤醒对艺术的渴求,使综合素养得以培养。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已深入校园,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或播放音像,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同时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力和审美情趣。
音乐能培养陶冶学生的情趣,烘托学习氛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与语文内容情感吻合的乐曲,不仅可以使课堂沉浸在某种美妙或悲凉的氛围中,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舟夜书所见》时,运用一段委婉、动听的音乐,创设古诗的意境,使学生仿佛看到了河面漾起的层层细浪和点点渔火,激起了学生的吟诗愿望。于是,学生便在委婉的乐声中吟诵这诗文,感受古诗文的音韵之美。
绘画实践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途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直观形象地画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赵州桥》时,我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画出赵州桥的设计示意图。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了赵州桥的设计巧妙,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二、读中感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都应该以读为中介环节。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便无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有感,读中有悟,以此提高阅读实践的能力。
1.以读为本,加强朗读感悟实践。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能读起来,但许多却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阅读教学必须读思结合、以思助读,读导结合,相辅相成。教师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再读、读悟结合,注意读中理解、读中品悟,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掌握技巧。如在《桥》的阅读教学中,把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来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读的形式多样,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句子,为进一步学习理解做好准备。在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感悟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时,引导学生精读。在读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读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闪现创新的火花。
2.分享交流,落实自读自悟实践。在语文阅读实践中,让学生有所感知,有所感悟,培养其语感,熏陶其情感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自悟的阅读活动中,在与小组其他同学的讨论交流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而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藏戏》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尝试填空,感知课文的大意;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闪现;继而进行研读、探究解难。学生探究了藏戏的形成与藏戏的演变,在探究中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通过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以升华。这样教学,不仅有效地实现了从外部活动向内部智力活动的转化,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搜集信息,在课外延伸实践中提高素养
在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信息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资料,也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例如在学习《赵州桥》时,由于赵州桥历史悠远、古老而神秘,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我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如图片、材料、解说词等。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体会到了一种独立了解事物的愉悦感,进而通过互相交流,带动了对全篇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尊重差异性,扩大实践面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获取认可被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次,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各种作业的设计都要有目标梯度,要鼓励每个层次面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从而让语文实践活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活动中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