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华贵而伤感的圆舞曲》钢琴作品分析

2024-04-21 11:00李梦琦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钢琴音乐拉威尔

李梦琦

【摘 要】《华贵而伤感的圆舞曲》虽然只是通俗的舞曲体裁,但在钢琴演奏技巧上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踏板的运用,对双手独立性的训练,特别是对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如何把握音色、和声、织体、节奏等演奏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训练作用。

【关键词】拉威尔;《华贵而伤感的圆舞曲》;钢琴音乐;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138—03

一、拉威尔生平及创作风格

(一)拉威尔生平

莫里斯·拉威尔(MRavel,1875—1937),出生于法国边境的一个小城市,是法国钢琴新风格的革新家,和声、配器大师,是法国近代杰出的作曲家。

以1914—1918年作为时间界限,将拉威尔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整理。

1895年《古风小步舞曲》。

1898年《帕凡舞曲》(为夭亡的公主而作)。

1901年《水的嬉戏》。

1905年《小奏鸣曲》。

1905年《镜子》Ⅰ.夜蛾Ⅱ.悲哀鸟Ⅲ海上孤舟Ⅳ.优美的晨哥V.幽谷钟声。

1908年《夜之妖灵》(三首钢琴音诗)Ⅰ.水妖Ⅱ.绞刑架Ⅲ幻影。

1908年《鹅妈妈组曲》(钢琴四首连弹)。

1917年《库伯兰的坟墓》(钢琴组曲)Ⅰ.前奏曲Ⅱ赋格曲Ⅲ.福尔兰那舞曲Ⅳ.利戈顿舞曲V.小步舞曲Ⅵ.托卡塔。

1911年《华贵而伤感的圆舞曲》。

1929年—1931年《G大调钢琴协奏曲》。

1928年《库伯兰墓志铭》《波莱罗舞曲》。

1923年《大圆舞曲》。

1929—1931年《G大调钢琴协奏曲》与《D大调钢琴协奏曲》。

(二)拉威尔创作风格

1.印象主义音乐特点

由于20世紀初的印象主义音乐是法国音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几乎整个法国音乐尽的创作和发展。德彪西的创新不仅为同时期作曲家打开了新的思路,在技术的革新上也起着领导和启发的作用。他开创运用的一些印象派的写作手法,如扩大和弦范围,使三度音程叠置的方式,增加一系列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用附加音或省略音,以及四度、五度音程叠置的方式,增加一系列特殊和弦等。激发了拉威尔创作新的灵感,并在德彪西创新意识的影响下,开始运用色彩和声和突破传统调性,重新运用中古调式,进行各种和弦实验,表现出与德彪西一样对和声色彩的热爱。

2.法国传统音乐特点

19世纪末,普法战争的结束和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成立,促使当时一些法国音乐家的创作力求恢复和体现出法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优点,如福莱、夏布里埃等。拉威尔的音乐深受这些法国音乐前辈的启发,并扎根于法国传统,从而继承了法国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古香古色精致含蓄。例如《水之嬉戏》就是模仿福莱温和节制的音乐语言声调,以暗示的表达方式而创作的,并将此曲献给福莱,以表师生感恩之情。此外,还有《滑稽小夜曲》就是模仿夏布里埃的《幻想的布雷舞曲》,作品开头明显的拨奏和怪诞的性格与《幻想的布雷舞曲》极为相似,夏布里埃似的讥诮讽刺语调在这首作品中展露无疑。

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拉威尔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钢琴作品中对法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声音响的创新、音乐色彩的追求等体现了他在继承法国音乐大师精髓的同时,开辟出另一条布满鲜花的道路。艺术的民族性来自民族精神,它是一个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拉威尔正是由于继承了法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

3.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特点

拉威尔钢琴创作盛期正处于浪漫主义后期,这个时期的法国音乐在法国民族乐派基础上产生了一股对浪漫主义的离心力。拉威尔的作品开始向两个不同方向偏离浪漫主义音乐轨道,一个是印象主义风格,一个是新古典主义风格,他以新的方式回归传统又开拓创新,表现出两个极点的完美结合。拉威尔在此方面的创作特征深受浪漫主义大师李斯特自由、大胆精神的影响,使其音乐更具有革命性及新颖多变的技巧,形成了新的音乐个性。

二、《华贵而伤感的圆舞曲》音乐风格分析

(一)《华贵而伤感的圆舞曲》简介

拉威尔的《华贵而伤感的圆舞曲》(Valsesnoblesrtsentimentales)创作于1911年,是他钢琴音乐创作成熟期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该曲在1911年5月由路易·奥贝尔隐去作者的姓名作为钢琴曲首次上演,作品大量不协和音程的不解决处理在公演时引起了听众对作曲者的猜测。《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全曲由八首小圆舞曲组成,表现了不同的场景,各小圆舞曲速度对比鲜明,乐曲性格、音乐形象各异,表现女主人阿迪莱德以各种不同的舞姿表达她对求爱者的情感,其中也不时穿插着她的追求者(青年罗莱丹、公爵)的形象。

起初,《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是拉威尔钢琴作品中不常被演奏的作品之一,甚至有人将这部作品称作“被诅咒的”乐曲。出版的乐谱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滞销,其中原因复杂,但拉威尔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高叠和弦、连续的平行五、八度、不谐和的二度音程、双调性、频繁的转调等超出当时大多数听众审美习惯的作曲手法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从音乐的不断变化中,审美角度及对音响的适应程度的提高,使得人们逐渐重新评价这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拉威尔将奇妙与愉快的情绪与圆舞曲舞蹈的节奏紧密融合在一起。拉威尔自己曾经说过,这部作品的和声风格是一种新的、坚硬的声音。作品的和弦不是“反传统的”而是通过对传统和声的别具一格的运用从而产生了独特的音响效果。这可以看作是拉威尔对传统作曲技法的独具匠心,也可以说是拉威尔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扬。

(二)音乐语言特征

1.旋律

拉威尔非常注重音乐中旋律的作用,无固定形式的旋律写作手法成为该曲尤为突出的旋律特征。对音乐中的主题动机进行变化重复、扩充、收拢、模进等一系列主题发展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造成作品的非平衡性。他在自由发展的同时,仍没有完全放弃传统音乐“逻辑”的结构运用,仍可看到典型古典曲式的轮廓。且在旋律体现其特征及变化的同时,打破人们对旋律发展的习惯思维模式,引领听众从节奏、和声发展的角度,领略其旋律写作的风采。

例如:第二首圆舞曲的整体风格是伤感的,旋律在简短的g小调和f小调七和弦模进的引子式的过渡中进入,低音区的简短旋律与高音区的旋律被和弦模进的音型间隔开来,仿佛剧中人阿德莱德和罗瑞丹那深情的对白,而低音的半音进行预示了不安的气氛。

第三首e小调圆舞曲主要以轻快灵巧的情绪展开,乐曲的旋律是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材料结合而成。第一主题以短小的跳动的音型式动机,以和弦分解的方式,运用节奏重音的不同划分构成乐句的起、承、转、合般的结构特点。第二主题是一句音阶式的七和弦连接,和弦均采用第二转位,形成了特殊的二度音程不协和效果。

2.调式

拉威尔与其他印象主义作曲家一样重视调式的作用和表现力,常常根据塑造音乐形象的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如各种五声调式、中古调式、全音阶、半音阶等。其中,拉威尔对弗里几亚调式的喜爱,可能源于对其母亲的故乡一一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喜爱和眷恋。在西班牙音乐中,弗里几亚调式音阶极为常见,而弗利几亚的调式特征是主音上方的小二度音即主音与主音上方的音构成小二度音程,这点充分体现出鲜明的西班牙音乐风格。而利底亚调式也是拉威尔创作惯用的调式之一,其升高音阶四级的组谷,常常使旋律产生听众意想不到的效果。

拉威尔还运用复合调式、平行调式等多调组合打破单一调式的陈述方式,使主题旋律自身变得更为丰富。拉威尔通过这种微妙的同主音转调技法做到了不同调式体系的转换在作品色风格上增添了多利亚调式的和声色彩。

例如:第一首在第13、14小节里左手演奏带降二级E大调的和弦,右手以降二级音演奏E弗里几亚旋律。在第15、16小节里左手演奏A小调和弦,右手也改为A多利亚音阶进行旋律。E大调与E弗利及亚、A小调与A多利亚在一声四个小节中形成了近关系复合调式的对比。

3.和声

在这部作品中,拉威尔通过对传统和弦更简约、更清晰的表现方式来达到对音响效果的新挖掘。

例如:第一首G大调圆舞曲是以I、V、Ⅳ级和弦为主干铺成开来,但拉威尔并不满足于传统和声中I、V所固有的稳定感,而是在主和弦中加入九度音及二度音,使主功能在原有的稳中,有了充足的动荡感,前四小节的根音与旋律音相互间的纯五度进行,使和声在不协和间仍不抛弃对传统调性的依赖中。

第三首从33小节开始到55小节出现右手的七和弦进行和左手的#F固定低音(Ostinato)以八度琶音进行,右手转位后的七和弦形成了连续的二度音程的状态,与左手持续的八度形成了具有共鸣效果的碰撞。这样同时响起的增减音程和二度、七度的共鸣使人感受到独特的印象主义色彩。

4.节奏

圆舞曲的舞蹈性节奏是这部作品的基本特点,但拉威尔并没有拘泥于圆舞曲的三拍子的逻辑节拍,而是将圆舞曲的逻辑节拍利用织体写作的技巧,巧妙多变的融入到乐曲的整体艺术表现中,避免了因为长时间的使用三拍节奏可能引起的听觉疲劳。

例如:第八首是结合了第一到七首的旋律和节奏,显得更加复杂。在第57—59小节的左手内声部的节奏形态在第59小节里在左手缩小成三连音出现。在第57小节高声部里出现的右手的八分音符节拍形态在第59小节高声部以缩小长度的形态出现。

5.织体

在这部作品中拉威尔也常常使用与传统和声不同的横向和声的进行方式,使用在传统和声进行中很少使用的和弦平行进行方式,由此产生平行和聲的声部流动,使音响产生了与众不同的空泛效果。

例如:第三首圆舞曲的33—36小节部分,平行和声层的横向运动已抛开了传统和声技法的限制,从音乐的感性角度营造出一条在纵向关系组合下的隐含旋律,调性在似有似无中保持前行。这种和声的平行连接,并由此产生一个有独特效果的作曲技法,在拉威尔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是拉威尔具有特色的作曲技法之一。

三、《华贵而伤感的圆舞曲》钢琴演奏分析

(一)音色的处理

利用声部音域、音型特点确定其音色属性,利用呼吸规律强化声部间的对比,提升层次清晰感。这种方法在同时演奏的声部较多且声部交替变化频繁时明确声部层次关系,配合对各声部间不同的演奏方法设计,可明显提升作届的音响立体感通过表情记号强化层次感在乐谱中,需注意各声部间不同的表情记号,这往往是作曲家对于层次区别最明显的提示。

在这部作品中,拉威尔几乎为每首圆舞曲都规定了速度的确切值。第一首modere—tresfranc176;第二首Assez lent104;第三首Moder160;第四首Assez anime80;第五首Presque lent96;第六首Vif100;第七首Moins vifs第八首Lent76。甚至在乐曲中的速度变化部分也标明了明确的速度术语和节拍器值。对节奏重音、音符时值及乐曲速度的准确规定,而在段落结末处也会有Sans ralentir(不减速)或Rit来提示演奏的处理。体现了拉威尔对音乐创作的严谨态度,也为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踏板的运用

1.踏板帮助保留难以延长的时值

例如:第一首乐段的1—4小节,尖锐而未解决的不协和音表面上可以说是自由的无调性体系,具有勋伯格的音乐特点。重音巧妙的落在第3拍上,颠覆了传统三拍子舞曲重音落在第一拍的规律,变化的重音和富有活力的切分节奏。如同舞剧《阿黛莱德》中,青年罗列丹正在趾高气扬的发挥着自己的舞蹈天赋,并在这一重拍上突然转身,因此在演奏上,第3拍的音色要与前两拍有截然不同的共鸣效果,即我们应该听见第3拍和弦其所有音的余音效果,这就需要依靠踏板的帮助来完成。我们可以在第3拍上加重踏板,但由于第2拍到第3拍为大跳关系,所以要注意用踏板在弹第2拍时轻踩二分之一的踏板来延长其时值。但为了区别第2拍与第3拍的音响效果,踏板应该从第2拍的二分之一不断加重,一直延续到第3拍,这样,即延保持了第2拍的时值,又突出了第3拍和弦的音响效果。

2.踏板与持续低音的关系

例如:第八首拉威尔在创作中的将持续低音特点展现在我们眼前。他遵循传统的和声写作手法,低音声部永远部有个很远传来的持续低音,丰富饱满了整曲的音响效果。该段是展现持续低音最具体的一个段落,为了能演奏好持续低音,踏板经常是好几个小节连续踩(1—4小节)。因为持续低音跨小节,演奏时不能因为弹其他声部而断掉持续低音,因此踏板也需要跨小节踩至第二小节结束,音色多至四个层次声部,而为了突出弱音器的效果,弱踏板也是连续的使用其中一般我们看见pp的标记时,都可以把弱踏板加入,在演奏过程中,由于踏板经常一踩就好几拍,难免会产生较糊的音响效果,这需要演奏者用耳朵来仔细聆听,换二分之一的踏板,或者运用中踏板,目的能让持续低音保持正常的时值。持续低音在整个圆舞曲中,大篇幅的运用,这一用法使得整首乐曲立体化,丰富化,使得我们往往忽略的左手伴奏声部更加具有生命力,持续低音勾勒出的优美低音旋律线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拉威尔的音乐具有典型的法国音乐特征,风格清新典雅、曲式简洁凝练、旋律宽广优美动人。他是集严谨与完美于一身的音乐创作大师,他的作品在艺术和技术上都力求尽善尽美,洗练、精致、天衣无缝,形成了独特形而鲜明的艺术气质,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通过对《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拉威尔的音乐、创作等方面有更全面的认识,更好的演绎该作品。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钢琴音乐拉威尔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寂静中的斑斓——拉威尔《鹅妈妈组曲》之《睡美人的帕凡舞曲》配器分析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梁雷钢琴组曲《我的窗》多元文化特性及演奏诠释
柴可夫斯基钢琴曲《dumka》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司鼓在潮剧舞台的作用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