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璇
摘要:“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出作品、出人才,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民族文化自信理念的不断强化,国家对于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促进高校美育教育课程更为完善也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音乐审美最重要的是追求真善美,而真善美也是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是音乐工作者予以重视与深入研究的重点。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艺术人才培养分为专业音乐学院和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人才培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音乐专业教育的成长与变化。而作为一名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的民族器乐专业教师,对于综合类大学音乐人才学习培养有如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音乐专业;扬琴;美育教育
一、以人为本,塑造德艺双馨的艺术品格
随着国家对于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的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文化赛事与活动争相出台,随之涌现了一批技艺突出、艺术素养过硬的专业性人才。与此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选拔也朝着更为全面、更注重人才本身素质的方向转变。《国语·周语》中提到“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后世便以“德艺双馨”一词来形容一个(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的德行和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这也成为当今艺术人才培养所追求的一个方向。对于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来讲,这也是专业建设最终要呈现的最好结果。“立文之道,惟字与义。”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这就要求高校对于人的培养有如下两点需要注意。
(一)塑造德艺双馨的教师品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为师者,当以“德”为首要要求,不少学校也以“德”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如北京语言大学的校训一样:“德行言语,敦睦天下”,“德”居首位,这就要求我们的师生都应具备最好的德行与良好的做人品质。“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拥有一流的专业技能是首要的,如何将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储备传递给学生也是一名高校教师理应具备的条件,但最为重要的是拥有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做人的必要准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爱护自己的学生,这也是当下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支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名符合要求的人民教师应当具有奉献精神,将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方担得起“德艺双馨”的好名声。
(二)塑造德艺双馨的学生品格
大学生涯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段历练过程。对于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专业训练之中,可是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却因执着自己的问题而陷入纠结,甚至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变化。作为刚刚步入成年的群体,大学生对于事物的判别和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而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阳光,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这将比一味只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有助于未来生活的前行。而这一切的呈现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唯有人正,传递出的专业技能才“正”,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流传的经典也都体现了艺术家胸襟与学识的贯通、道德与才情的交融、人品与艺品的统一。[1]以此,未来这些学生才能当得“德艺双馨”之名。
二、一专多能,建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的判定上,音乐表演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专业文艺团体和音乐教育专业从事演唱或演奏的,培养系统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专业艺术人才,而这也是我们所认为的“专才”。20世纪初,各大专业音乐院校陆续开设这一专业。20世纪70年代,随著音乐教育事业的普及,一些综合类院校也开始开设音乐表演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方面借鉴了专业类音乐院校的培养方法;另一方面吸收了综合类大学对于知识广泛传播运用的培养理念,逐渐形成了“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专业考试为主体,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2]由此可以看出,从招生层面来看,综合类大学招收德艺双馨、专业素质与文化素养并举的全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主流趋势,这也为进一步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而这种趋势的出现也给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命题,多层次考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的思考方向。
(一)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训练
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学习者,自身专业技术过硬是核心。“一专多能”的理念也是以“专”为核心进行知识面的辐射。综合类大学选拔的学生多以普通类高中毕业生为主体人群,这类学生在此前的学习多以学科类课程为主体,相较于音乐附中或音乐艺校的学生来说,练琴时间略有减少,因而在综合类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练习效率便成为音乐专业学习的核心问题。对于综合类大学的扬琴专业学生来说,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夯实基本功,如手腕的灵活度、双手的协调配合、演奏时音的准确性,等等。同时在完善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进行乐曲的深入学习,如对曲目的理解、乐曲强弱的变化、段落之间的不同诠释等。只有自身专业技能过硬,才有余力去学习更多知识,否则就会缺乏重点,学习方向分散,不够集中。
(二)借鉴学习姊妹乐器
在老一辈音乐家中,在专攻一项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习多类乐器的艺术家不占少数,而回观当今时代下的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培养,“多能”的体现也正有这一项。对姊妹乐器的学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不同乐器之间的关联,找到不同乐器所要传递的共性特点,同时有助于学习者在舞台演奏中相互配合,找到和谐的音律。以扬琴为例,由于演奏的特点形式与打击乐有相似之处,许多扬琴从事者在主修扬琴专业的同时,辅修了打击乐专业,这使得他们在遇到舞台合作时,可以更加贴近音乐想要表达出的内涵,找到平衡之美。在未来的就业中,综合类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在不同场合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中小学的音乐课程,那些在大学里接触过钢琴学习的同学就可以在这里发挥他们的能量。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建设室内乐团或者乐团,真正实现一专多能的优势。
(三)提高音乐鉴赏与实践能力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是一名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因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综合类大学的音乐课程可分为专业主修课与公共必修课,他们以各自音乐专业方向为主修,选择音乐类、其他鉴赏类或史学类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艺术素养能力,这也是美育教育所形成的结果。在实际授课中,对于这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与结果导向,亦可以用挖掘深度与拓宽广度来概括。为学生在专业方向授课,添加更为专业化、系统化的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科文化,这便是对于专业性深度的挖掘。相反,公共必修课则应以传播艺术文化为主,旨在让学生理解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在欣赏和体验中提升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力,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拓宽学科文化的广度。
实践能力也是综合类大学学生需要提高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前训练多为独奏乐曲,忽略了学生间的合作配合,专业合奏重奏课也就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此种模式,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音乐风格乐曲更为饱满的诠释,强化学生在团队中的视奏识谱能力,提高听音准确性与敏感度,以多声部的演奏形式,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与审美辨识度,进一步提高各乐器、各声部之间的协作、融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他们进行创作,以多维的视角创作出更为动听的旋律。“音乐是聆听的艺术”,舞台实践的目的就是如何让你的听众进入你的音乐之中,挖掘他们灵魂深处对于音乐的渴望,这是作为一名音乐从事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很多学生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自己单独练习时很顺利,一到舞台或者人员密集的地方就会紧张,导致发挥不稳定,这也更体现出舞台实践的重要性,闭关造车显然不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因而在学习过程中,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多参与舞台实践活动,建立舞台自信心,拥有良好的台风和稳定的发挥是每一位综合类音乐专业的学生急需弥补的功课。
(四)拓宽乐曲创作视野
音乐创作是音乐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音乐演奏水平的一个重要论据,也是衡量整个音乐艺术发展状态的有力说明。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作品开始不断涌现,作为音乐专业方向的学生,乐曲创作也是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通过自身实践技能的提高,去探索乐曲创作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贴近实际演奏或演唱,表现出更符合自身特点、更符合专业技能特征的演绎形式。音乐来源于生活,在综合类大学宽泛而丰富的校园环境下,音乐创作的多元化也在不断显现。例如从乐曲创作的主题性来说,引发触动的环境已不仅仅只是单一的音乐教学环境,随之而来的还有多种文科、理科的教学碰撞,选题更为多元化,创作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在新媒体流行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可以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也使得创作的新作品可以更好地传播与弘扬,而综合类大学也有天然的群体多样化优势,因而在学生拓宽乐曲创作视野之后,不仅辅助了自己在乐曲创作本身的进展,还更好地为曲目的传播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宣传路径,这也是作为一名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学生需要留意和学习的部分。
三、因材施教,结合校园文化的教学内容
综合类大学中的学院特色是基于学校文化而
不断形成与发展的。作为具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建校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国际中文教育为特色、以语言教育和研究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世界知名大学,而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化校园环境中,艺术学院始终站在国际视野的前沿,坚持传承、传播、交流、创新、发展的办学宗旨,塑造集专业教学、学术研究、国际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传播于一体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这一特色也使艺术教育與世界接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以国际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本、硕专业教学体系。
立足本学校文化的学院特色,需要在建设中因材施教:
(一)利用学校天然优势,重视文学素养提升
以扬琴曲为例,1966年以前,传统扬琴音乐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当时的作品多以民间歌曲和民间合奏曲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递载体,扬琴曲所承载的文化便客观地再现了当时民间风貌、历史故事、地方习俗或时代变迁等。现代扬琴音乐作品(1966年至今)则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多地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些均要求后世的扬琴演奏者了解曲目创作的背景文化,以及创作者的深层意境,这样才可能演奏出符合时代特征或文化特色的乐曲,因此音乐与文学是紧密相连的。著名作曲家李吉提先生曾说:“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并不是单一的,更多的是多维文学角度的交叉融合。”而这也要求演奏者进行广泛的阅读,涉猎更多的文学知识,提升文化内涵。综合类高校便有其提升的天然优势,以北京语言大学来说,作为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国际型大学,人文学科始终走在学校发展的前沿,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学科交叉融合的积极态势。艺术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便可利用这
一天然优势,进入其他人文学科课堂,或是邀请教师们进行相关讲座,通过学校的课程平台,了解更多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演奏出具有文化积淀的乐曲。作为教师,给学生传递的信息应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完美,还应有对于文化的积淀,这样才能通过演奏状态、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带入乐曲中,传递给自己与每一位听众。
(二)完善教学配备,明确教学要求
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案与专业类音乐学院有所不同,面对“一专多能”的教育目标,综合类大学有自己各自不同的教材与教学要求。作为以国际化传播为主要目的的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开设面向留学生的艺术实践课已成为学科特色之一。扬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特点,在国内外分布较广,因此其也成为中外音乐交流中的一座桥梁。设置扬琴留学生实践课,既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肯定外来文化的国际传播意义,打开了中外音乐交流的又一窗口。在曲目的选择上,我们既可以选择国际化音乐风格的作品,如欧美音乐、乡村音乐、拉丁音乐等,从而拉近国际学生对于中国乐器的喜爱度,并从中找到自己国家作品与中国乐器相结合的独特风格,也可以选择中国经典作品,如茉莉花、紫竹调等脍炙人口且极具中国东方之美的音乐作品,让更多国际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实现“音乐无国界”的教学目标。作为语言类大学,对于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探索的路径应是“语言+艺术+文化”的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中,授课教师以“双语”任教,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文化内涵,实现国际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探索。
(三)建设实习基地,开展中外音乐交流活动
中外学生的艺术实践交流是基于办学理念下的又一创新举措,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又如何将外来文化的优势充分吸纳是学院特色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连续几年与北京王府校区进行办学合作,进一步深入国际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美育和服务活动,搭建对口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对高校美育社会服务功能的探索与研究,逐步实现“音乐无国界”的理念,同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019年,世界揚琴大会在安徽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与地区的扬琴艺术家、作曲家、乐器制作家及学者共聚一堂,用不同形制、音色各异的扬琴,以丰富多彩的演奏形式风格诠释迥异的音乐作品。以此为例的中外艺术交流活动众多,倡导学生多参与中外交流音乐会、论坛、讲座,有助于学生扩大国际化视野,增添民族自豪感,促进文化交流,创作、演奏出更具有专业性、文化交融性的乐曲。
四、结语
在现有音乐专业类教学模式中,综合类大学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还在探索阶段,专业类音乐院校与综合类大学相比,后者有独特的平台搭建机制和学术研究氛围,这意味着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实践。综合类大学的音乐专业人才不仅要满足音乐教育教学及文艺演出团体的需要,更要具备活动策划、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理论科研并举等综合能力,多元的能力诉求才能使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与音乐专业院校齐头并进,培养更为出色的音乐人才,这也符合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在教育改革与社会转型的今天,出作品、出人才任重道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为中国美育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我将坚守本心,开拓进取,不懈奋进,标旗扬威。
【基金项目:本成果受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23YJ070006】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健.“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试论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A/OL].(2021-9-16)[2023-6-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109/202109/T20210923_566071.HTML.
[3]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华乐大典·扬琴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