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秦造物观念影响下漆器的造型发展

2024-04-21 02:58李佩佩
天工 2024年4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漆器

[摘 要]先秦的造物观念作为我国最早的造物实践经验构成我国器物设计历史文脉的起始部分。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中轴时期,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繁荣背景下所潜藏的诸子百家的制器艺术观念和思想为我国古代的设计艺术和器物造型发展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内涵。而有着悠久历史的漆器工艺一定程度上也受当时百花齐放的美学思想的影响,体现着先秦时期的造物风格。首先以先秦时期所孕育出的造物观念对器物造型的影响为基点,从先秦美学思想制器尚象、天人合一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先秦制器思想进行溯源,然后通过研究器物造型在先秦造物思想影响下的表现来浅析漆器造型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当代漆器造型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器尚象;天人合一;器物造型;漆器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4-001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佩佩.浅析先秦造物观念影响下漆器的造型发展[J].天工,2024(4):12-14.

漆器早在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新石器时期漆器处于探索阶段。到了春秋时期,手工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生产技术都大有进步,达到空前的发展水平,漆器的生产和应用也因此逐渐增多,工艺和技术也丰富多样,这一时期是注重“器”与“技”的时期,也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缓慢发展时期,但唐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和宋代的雕漆工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直至元明清时期,形成了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高峰。中国漆器工艺不断发展,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历代能工巧匠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数以万计的精巧绝伦的漆器,它们不仅具备完美的物质形态,更是注入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品质和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经验和聪明才智,展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融入了时代性的美学思想和造物观念,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体现着中国漆器工艺发展的成就和超高水平。

一、先秦的造物观念

(一)制器尚象,象形取意

先秦时期政治上动荡复杂,纷争战乱不断,但在思想文化上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黄金时期,春秋中期之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制器活动也在许多能工巧匠的创作中展现新的面貌,思想家以理性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使造物观念和思想为之一新。《周易·系辞上》中提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其中,“制”就是创造,“器”为工具,注重创造对人类有价值的器具的人,就会崇尚体会《易经》的象,而这里的“象”是指天地自然万物,通过对具体事物形象的摹写进一步探求其背后的道理、思想,即规律。“制器尚象”主张通过对自然物象形的模仿,将器物造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从而引起人们对自然的联想和对“道”探求的渴望,“器”则成为解读和传承宇宙间万物之“道”的载体。“象”确切来说有三种,第一种是指自然现象,天体的现象和变化的征兆在器物中表现为早期的几何纹饰图案,对自然物象的热衷从而创造出抽象的几何符号。第二种是指作为八卦和六画卦之内涵的象,是指在自然现象基础上形成的某种已经具有一定概括性和象征性的意象,是由具体事物和抽象规律中得出的事物象征意义,是“制器尚象”中所指的“象”。第三种含义便是象之外的象,是对生命万物的注视和人类内心的审视,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模仿诠释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这是“观象”的结果及“制器”的原因。而自然物象是后兩种意义的象的根本来源和基础,也是“制器尚象”的基础。

对于造物,古代创作者侧重于表现创作思路中所产生的审美意象,既要求设计本于自然,不脱离具体的感性形态,又要求不拘泥于自然,而是“造乎自然”,创作出不同于客观对象的意象。在古代设计艺术论中,审美意象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学思想,也映射着人与客观事物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的哲学理论。审美意象中意与象相互依存,意由象生,象里含意,无形的意通过有形的象进行呈现和传达,最终使“意”“象”统一、主观与客观统一。在造物活动中,创作者通过精妙的、传承至今的工艺手法描绘饱含着自己内心情感的画面,使器物本身拥有最根本的意象内涵,使造物本身到达更高的美的境界与领域。

(二)器以载道,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道所强调的观点便是“天人合一”,《老子》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在这里是“效法”或“遵循”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认为人创造器物都是效法自然,天下万物由道所生,要遵循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制器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器以载道”思想的指导下,器物造型主要是对事物外形特征及神韵的模仿,来表达借助自然之力辟邪及崇拜、吉祥等美好愿望,它的本质可以理解为通过主动顺应宇宙自然物象所蕴含的规律和现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万物互为呼应、和谐发展的目的。在《考工记》中也表达了造物要顺应自然万物趋势,也要顺应材料自身的特性,其中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这段话是《考工记》中对百工的定性描述。它是对百工之事,一般所谓手工制造活动的界定。“天时”指季节、气候的因素,“地气”指地理物性的影响,“材美”强调材料的选择与利用,“工巧”指人的主观能力因素和技巧,四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生产出合乎要求的物品。天、地、材、工四者也可以说是设计的系统观,天、地、材都是自然因素,也是造物的基本条件,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于造物有所宜。工是人的劳作、创造、技艺。它深刻地反映着当时社会“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和人们的宇宙观,从而在器物设计上反映出与“天人合一”相一致的思想观念。从自然到人工,二者互为表里,以自然为尚,以人工为本。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精髓,它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情结,而且构成了中国古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中国古代造物的一种基本审美,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审美的生成方式。中国古代工匠在设计和制作各种器物时,注重顺应材料的自然物性,将自然物性与人的巧思、匠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先秦时期漆器造型的思想内容表现

(一)造型上的模仿与意象表现

中国器物创作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模仿说”的色彩,“观象制器”是对先秦造物实践的反映。模仿是一个观于象、得于心又应于手的过程,是创作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但先秦时期的造物观念做到了在创造中的模仿,创造即模仿,由模仿自然进而模仿已有的造物传统。模仿是造物设计过程中的先决条件,这意味着人的主体性已被嵌入了谋求自然、传统及现实取得一致的过程中。这是某种特殊的模仿,某种对外在事物从形到理到意的模仿。道法自然,融入天地,合乎造化是古代设计艺术家的共同心理,是超乎感性的道、宇宙精神等。中国美学既“以心为主”,又“从物出发”。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是模仿和表现的统一,是感性形态和观念内容的统一,从而在根本上反映着中华文化,是古代哲学思想在艺术创作中不同程度的体现。

从发展阶段状况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处于漆器发展期,与封建社会同步发展起来。其中,楚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形式多样、色彩鲜明,这些漆器让人们在体会楚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感受了先秦时期的制器思想、内在精神和关乎生命的美学趣味。这些漆器造型在某种程度上与青铜器器型相仿,特殊的工艺和材质使得楚式漆器有着特殊的美感。例如,虎座鸟架鼓(见图1)以两只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是一面大鼓。通体髹黑漆,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乐器,也是艺术佳作。在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楚人利用复合造型和抽象观念,将整个造型寓具象于整体形式意味的抽象之中,通过对符号的把握显现出楚人在当下对自我生命的自觉意识。从楚式漆器的艺术审美中足以看出楚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情感,在他们的生命演绎中充满着自由浪漫、神秘绚烂的漆器造型语言符号,这就是生命美学的体现,也是先秦造物观念的集中体现。

(二)装饰上的象征性

战国时期,漆器工艺到达了第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漆器数量品种多、工艺巧、纹饰精美,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大大超过前代,并且战国漆器的繁荣发展对后代漆器也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战国漆器的色调以红色和黑色为主,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色,明快热烈;外涂黑漆,沉寂凝重。黑、红对比,共同衬托出器物的典雅、大气、富丽,呈现出独特的、强烈的装饰效果。

战国漆器以木胎为主,并有陶胎、铜胎、皮胎等,中期出现了夹纻胎和薄木胎的雏形,晚期加嵌金属的漆器增多,成了战国漆器中的珍品。春秋战国时期的彩绘龙凤纹盖豆(见图2)是以木胎为底,绘漆雕制。盖顶中心浮雕两条相互盘绕的龙,周边饰变形云纹,两端各有五组浮雕的龙首或龙身纹样。器身的盘亦为椭圆形,盘浅胎厚,两侧附加浮雕方形大耳,耳的四面透空,亦浮雕龙纹。豆盘内与盖内涂红漆,余均髹黑漆,并用红、金色彩绘花纹装饰;盘外侧上部施云雷纹,下部在网纹上施蟠螭纹,柄与座施变形云纹图案。“凤鸟”装饰寄托着对至真、至善、至美神灵的向往。但无论是龙还是凤抑或是虎、鹿、蛇等动物造型,对这些造型的模仿都表达了人们的精神信仰,文化的美学品格塑造了器物纹饰在形态上的交错叠加意趣,预示着原始浪漫主义的自觉萌芽。从纹饰的角度出发,这件漆器在装饰纹样整体性视觉图像中以一种“大象无形”的视觉方式呈现,纹饰的流畅曲线之美化为时代风格,犹如弦乐一般,表现当时的历史特性,艺术的精神图像以一种生命感悟的状态显现,同时基于本体形象的形质同构中展现漆器的视觉样式。先秦时期漆器的当代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器物造型的设计和装饰的意象创造之上,对于“美”的精神追求才是核心要义,体会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艺术之美,带我们探索自然的本质和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先秦造物观念影响下现代成器之道

先秦器物造型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历史的变迁,集不同宗教及思想流派哲学思想于一体,兼收并蓄,厚积薄发,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器物造型的发展从粗略到成熟,从纹样质朴、造型直接到精细华丽、造型独特,这是先秦造物观念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价值和前瞻性的体现,为器物造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器物造型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在器物创作中,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作用是表达意象精神,所以在现代器物设计创作中要追求意象表现的精神内涵,追求主体的立意与观念的提升,以象形取意,在符合当代艺术审美观念需求的基础上达到精神內涵的超越。当代器物造型设计要传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美学精神,赓续先秦造物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器物造型设计是创作器物的重要基础。要在把握真实的艺术形象的造型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其内在的气韵,继而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汇入其中。观象取意,制器尚象,创作出符合当今审美需求和蕴含民族精神的器物造型作品。物以致用是器物在人类社会安身立命之本,器物被设计制造是为了追求其实用的价值,这是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传承意义。老子说:“大象无形。”象总要显形成像,“象”本有形,这种象征自然的形象时刻处于灵动、流变之中,因而它有形而又无定形。器物设计以及形式美学也是一样。倘若拘泥于某一种原则、某一种标准,那么器物设计就将滞于一定限之中。只有随机应变、摒弃定则,才可能成就符合现代审美的自然无伪之器。

参考文献:

[1]兰娟.先秦制器思想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

[2]陈布瑾,胡锦.“制器尚象”对器物造型的影响[J].装饰,2003(8):91.

[3]李文娟,易西多.成器之道:先秦造物观念中的设计价值溯源[J].工业工程设计,2023,5(1):6-10,30.

[4]王立德.基于中国美学精神的当代器物造型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16):1-4.

[5]杨先艺.论中国先秦哲学的造物思想[J]. 江汉论坛,2003(6):22-24.

[6]徐典.先秦时期楚式漆器的生命美学研究[J].美与时代(下),2020(1):49-51.

[7]许晓燕.以史为镜 知古鉴今:先秦楚漆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8]张丙辰,过伟敏,王艳群.中国传统文化对器物造型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4):180-182.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漆器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器收藏三问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之意境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传统审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