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20 06:53周广瑞
文教资料 2024年1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承创新教学

周广瑞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研究始终备受关注。尤其是随着我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时代对文化传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国际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途径之一,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探索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客观梳理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现状,并提出多元化创新教学策略,以期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承;创新教学

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改革持续深化。尤其是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中华文化积极顺应对外开放趋势,以汉语国际教育为载体挖掘教育强国力量,充分激发语言软实力,巩固中外文化合作基础。基于此,汉语国际教育必须加大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的研究力度,以充分凸显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价值,客观应对文化融合提出的挑战,明确汉语国际教育新任务。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近些年,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全球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使我国的文化地位与国际文化交流也同步变化,汉语国际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加,汉语国际化需求也随之增加。为满足汉语文化交流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汉语国际教育模式,提炼教学经验并积极创新,使汉语国际教育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1]

虽然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已逐渐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文化教学与知识教学的时间分配并不平衡,且文化传承方面缺少支撑力,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真正认识文化育人这一使命的重要性,并不断创新,以提升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必须承担的职责,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的坚持与体现,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当代理想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借助汉语国际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是对仁爱等传统思想与诚信、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宣传。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改革创新中,必须创新文化传承理念,正确认识文化传承的价值。通过对中华文化精神的研究与传承,向国际有效传播和平、共赢等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通过文化传承宣扬人文精神,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提高中华文化知名度,为中华文化价值发掘、创造有利条件。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现状

近几年,汉语国际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教师团队专业性提升。尤其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增加,漢语国际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国内外的汉语课程实现多方面融合。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汉语国际教育积极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基于当代语言教学思维与学生学习习惯等,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创新,但汉语国际教育也需要着重加大文化理解研究力度,借此重塑语言教学模式,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水平。[2]汉语国际教育以专职教育培训为中心,制订专业培训计划,以实际应用为切入点,明确语言实践教学、文化传承目标,改变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传统灌输模式,融入国际培养元素,注重语言实践应用,加大口语训练以及文化学习等力度,并结合文化课程教学实况开展实践活动。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将教学重点调整为正确理解汉语文化内涵,并能够以汉语直接交流对话。大部分教育机构增加了汉语对话与水平考核版块,考核内容多元化,包括传统文化、历史、民族习俗等。此外,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课程模式也持续优化,实际教育中兼顾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并同步充实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系统。同时,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形成跨文化思维,使其能够在汉语学习中发现文化智慧。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兼顾更是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的兼顾。[3]我们参考全球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承教育,不断细化文化知识,并通过对话融通的方式,筑牢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根基,在教育中坚持做到与时俱进,以先进文化传播理念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策略

(一)明确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相促相融的教学理念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应从多维度对文化传承价值进行认识,并协调好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始终存在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的争论。部分学者认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点应围绕语言教学展开,对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应适当削弱。通过对文化传承价值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必须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这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要求。语言并非简单的表达,语言的形成必然有文化元素支撑。因此,必须创新汉语国际教育理念,认识到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相促相融的关系,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实现更准确的语言表达。若汉语知识的学习与文化脱轨,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必然会下降。文化传承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关键内在,要创新汉语国际教育理念,应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二者融合,坚定文化传承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主轴地位,科学应对文化传承中面临的问题,以相促相融的理念去合理规划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内容,并正确宣传中华文化。

跟随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步伐,透过汉语教育的实况去抓住文化传承的本质,提高预防意识,抵制文化传承中的恶意曲解,以语言教学为基础,端正文化传承态度,制订完善的汉语教学策略。针对文化传承中面临的阻力,汉语国际教育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语言力量,推动文化传承工作,凝聚文化传承力量,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借此夯实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承基础,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文化的传承以及创新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二)凸显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价值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策略的创新应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巩固文化传承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价值的体现,可从多种角度实现,如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等。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全球文化交融环境下,各国不断探索文化交流路径,借此来提高文化影响力。[4]我国应构建以汉语国际教育为中心的文化传承体系,并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凸显文化传承中语言教学的作用;扩大文化传承范围,利用文化传承体系制订汉语国际教育计划,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同时,巩固国家的文化地位;借助文化传承价值的凸显,提升国家在全球的文化竞争力;挖掘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价值,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寻找更务实的方法,加快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三)科学设计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交流活动

文化交流活动的设计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我们应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况,设计文化交流活动,并巧妙融入中华文化元素,以此来增加汉语交流机会。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讲座为载体,汉语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将单向输出升级为双向交流,根据学员的需求灵活调整,借助影视、音乐等媒介,打破传统汉语教育定式,消除其他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偏见。[5]借助故事交流活动平台,与其他国家文化互相交流,真正做到相互理解,并对文化进行宣传。

某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活动以“学农与非遗文化手工制作”为主题展开设计,由教师带领学员参加学农劳动,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并对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重点学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赏和与专业人员交流,学员们加深了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瓷器、敦煌壁画以及传统服饰造型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汉语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活动中,邀请专业研究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现出的高超技艺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等进行讲解,这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活动的文化交流与实践环节,学员们相互合作尝试“非遗”手工制作,如中国结、剪纸、团扇等。实践期间,学员间相互交流沟通,探索不同技艺的文化价值,有效渲染文化传承氛围。文化传承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改变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文化课程的刻板印象,并在实践探索中巧妙传承中华文化,从而取得理想的文化传承效果。

(四)拓展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创新要在认识文化传承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对传承与教学方法进行拓展。文化自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当代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融入文化元素,鼓励各国文化交流,在文化碰撞中传播中华文化。

1. 巧妙融入地域特色,丰富汉语国际教育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承,可巧妙融入地域性元素,以此充实汉语教育体系。精选地域文化,结合汉语教学任务,形成深厚的文化传承体系,从中体现文化精华,对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地域特色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融合体现出明显的广博性特点。我国有56个民族,因为地域与民族习俗的差异,民族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尤为明显。地域性文化的加入可以拉近汉语国际教育中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又为汉语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助力。

皖南地区举办的“汉语国际教育文化节”,以汉语国际教育为中心,融入皖南地区的特色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参与活动的师生人数大于500人,活动分别设置了不同主题文化模块,如皖南山水、中西书法、音乐碰撞、建筑民居、茶饮文化等,在地域性特色文化的交流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活动节目中包含古典舞、传统乐器表演等,其中传统乐器表演将民族乐器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呈现出焕然一新的表演效果。黄梅戏、新疆舞、蒙古舞等不同地域、民族節目轮番上阵,将汉语国际教育博采众长的优势充分凸显,既展现出地域性的文化特点,同时又对文化传承的兼容并蓄进行了诠释。此外,结手绳、剪纸、投壶、字谜等文化互动游戏的设置,帮助学生在巩固汉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这些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活动也设置了“汉语桥”游戏,通过趣味性的抢答游戏,扩充学生的汉语知识。借助地域性特点开展汉语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友好交流的机会。

除以上活动中的方式外,汉语国际教育地域性文化融入也可根据教学任务制作文化宣传片,以地域性文化传递中华文化价值,展示民族魅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

2. 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巩固文化传承基础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是对文化传承的有效巩固。作为文化宣传与传承的重要形式,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须建立在中华文化多元化、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认知基础上。为取得更理想的文化传承效果,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必须以全新教学理念去创新教学手段,增加趣味性教学环节,统筹规划语言教学与实践教学,对中华文化传承进行纵向延伸。[6]有关部门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对汉语国际教育流程进行优化,并整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文化资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文化知识,选取代表性的汉语文化作品,例如,学习四大名著时,教师可搭配相关影视作品,增加汉语知识的立体性,拓展文化传承途径,提高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承水平。而在戏曲文化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京剧表演任务,提前准备与京剧相关的物品,讲解京剧中的传统文化,播放京剧表演视频,帮助学生对京剧四要素的理解,安排学生学习并表演京剧曲目,进一步体验戏曲文化,借此达到文化传承与汉语文化教育的目的。

(五)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文化传承的实现,需要教师团队的支持。教师团队能力的提升能更好地讲解语言知识,并传授中华文化。教师团队必须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以自身为中华文化传播桥梁,对其进行有效传承。因此,有关部门要基于《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对教师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构建完善的培养与考核机制;健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团队的评聘指标,打造专业培训平台,多方面强化教师团队的能力;积极创新对教师团队的培训模式,并提高培训方案的规范性,使教师能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不同任务,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提炼教学经验,探索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完善教师团队评估体系,壮大教师队伍,针对性进行师资筛选,对不达标的教师继续进行培训,保证专业性。此外,还要加大信息技术教学培训力度,帮助教师团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尤其是近些年,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实际教学中电子化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多。[7]汉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团队必须改变文化传播理念,借助电子设备搜集汉语文化教学资料,并激发其教学辅助作用,高质量完成汉语国际教育任务,为文化的有效传承做贡献。

四、结语

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与教学策略创新的研究,笔者对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责任、意义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体现,以汉语国际教育为载体,多维度传播中华文化,可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影响力。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策略的创新,是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创新教学策略需要借助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相促相融的教学理念,制订更完善的文化传承计划,并科学凸显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承的价值,组织设计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为汉语文化的应用与传承创造有利条件。此外,积极打造专业汉语教育团队,端正文化传承态度,增强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承能力也是创新教学策略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春艳.秉历史使命 持文化传承——“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推广”[J].侨园,2020(10):6,8.

[2]边昱竹.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J].科技资讯,2020(17):255-256.

[3]乐守红.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大学文化传承的价值与创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9):30-34.

[4]陈澜.“以学生为中心”的“比较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2(1):51-59.

[5]陆方喆.基于项目的汉硕文化类课程教学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5):30-35.

[6]刘亚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案例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7):135-137.

[7]杨晓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国籍研究生的中华文化课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6(4):54-57.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承创新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