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瑶 李依诺 邹烨婷
基金项目: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普惠人心》,(项目编号:202211838023)。
作者简介: 张旭瑶,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李依诺,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邹烨婷,女,汉族,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摘要:“推普兴乡,语党同行。”推普志愿者服务团队致力于推广普通话、提升群众普通话水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立足高校,依托国内首座语言文化博物馆,从校内到校外,从市区再到农村,通过在桂东北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了解桂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种类,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推普方案,做好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语言文字使用技能的培训与推广工作,缩小城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差距,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推普;桂东北;少数民族区域;乡村振兴
桂東北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薄弱。调研团队于2022年对桂东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开展调研,探索在桂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及方法。
一、调研背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除汉语外,约有130种少数民族语言。本次调研地区为桂东北地区,该地区汉语方言众多,在全国十大汉语方言种类中,该地区就有6种,少数民族语言有5种,各种不同称谓的土语多达50多种。桂东北地区语言资源的富集也为该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带来不少困难。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逐步确立,因方言不同产生的分歧成为国家建设道路上的阻力,迫切需要推广民族共同语与之相适应。[1]推广普通话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周有光认为 “普及”的一般标准是学校完全用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公共场所完全用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国家通用语言要普及,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其成为校园语言。[2]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语言文字作为 “国之大者”等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坚持特色示范引领和创新驱动,不断在推普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因地制宜,打造适合当地情形的特色推普方式,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方言众多,阻碍了普通话推广进程,贺州市的普通话推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全国有十大汉语方言,贺州就有6种,还有勉语、壮语、标话3种少数民族语言。广西地形复杂,山区多,平地少,素有 “十万大山”之称。广西是中国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瑶族人口达149.4万,占中国瑶族人口的54%,其中贺州瑶族人口约30万,占广西瑶族总人口的1/6。由于瑶族群众的生存环境较差,教育比较滞后,普通话普及动力不足。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偏远地区的普及率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
2019年,贺州学院推普扶贫实践团队获批加入教育部 “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推普兴乡,语党同行”专项推普志愿者团队 (以下简称 “推普团”) 应运而生。
二、推普兴乡之时代重任
推普团致力于推广普通话、提升群众普通话水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团队有推普骨干成员8名、志愿者60名,各专业学生通力合作,运用自身专业知识,通过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普通话培训、定点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群众对学习国家语言文字重要性的认识,缩小城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差距,助力乡村振兴。
(一)开展语言使用情况调研
为了解桂东北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普通话的现状,以在乡村中更好推广普通话,推普团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民众采访、专家访谈等多种方式开展桂东北地区语言使用情况调研。
1.问卷调查
推普团自2019年在贺州市平桂区、八步区、钟山县等多个乡镇的行政村进行在线访问调查。此外,考虑到部分群众不会使用电子调查问卷,推普团安排志愿者下乡,通过口头询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填写问卷。
共3 240余人参与调查,50岁以上居民占74%。调查结果显示,村民都是多语人,90%以上会说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言,即使在同一个村中,各家主要使用的方言也不同。
2.民众访谈
推普团在贺州市昭平县九如村、平田村,平桂区槽碓村,钟山县两安瑶族乡等地进行了实地访谈。在语言使用态度方面,大多数居民认为不需要学习普通话,“那是年轻人的事”。不会普通话的村民觉得在外遇到问题时,向他人求助经常遇到语言不通的问题,十分麻烦。使用普通话频率较低的原因是:有强势方言作为交流的共同语;普通话不标准。由此可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要教大家如何学习普通话,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对普通话学习的观念、态度,让群众意识到讲好方言母语与说好普通话是不冲突的。
3.专家访谈
推普团采访了邓玉荣教授和杨璧菀教授等桂东北地区的语言专家,他们认为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语言使用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钟山县两安瑶族在普通话发音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语音问题:唇齿音f和喉音h不分,元音e和a不分;平桂区的瑶族发音不标准表现在:(1)jqx等舌尖音发音不准,发音时舌尖向下;(2) 前后鼻音不分,如an,ang;en,eng不区分;(3) 不分平翘舌音,如s,sh;z,zh。
经过与专家的访谈,推普团成员进一步了解了桂东北地区语言环境的复杂性,在多语多方言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二)结合各类活动,探索推普新模式
《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明确强调国家通用语言在扶贫中的重要影响力,提出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3]近年来,各地方共青团委员会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持续深化 “三下乡”品牌,成功探索 “返家乡”项目。
2022年暑期,推普团部分成员返回家乡参加为期三十天的 “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七夕”来临之际,推普团成员与柳城县太平镇妇联开展 “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活动现场,推普团成员用普通话为父老乡亲们讲解 “七夕节”的渊源、传说、习俗以及诗词等方面的知识。活动结束前与居民分享自己拍摄讲解普通话的视频,发放学习普通话的宣传手册,为家乡振兴、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开展公益支教课程中,重点设置了 “口语交际”训练课程,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口头语言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鼓励学生由开始的不敢说、不会说,转为敢说、会说、能说。
(三)发挥全国首个语言博物馆的平台优势,助力推普
贺州市地处三省交界,民间各种称谓的次方言有近30种,是全国罕见的语言资源富集地区,是天然的语言博物馆。贺州学院语言研究团队30多年来致力于贺州及广西东部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与收集,于2016年4月建成了国内首家实体语言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单独设置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板块,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和大众学习的平台。推普团与贺州语言文化馆达成协议,团队的志愿者在博物馆中担任讲解员,在带领参观者了解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同时,为参观者介绍国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做的努力与工作成效,为推普工作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四)因材施教,制定切实可行的推普方案
倪海曙指出:“推广普通话要通过政策、法令、群众运动、教学、出版、文艺 (戏剧、电影、歌咏)、科研、大众传播 (电视、广播) 等各方面的力量,但是教学最重要。”[4]他强调普通话必须通过教学、文艺和大众传播等方式进行推广。要想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落实到处,使不同方言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学生、务工人员等各方面人士真正掌握好普通话,必须开展教学,以达到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在推普工作中,针对诸多群体间异质性的特征,分类分层推进推普工作。对乡村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工作人员和电商从业者等多个群体的弱项,开展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语言文字使用技能的培训与推广工作。
实地考察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基层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和使用情况不佳,存在 “会说但说不标准”的情况。针对以上人员普通话使用水平的特点,2021年到2023年,在各地开展 “普通话颂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青春建功新时代,推普宣传助振兴”“普通话+职业技能”等站台宣讲活动和培训。
對于青壮年群体,需基于对其劳动能力基础、劳动流向的摸排加强 “职业技能+普通话”的培训。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素,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保障。乡村人才主要是指乡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管理人才等,只有大力提高乡村人才素质,才能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5]对于基础相对较好、自学能力较强者,推普团以定时定向的面对面辅导为主,定期举行普通话培训、发放推普手册,并借助信息化资源,利用语言学习在线App等线上平台,每日定时发布普通话相关知识。
三、推普团近几年的工作成效
推普团根据 “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工作方针,开展入户推普,对推普对象进行专项培训、集中学习、“一对一”互帮互学等活动,目前,服务区域已达贺州市三县两区,并开始向桂林、梧州等地延伸。自2019年以来,推普团前往农村小学开展普通话义教活动30余次,普通话培训课堂及公益宣讲会累计开展200余次,累计参训人数达8 000余人次,发放普通话手册2 600余本,走访调查乡村群众2 900余户。经过普通话公益培训后,贺州市土瑶地区普通话普及率由原先的57%上升至69%,普通话培训效果显著。依托贺州学院推普志愿服务人才库,“形成团队与贫困村的普通话对口帮扶关系,精确瞄准在册贫困村,以村为单位,借助现代通信载体,使村民与推普志愿者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现时时处处随时帮扶,推普志愿者与村民互学语言,带动村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主动性。”[6]
四、在实践中的感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 “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各方力量,强化协作配合,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普通话就是 “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有了统一的语言,才能增强交流效率,才不会出现 “鸡同鸭讲”的交流困境,避免因语音语义的不同产生的歧义。
要实现乡村振兴,传媒的力量不可忽视。要学好普通话,讲好乡村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利用好普通话这个语言工具,准确清晰地向党和政府传递人民的实情愿望,亲切嘹亮地向人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人才需要到乡村中实践,在土地上实验理论正确性。村民需要与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才用统一语言进行交流,共同实现农业进步。如今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如火如荼,很多百姓因为不能够恰当使用普通话,使游客体验感降低。从乡村振兴角度长远考虑,学习正确使用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已迫在眉睫。
五、结束语
推普团自2019年成立以来,立足高校,依托国内首座语言文化博物馆,从校内走到校外,从市区走向乡镇,再从农村深入山区。从最初推普仅限于贺州市内,再扩大到桂东北各区县乡镇,探索了一条多方融合的推普之路。群众由原来的 “普通话有啥好宣传的,我会讲方言就够了”,到如今的 “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得好好学!”转变是巨大的。我们争取把推广普通话宣传做到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学好、说好普通话。
参考文献:
[1] 崔明海.1956—1960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28(04):109-125+159.
[2] 陈丹.新疆基础教育推普机制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0.
[3] 中央政府门户网.三部门关于印发 《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EB/OL].[2018-02-27].https://www.gov.cn/xinwen/2018-02/27/content_5269317.htm.
[4] 刘兴策,林琳,杨静.在不同方言区如何更有效地推广普通话[J].孝感学院学报,2005(05):20-24.
[5] 申霄.农村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02):167-171.
[6] 刘文.广西贫困农村地区推普脱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20(2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