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乡味融入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策略探究

2024-04-18 06:39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方言乡土家乡

林 月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乡土风情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独特的课程资源,构建学习乡土风情资源的任务群和活动,则会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渗透乡音风韵,传递家乡情怀

(一)觅乡音,听乡音

语言学者认为,全国各地的方言都是珍贵的活化石,但是却慢慢地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淡出。方言的消失从长远看,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用语的消失,更是一种文化载体的毁灭。小学生大多以普通话为日常用语,但对家乡的方言并不陌生。

在小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是很常见的,家中的祖辈或许不识字,但都能讲流利的方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积极识字,和长辈互动。例如玩一玩“我是小小翻译家”,教教爷爷、奶奶汉字正确的普通话发音,也间接地从老人那里学学正宗的方言发音,这不正是“没牙吃豆腐——正正好”(福州话歇后语)。

(二)教乡音,学乡音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教学固然要摆在首位,但地域方言也富有生命力,其中也不乏优秀的语言。课堂上,教师恰如其分地穿插一些方言教学,引起学生对家乡文化元素的关注。如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可设计一个“学说家乡话”环节,一年级教材中出现很多认识事物的识字小短文,引导方言讲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学习一下家乡话,学生们也乐于开口。

像统编版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中对“吆喝”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情境,让小学生化身小老板,用家乡话演一演卖菜、卖鱼的情景,学生们也乐于运用。

学生在学习方言的过程,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个别学生从中发现家乡话的小趣点——属于福州话中特有的倒装词,比如:客人读作“人客”,母鸡读作“鸡母”,哑巴读作“巴哑”。小学生爱说叠词,而福州话中也有一种叠词:骨说成“骨骨”,瓶说成“瓶瓶”,角说成“角角”……学生在学说家乡话中领悟到乡情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会更加热爱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调研时,一句亲切的福州方言“七溜八溜,不离虎纠”,既押韵又有趣。乡音是有魅力的,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融进乡音,是可以传递一种家乡的情怀。

(三)识字卡,乡土化

教师经常会用生字卡片,提升小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入学前已经认识不少生字,如果课堂上一直呈现普通的生字卡片,久而久之,教学效果也会下降。教师可在自制生字卡片时加入方言土语,如正面是规范的汉字,再配以图案,背面则是方言的发音或者谐音,既增加识字的新鲜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学习的乐趣。

鼓励学生把身边见到的乡镇名、街道名、路牌等加工成趣味生字卡片。例如模仿地理拼图,发挥想象力,把家乡的乡镇名拼凑成一幅作品,为缤纷课堂添加了不少色彩。

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渗透乡土文化,汲取人文资源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生活对语文课程提出的要求,注重实用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从这个视角出发,重新构建课堂教学。

(一)课前导入,就地取材

例如一些学校的课前特色迷你课程开展多年,自实施以来,形式较为单一,多是读古诗、读儿歌等。如果在迷你课程中融入乡土气息,拓展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实用性内容。如认一认自己所住小区的名字,自我介绍来自哪个街道社区;说一说家中老物品的历史,感受岁月的沉淀之美;听一听自己家乡的民间故事;看一看宣传家乡的纪录片……

这样,单调的课前迷你课程就饱满了。在“说一说家中老物品”,就会有学生展示祖辈的劳动工具、做传统糕点的模具、祖传的磨刀石……这些物品既是长期积淀的历史,也是具有家乡特色的物质文化。笔者班上的某一学生祖祖辈辈靠制作鱼丸为生,在上完《中国美食》第一课时,他特意录制了一期手工鱼丸的制作过程,在第二课时课前展示,并模仿舌尖上的美食进行解说,实用性的阅读与交流建立在这样真实的场景中,教师及时跟进指导,学生也乐于分享,一举两得。

(二)课堂拓展,不忘故土

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有乡土特色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把本地史料作为辅助教材。比如教学《后羿射日》时,拓展福州本土的《金刚腿故事》《田螺姑娘》。在二下《画杨桃》教学“审”生字时,拓展福建省历史上的闽王“王审知”,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接续千百年的文化传承。

具体可感的家乡景物更能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共鸣。例如:一上教材识字课文《大小多少》,在教学“鸟”字时,教师会相应拓展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笔者所在的城市就有一处湿地公园,也是一个观鸟胜地,因此,在认识“鸟”字后,伺机播放家乡公园鸟儿展翅飞翔的画面,接着拓展认识家乡常见的鸟类。教学“大街小巷”,教师选取家乡的街巷图片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拓展立足家乡地域,挖掘家乡特色,也使故土乡情深入学生心中。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第一学段学习要求,围绕“爱家乡”“知家乡”等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教师推荐学生从单元主题出发,整体规划,巧妙地把视角聚焦于家乡元素。

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中识字,围绕传统文化,安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以完成“拥抱闽都文化”为学习总任务,以五个小任务呈现这个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小任务既切合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又渗透、整合了家乡的人文资源,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大。学生结合阅读收获创作了《福州谣》《家乡谣》《校园谣》《班级谣》等小练笔,在仿写《神州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意表达,成绩喜人。这样的小练笔绽放出浓浓的家乡情,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生活的多姿多彩,也增添了对家乡的热爱,而这个小练笔的仿写,也成了这节课的最大的亮点。

让学生设计自己家的晚餐,点评展示后,学生惊喜地发现:大街小巷的锅边糊、回味无穷的酒糟鱼、颗颗弹跳的鱼丸……家乡的美食数不胜数。通过师生交流,学生很快总结出我们的家乡原来是个鱼米之乡,餐桌上有鱼有肉,人民生活十分幸福。

为了完成《“厝”的故事》手抄报这个任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先是走访了家乡的古厝,和家长共同上网查阅资料,明白了“厝”是闽南语,指的是房子。这个小任务让学生看到家乡景象,感受“汉字”文化,加以糅合,内化呈现为一张手抄报。

泱泱中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饮食文化、民风民俗、风景名胜、俗语农谚等,利用任务群渗透家乡文化,并加以整理,使学生的阅读具有系统性。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指出:“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事物去发现奇妙之处。例如二下写话《我的小问号》教学,教师出示福州的常见“榕树”图片,市民喜欢的市花“茉莉花”图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由表达。学生先是提出“茉莉花为什么是白色的”“茉莉花的为什么这么香”等浅显问题,接着,教师展示搜集的茉莉花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于是“茉莉花怎么制成花茶”“茉莉花枕头有什么妙处”等问题给了学生更广的交流空间。

三、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开拓思路,采撷乡土资源

(一)立足乡情资源,提炼共同的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内容(第一学段)中提出:“在班级、学校或家庭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根据任务群要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时可这样营造学习情境:在课前融入美术《回家的路》——找找看,你们认识回家路旁的树吗?课中,再结合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的纪录片,介绍了福州“榕城”名字的由来,欣赏森林公园中的榕树之王,最后设计“为校园或小区的树木贴上植物名片”“观察身边树木在秋冬的变化”“和父母一起种下一棵小树苗”“小组合作完成一张创意树叶贴画”等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两项完成。

(二)采撷乡土资源,多创设学科融合的情境

构建跨学科学习的背景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熟悉各学科的教材,以活动为载体,多方位渗透乡土资源。

1.语文+美术(校园、班级美展)+乡土资源

第一学段的学生特别喜欢美术创作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作品、书法等方式展示了家乡的风采。例如:《印象长乐》画展中,有个学生就创作了一幅郑和与海盗大战的图画,孩子的创作灵感则是来自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二年级上册《拍手歌》介绍了很多鸟类的名字,教师巧妙设计一个作业《闽江中的鸟》,学生们用稚嫩的画笔或多彩的黏土展示了鸟儿的可爱,让班级的画展大放异彩。

2.语文+道德与法治+体育(阳光骑行)+乡土资源

围绕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开展游学课程,让学生们为自己家乡拉票,设计宣传语……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孩子们在家乡的道路上骑行游学,从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去汲取学习的灵感。利用学生爱吃爱玩爱打卡的特点,布置特色的小组作业,“打卡家乡十大美景”活动,为家乡的“鱼丸节”设计广告词等。在学生乡情知识搜集的基础上,指导他们选择材料编辑成班级特色作业,利用班级的文化墙报,展示家乡的风采。

3.语文+科学+乡土资源

围绕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关心天气”,语文教师和科学教师共同布置学生收集家乡的气象谚语,学生通过上网、询问长辈等方式收集了很多当地的谚语,并在语文园地展示、评价。摘抄部分谚语:(1)阿蛴叫,荔枝红。客鹊叫,掼火笼。(2)一雷打九台。(3)六月风台生就九囝,七月风台无回南(“风台”就是台风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对谚语感兴趣的学生,收集扩展本地的土味谚语或俗语。如:金山银山,不如一扁担。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跨学科学习有意识地把学生学习领域扩展到日常的生活场所,“吃故乡菜,知故乡事,做故乡人”,用本色本香的乡土资源滋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不但知道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也知道家乡的“乌塔”和“白塔”。

乡情文化资源好比一朵茉莉花,芳香满枝头。以“任务群”为导向,有目的地渗透乡情乡味,在低年级学生的心中,播下传承家乡文化的种子,形成独特的文化感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方言乡土家乡
方严的方言
方言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