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服饰的文化意蕴及教育价值

2024-04-21 05:23方永苏
天工 2024年4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瑶族服饰

[摘 要]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构建的关于瑶族历史和审美取向的一种服饰。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生活方式和智慧的展示,表达了瑶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分析瑶族服饰的家族传承及技艺制作、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文化交流及国际价值,在探索广西瑶族服饰的文化意蕴的基础上挖掘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并开发相应的地方课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瑶族服饰;教育价值;地方课程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4-008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方永苏.广西瑶族服饰的文化意蕴及教育价值[J].天工,2024(4):85-87.

瑶族是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在其发展历史上没有流传通用的与本民族语言相适应的文字,服饰就成了瑶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瑶族人把象征着瑶族人民的历史绣在衣服上,用独特的方式来传承民族文化。瑶族服饰不仅是一套衣物,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和教育价值。

一、瑶族服饰的文化意蕴

在邓启耀看来,“服饰及其图纹在无文字民族中,也是一种重要的‘写本,它们具有与文字文本不同的文化语境和表述方式,可以和古籍、口述史等形成互文、互补和互证的关系,是主流史之外不应忽视的一种历史叙事”[1]。广西瑶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历史、生活的重要载体,探索服饰中的文化意蕴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展示生活方式与智慧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瑶族人民对大自然充满崇敬之意。受到不同居住地的影响,瑶族服饰的样态和细节体现了不同支系的生活方式。瑶族服饰以蓝、黑、白三种颜色为主,蓝色象征天空和大地,黑色代表山林和水源,白色代表纯洁和吉祥。在广西上思县花头瑶成人礼仪式舞蹈中,道公的服饰图案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服饰上有着二十四节气、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图像等图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对自然、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的美好追求与愿望,感恩自然赋予[2]。另外,瑶族人民还善于利用羽毛、贝壳等天然材料来制作各种独特的饰品,善于将服饰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更加凸显了瑶族服饰的特色。山区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瑶族服饰有着重要影响,羊、鸟、鹿等动物在瑶族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在服饰上也是常见的图案。把生活中的重要事物绣在服饰上也体现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及其智慧。

(二)表达独特的民族审美

各少数民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服饰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广西金秀瑶族不论男女都是“上衣下裤”的服饰穿着,裤有长有短,皆扎绑腿,表现出典型的山地民族特色[3]。瑶族服饰的图案精美、细腻,既有抽象的几何图形,也有具象的自然景象,这些图案都是瑶族妇女手工刺绣而成的,反映了瑶族妇女的艺术审美和手工技能。不同的瑶族支系有不同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山地耕种和狩猎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下产生了不同的服饰。例如,在狩猎时,需要穿着长袍、长裤等较为厚实的服饰,而山地耕种则需要穿着短衫、短裤等较为轻便的服饰。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因素影响民族审美的形成和发展,其审美价值取向也会有所差异。有的民族注重实用性,强调功能和实用价值;有的民族则注重形式美,强调视觉享受和艺术价值。每个民族都是独特的,有着独一无二的民族审美。瑶族没有通用的文字,服饰就成了瑶族人表达民族审美的载体。

(三)象征民族团结和认同

瑶族服饰作为瑶族特有的文化代表,是瑶族人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体现。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服饰要求,如土瑶送亲、盘王节、瑶家送懒的风俗节日等,都会穿着特定的服饰,不仅体现了对节日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在重要的节日里穿着独有的民族服饰,充分说明了瑶族人对本族群的认同。在瑶族社会中,服饰还是身份、地位和婚姻状况的象征。通过穿着特定的服饰,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表达对祖先、传统、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保护和传承瑶族服饰文化,不仅是对瑶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促进了中华民族团结。

二、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

瑶族服饰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对瑶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十分重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对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进行探索。

(一)家庭教育:家族传承及技艺制作

由于瑶族支系众多,分布广阔,所以民族服饰特色和地域特色更加鲜明[4]。以广西大板瑶为例,大板瑶服饰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后,虽然大板瑶民众提高了对大板瑶服饰的认知水平,增强了传承大板瑶服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大板瑶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依旧面临许多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大板瑶服饰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板瑶服饰传统技艺的失传体现在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和制作工艺的变化上[5]。瑶族不同支系的服饰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能在家庭教育中做好本族群服饰的技藝传承工作,从小就在家庭氛围中感受本族群服饰的制作过程以及了解蕴藏其中的民族精神,那么可以更好地促进瑶族服饰技艺传承。另外,瑶族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通过学习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在中小学开设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选修课程,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依托广西民族传统及文化资源,开发符合地域和民族特点的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学校教育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教育,个体能得到系统的发展。瑶族服饰的鲜明特点就是其中蕴藏的美育与人文内涵。通过学校系统、完整地开展关于瑶族服饰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培养优秀的人文素养。瑶族服饰的色彩丰富多样,有红、黄、蓝等明亮鲜艳的色调,赋予服饰生机与繁复的元素,色彩鲜艳、线条简单以及独特的图案和花纹是瑶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学校教育是瑶族人民对本族群服饰在更高层面的传承与教育,通过挖掘服饰中的美以及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另外,瑶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学习瑶族服饰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去勇于尝试新的创意和形式,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社会教育:文化交流及国际价值

郭沫若先生认为:“古代服饰是工艺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资料甚多,大可集中研究。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兄弟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6]民族服饰是根植于民族土壤的独特的文化因素,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民族精神、情感和民族意识。社会上,对瑶族服饰了解的人并不多。广西虽然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族群的服饰,但是每个民族大多只是对本族群的服饰有所了解,对其他民族的服饰却是一知半解的,甚至可能从来没见过其他民族的服饰样貌。在社会上形成宣传教育的氛围对各民族间的和谐与共生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例如,举办民族服饰展,不仅可以在中国进行,还可以在国际活动中进行展示,让民族服饰文化登上国际舞台,提高国际知名度以及体现国际价值。通过民族服饰的展示和交流,可以拉近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距离,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三、对瑶族服饰地方课程开发的探析

通过对瑶族服饰文化意蕴和教育价值的思考,发现瑶族服饰有着重要的课程开发的价值。所以开发瑶族服饰地方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挖掘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

民族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开发地方课程不只是单纯对文化本身进行传承,也应该关注在传承过程中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意义,其中蕴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培养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入挖掘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要发挥各方在瑶族服饰传承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学校、媒体等渠道,提高人们对瑶族服饰的认识和了解,将瑶族服饰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特别是艺术、历史、文化等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图案寓意、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组织学生参加瑶族服饰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另一方面,培养师资力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对瑶族服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教师将瑶族服饰文化融入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结合瑶族服饰文化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视频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瑶族服饰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将瑶族服饰与当地实际进行结合

瑶族不同支系的服饰各有特点。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开发的地方课程要凸显当地特色,这也是地方性课程的特点。

1.了解当地文化特色

在将瑶族服饰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了解当地人的审美观念、生活习惯、传统习俗等,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依据。

2.发挥当地人才的作用

各族群都有德高望重的族长或者对本族群服饰有深入研究的传承人,邀请族长或者传承人作为课程开发的指导者,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更能凸显瑶族的民族特色,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完整地了解瑶族的文化体系。

3.创新瑶族服饰的设计理念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审美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该只是为了传承而传承,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有利于让大众更好地接受和喜欢,但是创新不是盲目地摒弃一切,而是在保留瑶族服饰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可以结合现代审美和时尚趋势推动创新设计。

(三)课程建设注重实践性与互动性

地方课程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是其重要特质。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只有真正地进行实践,才能深刻把握其中的内涵。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实践性与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合理规划时间。在课程设计中,要合理规划每个环节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适时调整时间安排。如果学生对部分瑶族服饰的知识不理解,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实践环节时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可以安排调研、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要鼓励学生提问和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反馈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还可以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总之,注重实践性与互动性的课程建设是进行地方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学习是传承瑶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环节。

四、结束语

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把历史记载在服饰上是瑶族人民智慧的体现。瑶族服饰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蕴含了瑶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情感以及民族意识。我们应该重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文化,重视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积极探索开发少数民族地方课程,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搭建一座文化桥梁。我们要展望未来,不仅要发挥民族服饰的教育价值,更要发掘民族地区其他的教育资源,为教育贡献民族智慧。

参考文献:

[1]邓启耀.民族服饰与传说、史籍的分述及通诠[J].文化遗产,2019(6):9-20.

[2]张逸,孟庆凯.广西瑶族舞蹈服饰文化意蕴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4):70-75.

[3]樊苗苗,梁汉昌.金秀瑶族服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6):2,165-166.

[4]玉時阶,梁汉昌.瑶族服饰[J].民族艺术,2020(1):113-116.

[5]龙晓玲.防城峒中大板瑶服饰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3.

[6]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瑶族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瑶族织锦
动物“闯”入服饰界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