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背景条件、主要内容及现实启示

2024-04-21 02:15:47李德栓
邓小平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德栓

〔关键词〕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邓小平不仅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就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科学论断,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观。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①,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鉴于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是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涉邓小平对“什么是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解答,因此有必要对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背景和条件、主要内容及其现实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期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亦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背景条件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抵制王明路线

众所周知,在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后,邓小平担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当时中共临时中央正在苏区全面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并“为此打击了一大批坚持正确意见、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①。由于邓小平在实际工作中坚决执行毛泽东的正确方针和军事路线,而在临时中央进行的“反罗明路线”运动中被说成是罗明路线执行者,被撤销职务,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被派往中央苏区边远的乐安县所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之后邓小平经过长征、1938 年1 月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并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期间邓小平于1938 年8 月亲赴延安参加纠正抗战初期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及1943 年11 月领导北方局整风运动,他更加清楚而坚定地认识到毛泽东的路线、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毛泽东的思想②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解放战争中,邓小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分析敌情,制定正确的对敌方针,为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二)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反对割裂马克思主义

20 世纪60 年代初,针对党内少数人单讲毛泽东思想不讲马列主义,甚至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说“一个商店的营业额多一点就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了,打乒乓球也说是运用了毛泽东思想”③的错误论调,邓小平进行了有力驳斥。他认为应该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不要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①,不能割裂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来关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处于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1977 年4 月10 日邓小平给中央写信,明确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② 此后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之不能作只言片语式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是实事求是,不是“两个凡是”。

(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

要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首先得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自发产生于工人运动中,而是要靠革命知识分子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尤其要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规律才能产生。而马克思主义一旦产生,它不能立即掌握群众,而要靠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群众头脑中去。这样一来,只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邓小平留学法国时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后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较为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为他后来长期做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冲击,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工作之余,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思考中国发展出路。正是基于这种不断学习与思考,1975 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时才能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一心一意想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③ 换言之,过去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片面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本质应当体现在它的生产力发展要比资本主义高和快,否则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本质就没有真正基础。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否则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就没有物质、技术基础。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一书中扬言马克思主义已经消亡,社会主义已经失败。④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福山的错误言论进行了有力回击,他坚定地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①

二、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

在长期探索中,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若干论断,这些论断构成了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是一块整钢,密不可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看,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即剩余价值理论),深刻阐明了工人阶级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应负的历史使命。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一个有严密逻辑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至于科学社会主义,它则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具体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条件和过程,指明了工人阶级斗争的道路和最终目标。一句话,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考察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和进程的学说,它有自身的独特内容和内在逻辑。

列宁在马克思辞条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和组成部分之后,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之提供世界观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政治经济学证明的。② 当第二国际理论家篡改、歪曲和断章取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时,列宁写辞条和论文予以坚决回击,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严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认识和掌握这个科学理论体系,才能掌握马克思主義。

如前所述,正是由于长期革命生涯中的不断学习与思考,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有了较深的了解和认识,他在南方谈话中讲道:“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① 在这里,难道我们看不清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科学社会主义作了论证,马克思主义被归结为共产主义吗?事实上,邓小平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② 可以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理解,就不会有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果没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性把握,就不会有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开创。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反对把他们的理论教条化,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一定要和民族国家实际相结合。由于世界的无限性、事物运动的绝对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此,要达到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就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只有经过这样的认识运动过程,我们每次所获得的认识才会比以前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才是绝对真理。正是这样看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不把他们的理论教条化。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④。

毛泽东也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在挺进赣南闽西过程中,毛泽东先后进行了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在此基础上写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⑤。到延安后,毛泽东继续批判教条主义,先后写出《实践论》《矛盾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主张只有从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只有具体分析中国实际情况才能把握中国社会的特殊矛盾,从而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邓小平经过早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后来抗日战争期间又领导了北方局的整风运动,“文化大革命”中下放江西期间继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了较为深刻、全面的认识。这为他后来坚决反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邓小平看来,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反对“两个凡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式理解,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①。他认为决策和指示不能概括毛泽东思想,且毛泽东没有作的决策和指示也很多,仅仅守住毛泽东生前所作过的决策和指示是不行的。此外,毛泽东生前所作的决策和指示是不是正确也要经过实践检验,因此不能笼统地讲“两个凡是”。

邓小平在抓教育和科技工作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如果我们坚持“两个凡是”,那么“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冤假错”案将得不到平反,拨乱反正和搞四个现代化都无法打开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明确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并提出解放思想的任务。从党的历史上来看,“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②。可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③,也是一个能否搞好工作的现实问题。

邓小平反对“两个凡是”教条,反对只言片语式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因此他一向强调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看来,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真正把它们当作行动的指南。在1978 年12 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向全党提出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任务。他明确指出:“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④ 当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应当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针对这种错误论调,邓小平指出,“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⑤。 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改革向城市推进的过程中,干部学习专业知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相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增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而不是教条式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已经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成功所证明。正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决中国社会各方面问题,才陆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本质等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从而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纵观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就是因为我们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只是把它当作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这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靠途径。

(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就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成公式到处去套。

在邓小平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许多概念和判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当然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这其实就是实事求是。

就辩证唯物主义来说,要改造世界就要科学地认识世界,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中寻找事物变化的规律,这即实事求是。而就历史唯物主义来说,要改造人类社会就要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即把人类社会看成是由两大基本矛盾运动推动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将依次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形态演化。这种分析人类社会的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也即实事求是。基于此,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① 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不能被马克思主义大本子所吓倒,更不能被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论证方式所阻碍,而要把握其精髓,把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学会运用它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我们不能像王明教条主义者那样满口只是背诵马列词句,这些词句脱离中国实际是没有用的;也不能像马克思讥讽青年黑格尔派时所说的一样,“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们满口讲的都是‘震撼世界的词句,而实际上他们是最大的保守分子”②,整个世界在他们的词句面前并没有什么改变。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管用,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改革开放初期,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入侵,邓小平运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当资产阶级自由化有一定程度的扩散时,邓小平则运用民主和法制手段维护了改革开放大局。试想一下,如果邓小平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那么中国就可能重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覆辙,其后果不堪设想。再比如,正是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积极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市场经济论。以此为指导,我国不断引进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

对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邓小平的体会是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①

三、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现实启示

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看,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富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的。

(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不仅是总结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得出的结论, 而且是反思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而获得的宝贵理论财富。第二国际理论家借口资本主义发展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科学性,结果使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大行其道,给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和民族化实践带来阻碍和不利影响。列宁正是因为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同时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十月革命和内战先后取得胜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新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能够沿着健康轨道不断前进。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就是在这条大道上,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在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换言之,“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①。从现实看,因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做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我们可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左右摇摆,自乱阵脚,这样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很难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也很难得到发展。

(二)只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为此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我们应当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样不拘泥于既有结论,而是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去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本本和教条到处套用,或用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和结论去剪裁社会现实,削足适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恢复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紧紧围绕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支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放宽政策允许城乡搞非公有制经济,加上城市国有企业也实行体制改革,这样一来,几亿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我国生产力获得了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这充分说明,只有改革才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②。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试想一下,假如“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继续搞“两个凡是”,继续实行计划经济,就绝不会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同时也就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就是中华民族由富到强的时代,“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③,必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①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需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唯有坚持实事求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新境界。

搞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因而我们绝不能让教条主义大行其道。同时我们也不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

(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

邓小平认为:“学马列要精。”③ 所谓精,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终于认识清楚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已经不能运用阶级斗争方法,而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以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国际社会是个开放社会,封闭已经不能适应时代潮流,我们必须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正是我们从实际出发,认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积极探索生产力发展路径,终于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步走”发展战略。如果我们固守“两个凡是”,继续搞计划经济,那么我国生产力不可能获得解放,综合国力不可能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可能大幅度跃升。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制定基本路线和战略,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奇迹和辉煌!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仍然是“管用”的。一方面,我们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研究现代化建设规律,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要着重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展开,在继续推动“三大体系”①建设的同时,还要更多关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根本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建设上也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功能。在实践中,不追求大而全的形式,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础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和资产阶级宗教观;宣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悲观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宣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反对资本主义改良主义和福利主义,充分认识当代工人阶级的崇高历史使命;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西化”,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17:28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化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3:29:19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14:2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3:53: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6:34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