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生
尚女士14岁的儿子王佳上了初二以后,每天晚上吃完饭,回自己房间就把门一关。父母以为孩子在学习,可是每次推开门他都在看手机。父母催他做作业,他还嫌烦,说:“我在用手机做老师布置的网上作业,作业我自有安排,你们又不懂,别干涉我的自由。”可是每天作业都要写到晚上11 点左右才能完成。家长与老师沟通,老师说作业不多,一般情况下不布置网络作业。
王佳小学三年级时从老家转来新学校,交友较少,升入初中后因为学习任务重与同学交流甚少,倒是经常与老家的朋友在网上聊天;现在进房间后直接把门锁上,不让父母进去了。尚女士觉得儿子越大越难管教,非常担心,打电话向班主任和同学了解情况,得到的结果是儿子在班里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
对于儿子的种种“劣迹”,尚女士管教主要以斥责、打骂为主。因为孩子学习任务重,尚女士经常在饭桌上数落孩子,要求他认真改正。但是往往话只说了一半,儿子就放下筷子回屋了。
有一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狠狠训了王佳一通。谁知王佳强词夺理,爸爸一生气就动手打了他。此后两个多月,儿子和爸爸一句话也不说,和尚女士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尚女士感觉生活一地鸡毛,对儿子的教育让她迷茫又无助。
现在的孩子成熟早一些,一般认为青春期从10岁就开始了。孩子经过青春期之后就慢慢进入社会,在这个阶段要探索的东西越来越多。提到青春期,家长就会想到“叛逆”。无论在什么年代,叛逆都是青春期的关键词,只不过程度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孩子从懵懂的幼儿进入青春期,会经历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思考“我是谁”,并开始对自我的探索。所以,与叛逆相伴的,还有改变、前进、探索、寻找、自我同一性等等。
此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协助孩子完成对“自我”的探索。中国家长往往过于关注孩子学习,习惯包办代替,控制孩子的大小琐事,时常忘了孩子有自主的权利。于是,便忽略了孩子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生龙活虎。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家长首先要简单了解青春期的四种类型。
第一类,青春期的开始就是跟爸爸妈妈、跟老师说“NO”,跟这个世界上的一些现象说“NO”,甚至与爸爸妈妈或老师发生冲突、对抗。第二类,家长没有感知到多么强烈的对抗,就平稳地过去了。第三类,家长用高压的手段强按下去。这类是要特别警惕的,孩子要么反弹,要么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第四类是什么都不管,孩子如果交上不良朋友,受到朋伴影响甚至会步入歧途。
孩子进入青春期,会出现特有的“叛逆”:和家长只能“尬聊”,拉黑家长的微信,把家长踢出微信群,紧紧锁上房门,拿起手机就不放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和孩子仿佛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换个角度看,青春期是人生中很美好的一个阶段,很多文学作品都在讴歌青春,它是人一生中最具有创造力、最有活力的时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如果能用好三面“魔镜”,青春期也能变成美好的开始。
用好“望远镜”。面对问题,家长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望远镜,把眼光放向未来,想想长期在这样状态下孩子会怎样。只有当家长站得高看得长远,看清楚未来真正要的是什么,才能以终为始。这种未雨绸缪和积极主动,是一种人生智慧。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很多家长感觉考试没考好就意味着考不上理想高中、考不上理想大学,意味着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对象,导致家庭生活不理想。其实,这些事情有必然的关系吗?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只是对之前学习成果的体现,是在提醒孩子需要改变,需要提升,也是在提醒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有用的帮助,与孩子一起走出这段泥泞。因此,家长要客观理性地面对考试失利,虽然说爱之深责之切,但指责和谩骂只能造成对孩子的二次伤害。家长应该更多地思考孩子学习退步的原因,与孩子一起理性分析。面对挫折时,孩子更愿意接纳一个客观理性的分析者,而不是情绪激动言语激烈的指责者。所以,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不要太着急,也不要太功利,让我们用好这个望远镜。
用好“显微镜”。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叛逆,思想上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家长要停止过多的说教,收起好奇心,不多问,不多管,要做到该忍的时候一定要忍住。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如果经常用“刀子嘴”一味地“讲道理”,最大的可能就是消磨亲子间的感情,把孩子一步步推向对立。为此,家长要经常“制造”与孩子独处的机会,比如周末晚饭后,和孩子一起出去散步,利用这个机会用平和的心态去沟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用同理心和耐心联结亲子间的信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另外,家长还要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同行者与领航者,适时提出建议,拉近彼此的距离。家长应在高质量的陪伴中,从显微镜的视角出发,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与潜能,看见需求,给予指导,与孩子共享美好的青春。
用好“多棱镜”。看上去只有一种颜色的阳光,经过多棱镜被还原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教育孩子也一样,应该努力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去做手工、去做美食、去弹琴、去唱歌、去跑步、去打篮球、去踢足球,去看潮涨潮落、去看星辰大海、去做公益活动,总之要让孩子去感知生活中的所有美好。当孩子习得一个个生活本领,他的价值体系就慢慢建立起来了。当他去拥抱家人、拥抱师长、拥抱小伙伴、拥抱大自然、拥抱社会时,他就真正成长了。
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修行,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家长的我们不但要“养”,要“教”,更要“育”。因此,父母要懂得显微镜、放大镜、多棱镜在养育中的不同作用,用好这三面镜子,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