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跨学科主题教学:内涵诠释、问题检视及实施策略

2024-04-22 16:47马善恒王楠唐增富王后雄
化学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

马善恒 王楠 唐增富 王后雄

摘要:为应对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复杂性问题的实践能力,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并规定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教学具有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促进复合型人才形成的内涵价值。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将主要面对的问题: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意识欠缺、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素养不足、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相对匮乏。为进一步促进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从基于单元主题设计学习活动、多角度设计问题驱动深度思考、引导学生为主体参与跨学科主题教学等方面提出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教学;义务教育;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1]及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新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并规定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针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使学生尽早地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跨学科主题教学正式走入人们视野,之后跨学科教育逐渐在中小学施行,尤其北京市教委一直在引领探索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2018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专门增加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以满足当前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各领域遇到的难题日益增多,这些难题往往牵涉到众多基础学科,靠单一学科难以解决,各个领域必须跨越学科界限合作解决难题。在跨学科主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各学科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利于培养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跨学科主题教学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实施,这无疑会促进学生解决实际复杂问题能力的提升,为复合型人才的形成打下夯实基础。

1  跨学科主题教学与常见易混教学模式的区别

跨学科主题教学、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等模式,均是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而进入基础教育,它们有相通之处但亦有不同。STEA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多学科交叉融合成的一体化教育形态,强调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融合[2];项目式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一个综合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形式进行跨学科学习,教师主要起到指导功能;而跨学科主题教学则是强调以一门学科为中心,围绕中心主题,教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设计好教学环节,学生对所指向的主题展开一步步探究[3]。简言之,跨学科主题教学与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其核心内涵都是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4],不同之处是跨学科主题教学仍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而STEAM教育则是完全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综合性跨学科教学[5],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跨学科主题教学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实践活动有相似的意涵,但也有细微差别。跨学科主题教学和跨学科主题学习都强调跨学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但跨学科主题教学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支架和教导作用,即教师的教导促进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而跨学科主题学习虽然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是没有强调教师的支架和教导作用,更多强调学生独立的学习。跨学科实践活动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它更多强调是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利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而跨学科主题教学强调是教学,侧重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如何以一个主题为中心融合多学科内容进行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表述是“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6],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包涵跨学科活动。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不仅包涵跨学科实践活动,与跨学科相关的研究性内容如跨学科主题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都包涵在内,故跨学科实践活动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内容。

2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诠释

深入了解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需梳理各国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定义,总结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特点,探寻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意义价值。

2.1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概念

“跨学科”概念最早在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后引申到教育界。他认为,“跨学科”就是要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多门学科之间教学融合。1972年,“跨学科”概念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界定“跨学科是两门或多门学科知识从简单交流到概念、程序之间的相互整合” [7]。不同國家因教育现状不同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也有差异。美国学者舒梅克1989年提出“跨学科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学科各个方面以超越学科间的界限[8];德国认为跨学科教学是“以一个学科为中心,选择并围绕一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特点是以具体学科为中心进行跨学科教学[9];芬兰认为跨学科教学是对各个学科进行整合,实施多学科融合教学,其特点是不同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10]

根据不同国家对跨学科教学的概念界定,可看出,跨学科教学主要有三种理解:一,以一个具体学科为中心,融合相关学科知识与方法,开展跨学科教学;二,以多个学科的共同点为主线,提取融合新元素,实施跨学科教学;三,完全打破各学科界限,实施融合后的综合性跨学科教学。根据我国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特点,前两种跨学科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中实施更多,第二种跨学科教学方式主要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基础教育阶段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更多的还是依托用于第一种形式延展出来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以一门学科为中心,以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围绕主题,以问题为导向,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所指向的问题进行探究,旨在激活学生的多元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2.2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具备以下特点:跨学科性、探究性、实践性、应用性。2022年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实例也充分地体现了以上特点。

(1)跨学科性

我国基础教育是分科教学,故我国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仍在分科教学基础上进行的,但围绕一门具体学科知识,融合该主题中所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体现出跨学科性的特点。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学习主题案例1:《长途奔袭,火速增援》,以体育知识“耐久跑”为主线知识,以边境冲突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学科涉及的各时期边境冲突、地理学科涉及的边境地理环境知识,在活动中通过语文、英语等语言类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提升[11]

(2)探究性

跨学科主题教学形式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活动把多学科知识融入教学环节并形成体系。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学习主题案例2:《节能环保小屋的设计和模型制作》,以“节能环保”为主题制作一个小屋。首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利用风能、太阳能设计小屋能源,结合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设计小屋外形与结构框架,并根据方案完成小屋模型的制作。整体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学科知识和提升解决的问题能力[12]

(3)实践性

在2022年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均给出了跨学科学习主题,这些主题均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出实践性特点。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分为“日常生活”“工程实际”“社会发展”三部分,均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再如化学新课标中,跨学科学习主题包含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融通学习[13]

(4)应用性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情境来自实际生活,故学生在跨学科主题教学所掌握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生活,解决真实问题。如《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制作水族箱,饲养热带鱼”,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热带鱼的生活习性、生活条件,并运用这些知识选用合适材料制作水族箱,最终达到饲养热带鱼的目的,把知识直接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14]

2.3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意义

(1)顺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各国教育改革方向开始向跨学科教育转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许多知识融合在一起,但传统分科教学打破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综合问题,故单纯的传统分科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跨学科式教学已成为未来全球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如从美国发起的STEM教育,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以STEM教育为模板进行的跨学科教学改革,日本的综合学习也已经被纳入课程标准,芬兰2016年正式实施现象教学,新加坡、加拿大等国也纷纷出台跨学科教学相关政策[15],故我国教育改革走上跨学科教学道路是全球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2)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教学目标与我国改革方向相同,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随着世界不断发展,所需人才也在不断變化,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才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需具有解决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故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也在向此转变。为应对人才培养需要,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补充传统分科教学因学科割裂,导致无法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及交融性培养,提出跨学科主题教学。

(3)应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诉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催生出人工智能、机器人、5G通信、云计算等先进科技领域,这些先进科技的产生给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许多机遇的同时,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社会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综合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较早发现了这个问题,更早走上了跨学科教学变革的道路。不同国家国情不同,跨学科教学改革也有所不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更需要跨学科主题教学。跨学科主题教学提倡多学科知识融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弥补了分科教学造成的知识割裂,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培养出复合性人才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3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问题检视

明晰我国当前跨学科主题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探寻跨学科主题教学在义务教育中的有效实施颇具裨益。

3.1 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意识欠缺

教师存在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概念不够清晰、内涵理解不足、课堂主体的定位不够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教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意识较为欠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教师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概念不够清晰。我国基础教育一直进行分科教学,造成了我国教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意识不强。跨学科教学在上世纪已提出,我国进入21世纪才有学者开始研究跨学科教学;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标中引入跨学科概念,但多数老师对跨学科教学并不甚了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标对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的课时有了明确要求,教师逐渐了解跨学科主题教学并进行深入研究。但因明确提出时间相对较短,较多教师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概念尚不够清晰。

其二,教师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理解不足。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但一些教师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理解不足,只做到将学科知识堆砌在一起,未形成完整主题,不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导致跨学科主题教学流于形式,演变成为“跨学科”而进行跨学科教学。其次,从部分高中的跨学科教学课堂看,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学科间知识整合度较低,没有达到跨学科课程层面,更未能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其三,教师对课堂主体的定位不够明确。我国课堂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即使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但大部分地区和学校仍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要形式。而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和引导者。但因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及教学习惯,致使教师并未意识到课堂主体的转变,因此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只改变了教学形式,实质没有改变。教师对课堂主体的定位不明确,导致跨学科主题教学达不到期望效果,教学改革成效大打折扣。

3.2 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素养不足

较多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素养略显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储备略显不足。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只精通一门学科知识,而跨学科主题教学需融合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其他学科知识也要有所涉猎。除此之外,对于跨学科主题教学所涉及到知识的选择,也考验教师的知识储备。要保证在设计主题时,所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大致出现在学生学习的同一时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方能更利于学生理解运用。这些对教师的知识储备的深度及广度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教学能力有所欠缺。我国大部分教师并未接受跨学科主题教学培训或观摩过跨学科主题教学,对如何设计一节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并不了解,能力有所欠缺。如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主题应涉及哪些知识融入各教学环节,怎么设计教学环节达到环环相扣,在教学過程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主题学习完成后以什么形式评价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等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第三,价值观念相对落后。我国大部分教师因一直进行分科教学,教学观念仍然是传统的分科教学观念。义务教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是跨学科主题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逐渐形成跨学科思想意识。当前一直进行分科教学,教师普遍未形成跨学科意识,所谓的学科融合更多的只是各学科知识的机械堆砌,尚未体现出跨学科教学的真正内涵。

3.3 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相对匮乏

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课程体系。跨学科教学传入我国后,在高等教育阶段被推行更广,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是教师的自主探究尝试。目前北京市走在了全国前列,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在“北京市跨学科主题课程专题研讨会”展示本校的14节跨学科主题学习公开课,并作报告论述了该校跨学科主题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16]。目前除北京市以外,并没有其他地区或学校对跨学科主题教学课程设置形成详细体系。

我国对跨学科主题实践的教学模式仍在不断摸索,尚未形成定式。国外对跨学科教学研究较早,故跨学科教学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模式,而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跨学科主题教学探索只有几年时间,并且是各地区独自进行摸索,并没有形成可推向全国的固定教学模式。2022年新课标的颁布,对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只部分学科课程标准中给出案例,且所给案例以书面呈现,细节传递并不到位,指导作用尚显不足。

我国跨学科主题教学可兹借鉴的优质案例太少。跨学科教学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可借鉴案例不多。虽国外有较为成熟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可以借鉴,如美国的菲利普斯·安多佛中学的跨学科课程,其具备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课时弹性灵活、注重学习体验、评价手段多元等特点,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跨学科教学体系[17]。但因中美两国国情不同,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也不同,只能选择性借鉴使用。当前我国跨学科主题教学课程主要依赖于地方、学校和教师的自主开发,且指导材料太少,开发速度过慢也导致案例积累较少。

4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2年新课标已明确设置跨学科主题的教学课时,跨学科主题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展开势在必行,但跨学科主题教学如何实施,新课标并未指明。为促进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故提出以下几点实施策略。

4.1 基于单元主题设计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与“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等学习主题的核心知识、学生必做实验的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跨学科实践活动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整合功[18],要求以化学学科各学习中题为中心整合其他学科知识。人教版初中化学学科每一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主题,故化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立足于单元主题进行设计。

表1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给出的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从中可以看出,跨学科实践活动都是基于各单元主题进行设计的,与教科书各单元知识联系十分紧密,但同时又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化。比如说,通过“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养器”活动,学生不仅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同时又能根据原理和需求,联系物理学科设计出所需的供养器装置,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

4.2 多角度设计问题驱动深度思考

在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时,不仅要结合多学科的知识,还应利用不同学科研究问题的视角,多元化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以“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例[19],可以从化学、生物、地理的角度设计问题,进行教学。从化学角度,可以设计问题如何测定土壤酸碱性和利用酸碱盐改良酸性土壤;从地理角度,了解我国土壤酸碱度分布情况;从生物角度,了解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通过一个实际问题,从多角度设计问题进行探究,真正实现多学科之间的知识、方法和思维的融合。

4.3 引导学生为主体参与跨学科主题教学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生物跨学科活动“制作水族箱,饲养热带鱼”中[20],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热带鱼的生活习性、食性、生活所需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从跨学科角度思考选择什么材料制作水族箱、如何利用简易的材料设计并制作水族箱、利用什么物质给鱼供氧等问题。最后,让学生观察热带鱼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完成饲养记录。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从旁引导。

参考文献

[1][6]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6.

http://jw.beijing.gov.cn/xxgk/zfxxgkml/zfgkzcwj/zwgkxzgfxwj/202001/t20200107_1562723.html

[2][15]山田礼子,张文雅.比较视角下STEM高等教育政策与STEM项目跨学科趋势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86-91.

[3][10]于國文,曹一鸣.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7):57-63.

[4][8]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4):13-22.

[5][9]钟启泉.基于“跨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以STEAM与“综合学习”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1):3-22.

[7]MANSILLA V B,DURAISINGH E D,WOLFE C R,et al.Targeted Assessment Rubric:An Empirically Grounded Rubric for Interdisciplinary Writing[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9(03):34.

[1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12][13]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14][20]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16]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组织召开北京市跨学科主题课程专题研讨会[EB/OL]. (2022-5-5) [2022-5-31].https://www.bjesr.cn/ywbm/jcjykcjc/kydt/2022-05-05/50559.html.

[17]孙进,陈囡.跨学科与实践性:德国劳动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43(09):39-49.

[18][19]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