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大木作技艺中的现代设计思想研究

2024-04-21 02:58刘明国张坤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

刘明国 张坤

【摘 要】深入研究古人的造物思想,追溯其源流,对于我们寻找传统的造物思维逻辑,把握传统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的设计活动,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升级与迭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仔细研读《营造法式》,在细密的技术条款背后,我们发现了古人严密的哲学体系、深厚的思想理论以及深切的人文关怀。《营造法式》不仅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艺的宝贵遗产,更是对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营造法式;木构技艺;设计思想;体系化设计;形式与功能

【中图分类号】TU—80;[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001—04

一、《营造法式》的“体系化”的设计思想

《营造法式》是宋朝官员李诫奉皇旨而撰述的建筑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国家标准。《营造法式》规定,“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大小因而用之”。“材”的大小有八个等级,每级的“材”高度为十五分,宽度为十分,每个等级都有具体的尺寸。从一级到八级,应用于不同规模的建筑。一至五级的“材”分别用于十一间至三间的宫殿建筑,但一、二级的“材”仅限于宫殿建筑。厅堂建筑可以使用三至八级的“材”。与相关的梁架、斗拱和装饰制度相结合,整个城市的设计和工程都被精心规划和计算。而这一切复杂的工程,只通过一个单位“材”来解决,这真是古人系统化设计思维的极致。以建筑中斗栱构件中的华栱的断面作为衡量木构架的基本尺寸单位,以此推导整座建筑的工料消耗。按照“材”作为基本单位,可以计算出整座建筑每个部分的材料和尺寸,从地基到屋脊都在计算范围之内。这样可以计算出整座建筑的材料消耗,从而根据材料消耗推算出工程成本,整个建筑的成本费用可以大致计算出来,避免了浪费[1]。

二、《营造法式》的“功能与形式”的设计思想

(一)斗拱(铺作)

(二)举折

举折是宋代建筑屋顶设计的特色,它是指沿着建筑的深度方向,屋顶的剖面线呈现出的一种凹曲面(图3:笔者数字化还原的举折图)。其中,“举”代表的是从屋檐到屋脊的总高度,“折”则代表的是确定从屋檐到屋脊各个部分高度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折线来实现的。在宋代,建筑师通常会首先确定“举”高,对于体积较大的建筑,其“举”高通常为建筑深度的1/4,而对于体积较小的建筑,则为1/3。确定了“举”高后,建筑师会绘制从屋檐到屋脊的连线,这就是总坡度线。然后从上至下确定各个部分的高度。具体的计算方法是,离屋脊最近的下一部分的高度,会比总“举”线低1/10,然后绘制这一部分和屋檐的连线,形成第二坡度线。接下来的一部分的高度会再比第二坡度线低总“举”高的1/20,再绘制连线。依此类推,每一部分的高度都会比上一部分的坡度线低1/40、1/80等,直到屋脊,最后形成了一条由陡到缓的屋顶曲线。举折的物理作用是,可以利于排水和增加阳光照射。造型上的作用起到削弱因屋面龐大所造成的沉重感和僵硬感。向下凹曲的屋顶强调“承天”的概念,象征接受天恩,雨水从天而降,经过屋顶,最终归于大地,这个接水过程被赋予了仪式意义。由此看来,中国古代建筑的仪式是有醇厚的精神意蕴的,古人触目所及,内心精神也受其滋养。在今天的时代,对这种精神内涵予以开掘和解说,有利于理解历史文化,体会与还原中国人的原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能,提升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动力。

(三)侧脚

宋代建筑的柱网刻意向内倾斜(形成“侧脚”),并将外檐柱从中间开始向两边逐渐升高(构成“生起”),一旦遭受震动,结构的重心仍然保持在一个向内的稳定的“梯形”结构中,屋架榫卯因此更加牢固。这种柱网结构采用了独特的设计方式,它使用侧脚和生起的方法,使整个建筑显得极为稳健。侧脚是指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内倾斜柱高的1/100,在两山方向内倾斜8/100,而四面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图4:笔者数字化感还原的侧脚生起图)柱生起是指建筑的外檐柱从中心明间向两旁逐渐升高,每次升高约二寸,使得檐口形成一条向两边檐角逐渐升高的温和曲线。稳健的柱网支撑起深深的大屋顶,中间使用斗拱铺作为连接的缓冲结构,侧脚和生起保证了结构的稳定,同时使得整个建筑造型看起来更为轻盈。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鸟,林徽因引用《诗经》的语言称之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2]。

(四)卷杀

宋代建筑风格注重实用,避免过度装饰,每个建筑元素都尽可能地实现结构与美学的融合,卷杀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卷杀是指拱、梁、柱等建筑构件端部做成弧形(轮廓由折线组成),使其外观看起来柔和且富有弹性。“卷”意味着圆弧,“杀”则意味着削减。综合“卷”和“杀”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将木质构件端部的直角通过削减变成弧线形。例如,《营造法式》中规定的卷杀制度中,将上1/3柱高进行三等分,同时将顶部截面边缘三等分,然后逐个连接,形成三段折线,最终形成曲线形态。(图5:笔者数字化还原的柱子、梁和拱的卷杀图)

从宋代建筑的结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实用、节俭和适度装饰的设计理念,这正可以和“形式服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3]的现代设计理念的相吻和、相呼应。由此可见,中华传统建筑以其人性化的考虑、人文性的设计,本具潜在的现代性精神,具有开发和转化的价值。

三、《营造法式》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一)模块化设计体现标准化和系列化理念

模块化设计是指将建筑设计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标准化和系列化处理,以便于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重复使用和组合。在《营造法式》中,模块化设计思想体现了标准化和系列化的理念。通过对木构建筑的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建筑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和组合,从而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模块化设计也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的经濟性和可持续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模块化设计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对模块化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木构建筑的现代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推动木构建筑技艺的发展和创新。

(二)结构优化体现安全和经济的设计理念

结构优化是指在木构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材料选用,使建筑结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在《营造法式》中,结构优化体现了安全和经济的设计理念。首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建筑在承受外部荷载时不会发生倒塌或结构破坏,从而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其次,结构优化还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的成本,符合经济性的设计理念。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实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双重目标,体现了现代设计中追求安全和经济的设计理念。

(三)工艺美学体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工艺美学是指在产品品制作中追求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在《营造法式》木构建筑技艺中,工艺美学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这一理念要求建筑不仅要具有实用功能,还要具有艺术美感。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在设计中融入艺术元素,使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产品,更是一个艺术品。通过对材料、结构、色彩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和处理,使产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营造法式》为我们在当代设计中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着工业产品行业朝着更加环保、经济、安全和美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英盛,刘军瑞.传统营造中的材料智慧探析[J].建筑与文化,2022(12).

[2]曹音. 诗经释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AR技术下宋代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创意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1YJA76003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AR技术下《营造法式》资源的创意开发研究”(项目编号:GD20XYS19);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基于AR技术的《营造法式》建筑工艺可视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6021310005S);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党建思政项目“面向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唐宋建筑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3szyj009)。

作者简介:刘明国(1979—),男,汉族,辽宁宽甸人,硕士研究生,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张坤(1981—),男,汉族,江苏丰县人,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与古代文论。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
从《天工开物》看中国传统色彩观
包豪斯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小学古诗词设计思想与教学方式探微
关于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分析
古典园林元素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楞次定律的活动探究式教学设计
中德设计教育的特点和区别
关于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