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乐
〔关键词〕习近平;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是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需求和目的而结成的联合体。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和重要依托,同时,它又集中体现了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力量和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①。因此,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人类共同体孕育生成、分化瓦解、冲突组合、演变进化的历史。统观当今世界局势和中国发展,呈现“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交汇、相互激荡互动的局面。一个是蕴含历史之变、时代之变、世界之变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称之为“国际大局”;一个是蕴含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可以称之为“国内大局”。“国际大局”是“国内大局”的时代背景和机遇挑战,“国内大局”又是“国际大局”加速演变的重要力量和积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两个大局”,针对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倡导以共同体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从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它为解决“两个大局”背景下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提供了全新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①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正是习近平立足于“两个大局”,顺应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的现实要求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一)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在境遇命运上需要达成共济共生
在“国际大局”的背景下,人类出现一些世界性难题。例如,出现地区冲突持续、局部战争突发、恐怖主义猖獗、部分国家民众遭受战火摧残等和平赤字;出现逆全球化思潮滋生、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国际发展空间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等等发展赤字;出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增加、地区冲突和集团对抗交织叠加、大国博弈和核战阴影交汇激荡等安全赤字;出现全球气候变暖、网络安全问题加重、难民危机加深等治理赤字。然而,“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② 为此,习近平在2015 年9 月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③。从此,他不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世界各国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世界难题,实现同舟共济、共生共荣。在“国内大局”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全面推进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时期,但也面临着影响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安全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生态安全问题等。例如,在国家安全方面,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外部风险压力进一步加大,国际挑战困难更加不确定、不稳定,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斗争更加艰巨持久。为此,习近平在2014 年5 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④。从此,他不断倡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又如,在社会稳定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动调整、民众诉求和社会矛盾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社会格局和治理态势出现原子化疏离化、黄赌毒骗拐黑有所抬头、社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治理难度任务加大。为此,习近平在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①,以推进社会治理多元化和協同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再如,在生态安全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各种生态污染破坏事件时发、大气水体土壤污染趋重、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加重、食品安全问题凸显、资源能源约束趋紧。同时,全球气候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2021 年,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②,倡导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以提升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和优美环境的诉求和需要。总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回应了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在境遇命运上需要达成共济共生的现实要求。
(二)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在价值情感上需要形成共识共鸣
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人们要有效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需要在价值上达成共识。面对世界难题,世界各国人民需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只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达成共同的价值共识,汇聚共同的精神力量,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化解世界性难题。为此,习近平多次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共生共荣。世界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和便利,但也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出现全球网络治理难题。例如,网络恐怖主义滋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猖獗,对一些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网络虚拟空间对现实空间带来严重的冲击和危害。在解决全球网络治理难题时,世界各国人民需要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互利、共治共享的价值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诉求,习近平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③,以促进全球网络空间互联互通、交流互鉴、共同繁荣、有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使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上形成共同的故土爱国意识、同胞相亲意识、共生共荣意识、和合共享意识和民族圆梦意识。因而,习近平不断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实干兴邦。在我国社会治理面临复杂化、碎片化、疏离化的治理态势下,广大民众需要树立规则法治意识、责任奉献意识,做到人人有责;需要树立参与协商意识、合作意识,做到人人尽责;需要树立包容互惠意识、共生共荣意识,做到人人享有。在这样的社会治理态势下,习近平主张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解决生态安全问题时,人们需要树立共同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因此,习近平不断强调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有效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人们不仅需要在价值上达成共识,还需要在情感上形成共鸣。情感共鸣是人们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情绪和意志的共振,具有动机驱动性、力量蓄积性和共情生成性。情感共鸣是人们将价值共识转化为行动共勉的中介和桥梁。因此,人们要想有效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必须在情感上形成共鸣,然后才能做到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共享美好。总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回应了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在价值情感上需要形成共识共鸣的现实要求。
(三)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在责任担当上需要促成共勉共进
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无论解决中国问题,还是解决世界难题,都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能够应对的,需要全国各族人民、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在责任担当上需要共勉共进。例如,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已由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封闭的、同质的、稳定的“单位人”变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的、异质的、流动的“社区人”,社会结构呈现原子化、碎片化、疏离化,社会生态出现风险性、陌生性、复杂性,故而社会稳定隐患有所增多、社会矛盾问题有所凸显、社会治理任务日趋繁重,政府无法独自包揽社会治理,迫切需要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实现责任共担、共勉共进。鉴于这样的社会需要,习近平倡导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推动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又如,在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同时也是各个民族的共同责任。只有56 个民族团结起来、行动起来、担当起来,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实干进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根据这样的现实需要,习近平不断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使中华各民族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促成共同的责任担当,铸就共同的复兴梦想。再如,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当今世界各国共处于一个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命运与共的世界,共同面临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世界难题。面对这些共同的矛盾、问题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之度外,更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共同担责、共同勉励、共同推进。基于这样的时代需要,习近平不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各国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采取共同的切实行动,共同应对世界难题。总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回应了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在责任担当上需要促成共勉共进的现实要求。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主要阐述了构建基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基于优化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基于协调人与网络关系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基于凝聚民族与民族关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基于凝合国家与国家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和观点,从内在逻辑上看紧密关联、层次分明。其中,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基石和依托,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梁柱和支撑,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条件和保障,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主体和关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视野和担当。此外,习近平还将共同体理念运用到内政外交其他多个场合,提出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等论断,进一步充实了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一)构建基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过于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生产,不断加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攫取,加深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形成了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自然观,从而导致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极端天气气候频发等,人与自然的關系日趋紧张,人与自然的深层矛盾日益凸显,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资源危机和环境治理难题。同时,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和瓶颈。为了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命题。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①,“但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②。同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也是习近平对中国古代关于天地人并生、万物人合一、人天同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在于:第一,在哲学观念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观念。第二,在价值导向上,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树立代际公平与永续发展的发展观念。习近平在2021 年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① 第三,倡导坚持系统治理,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紧密关联和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②;倡导坚持多边主义,深化伙伴关系、携手共治,重信守诺、提升合作水平;倡导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秉持责任共担,但要照顾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要切实担责和扎实行动。习近平认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③。总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命题的提出,是顺应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要求,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瓶颈问题的客观要求,是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时代要求,是共同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治理难题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基于优化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关乎国家的安全和平安,关乎社会的活力和秩序,关乎人民的幸福和安康。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日益彰显、社会生态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日益显现,社会治理的繁重性和压力性也日益增大。因此,社会治理专业化和精细化、合作化和协同化的时代诉求日益强烈;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诉求日益强烈。为了顺应这样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命题。这个命题体现了习近平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属性和本质、人的需要和价值、人的自由和发展等人学思想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运用和发展。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在于:第一,在治理的主体上,倡导多元协同治理。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④ 要形成由党委、政府、公众、社会组织等组成的多元化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社会治理主体在互动和互信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协同治理。第二,在治理的方式上,倡导协商合作治理。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⑤ 要坚持以沟通交流和对话协商为基础的协商治理,坚持以相互信任和联合行动为内核的合作治理,协商和合作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开展社会治理活动的基本方式。第三,在治理的保障上,倡导法治、智治相融合。要坚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善于把法律法规、法治原则落实到社会治理各个方面,同时要结合以快捷、便捷、高效、人文为导向的智治,将法治、智治与德治、自治有机融合起来,从而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①。第四,在治理的导向上,倡导树立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树立相互尊重、相互宽容、求同存异、同舟共济的包容性发展理念,树立共担责任、共尽义务、共勉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社会治理态势转变的精准把握, 是我国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和专业化、协同化和合作化的时代要求。
(三)构建基于协调人与网络关系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人类已进入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业态、生活样态和思维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已把人类紧密连在一起,形成相随相伴、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网络空间联合体。但是,网络空间乱象丛生,秩序不明朗不合理、规则不公正不健全、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网络霸权主义抬头、网络恐怖主义滋生、网络监听攻击时发、网络违法犯罪频发。为了构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在于:第一,在依据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第二,在目标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涉及发展、安全、责任和利益等要素。为此,要推动创新国际互联网治理体制机制,力争做到共同推进发展、共同维护安全、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从而促进网络空间实现“创新发展、安全有序、平等尊重、开放共享”②的目标。第三,在原则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③的原则。第四,在路径上,习近平认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④。总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顺应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潮流和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关切了全球网络空间的风险挑战和治理难题,彰显了我们党胸怀天下、谋求大同的国际情怀。
(四)打造基于凝聚民族与民族关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在历史变迁中风雨同舟、荣辱与共,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多民族关系的特色和亮点,也是我国发展进步的优势和依托。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事关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在于:第一,内涵和实质。2021 年8 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①第二,目标和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②,其目的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聚焦目标,重在行动,重在实干,促成目的。第三,主题和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③的主题,坚持“四个统一”的原则导向,即坚持差异性与共同性相统一、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统一、坚持争取人心与用好政策相统一、坚持国家宪法与区域自治法相统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四,路径和措施。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④。从工作格局上看,要形成党政领导统筹、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齐力合作的工作格局;从根本途径上看,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各民族共居共事与共享共乐的社会生态;从宣传教育上看,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民族事务治理上看,要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提高治理法治化水平。
(五)构建基于凝合国家与国家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解决全球性問题和关切人类前途命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此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习近平对马克思关于消灭剥削奴役、财富共有共享、自主劳动休闲、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运用和发展,是习近平对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大同社会理念的现代诠释和拓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在于:第一,倡导世界各国坚持相互尊重、对话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共同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第二,倡导世界各国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坚持共建共享,反对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共同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第三,倡导世界各国恪守正确的经济全球化方向,坚持合作共赢,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共同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第四,倡导世界各国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坚持交流互鉴,尊重各国文明差异性,增进各国文明共同性,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第五,倡导世界各国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坚持绿色低碳,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此,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体现了“以人类整体为中心,以共同利益为基石,以共同价值为导向,以共同责任为保障,以共同发展为追求”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鲜明主题和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世界情怀,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和命运所系。因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日益成为引导世界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日益推动中国外交在世界乱局中不断化危机为机遇,在世界变局中不断化被动为主动,促进世界更加和谐和睦、人类更加健康安全。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基于唯物史观的共同理论基础,在政治立场上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理论特点,蕴含丰富的理论特质。从理论的内容和导向上来看,它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从理论的主题和旨归上来看,它是人民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上来看,它是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从理论的影响和作用上来看,它是认同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从理论的内容上来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真理性。第一,理论基础具有科学的真理性。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基础和遵循,体现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实践基础具有合理的现实性。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是基于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的现实诉求,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坚实的实践基础。第三,理论本身具有真理性。由于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实践基础,因而,这种理论本身具有真理性,它是对当代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和正确认知,顺应了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回应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呼声。
从理论的导向上来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正确的价值性。第一,面对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它注重价值的人民性。换言之,它不仅注重中国人民价值追求的传承性和创新性,也注重世界人民价值追求的共同性和同质性,既有中国的家国情怀,又有世界的大同情操。第二,面对价值内容的多维性,它注重价值的统一性。具体而言,它不仅强调世界各种文明的民族性、独特性、传承性,也注重世界各国文明的包容性、互鉴性、求同性。第三,面对西方价值功能的负面性,它呈现价值功能的积极性。这种理论的内容具有真理性,因而它在价值功能上具有积极性的价值引领作用,与西方价值功能的负面性形成鲜明对比。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对一种理论的优劣评价,不仅要看它的真理尺度,还要看它的价值尺度。真理尺度要求理论要具有合规律性,价值尺度要求理论要具有合目的性。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既符合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二)人民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从理论的主题上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人民性。习近平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索以共同体方式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把人民确定为共同体构建和运行的主体依靠和价值指向,倡导在共同体运行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和奋斗精神,要不斷汲取人民的无限智慧和无穷力量,要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和归宿点,要把人民的心愿和意愿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所以,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是“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①的理论,是来自人民创新实践、为了人民幸福福祉、造福人民生存发展的理论。
从理论的旨归上来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发展性。习近平基于发展的目的,探索以共同体方式关注关照当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发展问题,倡导以共同体为依托化解人与社会的疏离关系、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人与网络的对立关系、民族与民族的疏离关系、国家与国家的疏远关系,从而推动人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人的个性获得自由发展。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作为根本的主体和立场,以发展作为根本的目的和目标。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民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属。故此,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是人民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上来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是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实践性。第一,理论形成的基础具有实践性。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形成是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有效解决实践问题的必然产物,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是解决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在际遇途径上需要达成共济共生、在价值情感上需要形成共识共鸣、在责任行动上需要促成共担共勉的实践诉求。第二,理论发展的动力具有实践性。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在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同时,随着实践不断变化又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需要,促使它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第三,理论内容的主题具有实践性。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基于实践而形成,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实践问题是它聚焦的核心主题,实践性贯穿于这一重要论述的始终。第四,理论存在的意义具有实践性。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并成为指导解决实践中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创新性。第一,从理论的内容上来看具有创新性。由于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创新性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在理论的内容上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思想。第二,相对于理论的基础来看具有创新性。这一重要论述在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实践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第三,从理论的思维上来看具有创新性。这一重要论述在思维方式上注重思维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促使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新视角、新方法和新措施。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依托,聚焦世界难题和中国问题,是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以创新为特色和亮色,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供诸多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因此,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是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四)认同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从理论的影响和作用上来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是认同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认同性。这一重要论述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合理的实践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顺应了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回应了人民的呼声和现实的诉求,因而它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正确的行动纲领。这一重要论述站在人民的立场,关注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关心人民的心声和意愿,关照人民的幸福和福祉。这一重要论述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所以,它不断赢得中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尊重和认同。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具有有效性。这一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站在人民的立场和角度,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创造,汇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而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一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世界发展和中国发展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矛盾,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科学的行动纲领,因而它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这一重要论述坚持系统观念,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揭示问题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有效性。
总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不仅得到中国人民的一致认同,也得到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广泛认同;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国问题,也为化解世界难题提供有效方案。因此,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认同性和有效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