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普惠金融是满足当下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旨在强调为传统金融领域所忽略的对象公平地提供金融资源,充分便捷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缓解融资约束,促使中小企业发展,进而促进就业。中国国内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以通过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通过乡村振兴政策促进创业三个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就业增长。同时,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就业面临的相关障碍也日益突出,文章针对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就业的障碍,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企业 就业增长 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123-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战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了巨大进步和成就,高质量地实现了适龄人口的就业。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时代需求,对于就业提出了新的部署,明确就业优先战略要求,确保就业工作稳定持续进行,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能否处理好就业问题、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关系到民生根本,深刻影响到国家社会正常运行与发展。
就业问题的解决以及高质量就业的实现离不开中小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在我国的就业结构中,中小企业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同时带动农村创业,改善农村就业结构,促进非农就业。在传统金融领域中,金融发展可以对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统筹资源配置起到了有效作用,很大程度缓解了企业金融压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增加就业。然而,中小企业在传统金融中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尤其是对于偏远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自身具有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缺乏与大型企业相比足够的信用保障,难以通过传统金融资源风险评估,再加上传统金融融资渠道复杂和传统金融资源的有限性,容易被传统金融机构忽略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往往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的困境,在传统金融中处于被动地位,这将极大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升级,阻碍就业增长。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不断发展,为满足当今经济金融需求,数字普惠金融全新服务模式诞生、实施与普及,中小企业成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对象。数字普惠金融以多样的产品类型、高效的金融服务和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结合互联网高速信息网为中小企业提供短平快、一站式融资服务,及时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为中小企业扩张提供助力,促进就业增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进一步扩张到边远地区,为“长尾人群”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改善非农就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就业增长。
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和现实状况,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就业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负面作用。针对征信系统和监管系统不完善、劳动力技能与企业需求冲突和教育失衡妨碍数字普惠金融普及等主要障碍作出具体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二、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就业增长的证据
(一)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增加
根据金融深化理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就业增加。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较低融资成本、便捷融资渠道和多样金融产品等特点,可以高效率深覆盖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中小企业金融可获得性增加,信贷结构改善,中小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张,对于员工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促进就业。当企业发展扩张时,首先影响企业绩效,随着企业绩效的不断升高,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需求,促进就业。同时,个人投资者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获得金融收益,提升自身技能,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就业增加
数字普惠金融间接影响中小企业就业增加体现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创新已经超越物质资源成为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技术创新不仅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更是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缩小技术差距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比例占到了70%,但是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中小企业往往无法获得充足金融资源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数字普惠金融弥补了中小企业创新研发金额的不足。充足的技术创新促使中小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由单一型企业向复合型企业转变,增加了企业存活率,对于就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的产业结构优化,新增产业线不仅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更对劳动力供给质量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就業。
(三)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增加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经济发达,金融获得性强,然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一直是传统金融所忽略的区域,东西部和农村城镇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加剧。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前往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加剧,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和金融获得性降低,然而,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则出现劳动力富余导致就业困难等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落后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以及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度更广深度更深。同时,数字普惠金融根据地区经济生产特点,创造全新产品,扩大内需,推动农村供给侧改革,进而激发出中小企业在西部和农村地区创业,农村企业和农村电商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进而增加了劳动力需求,使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劳动力回流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拼多多首创“农地云拼+产地直发”的模式,联系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惠及1600万农业生产者,其中36万来自脱贫地区。农村电商数量逐年增加,占比维持在70%。
三、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就业问题研究
(一)征信系统和监管系统不完善
首先,中小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经营规模小,较为依赖当地的经济需求,生产经营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影响,缺乏对中小企业匹配有效的系统性风险和信用评估系统。
其次,金融系统内部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没有对于中小企业一致的放贷标准,导致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困难。中小企业没有传统大型企业完整规范的年报,信息公开不透明不及时,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银行只能采取线下进行详尽调查,避免虚假信息以及骗贷的发生,但是此举必然增加放贷成本,导致金融融资时间增长,信贷风险增大。同时,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农产品以及产品价值不高的小商品,无法满足银行质押品的要求,获取金融融资困难。
最后,金融系统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管系统。数字普惠金融作为较新领域,有很多潜在问题还未发现,监管会出现漏洞和盲区,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出现了骗贷的行为。当出现负面事件的时候,金融系统为了避免风险可能会出现惜贷的行为,监管系统的完善也需要时间,这就给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更多的成本和风险。
(二)劳动力技能与企业需求冲突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研发投入金额不足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使企业变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很多中小企业开始进行机械化生产,但是,大规模机械化必将导致人工被机器所替代,企业不再需要大量员工进行生产活动,就业率下降,此种现象被称为技术性失业。
其次,目前我国大部分劳动力为中低型技能劳动力,对于很多中低型技能劳动力可能无法适应机械的使用并且缺少技能培训,没有操作机械相关技能的能力因而不满足企业需求而被淘汰,此种现象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最后,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中小企业对于员工要求也再进一步提高,但是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数中低型技能劳动力无法满足企业要求,导致企业出现用工荒的问题,就业率无法提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越来越看重技术创新,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大,但是创新型人才薪资要求较高,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导致人才缺失,中小企业丧失竞争力,有较大的可能性被市场淘汰造成员工失业。
(三)教育失衡妨碍数字普惠金融普及
经济发展不平衡会直接影响教育失衡,这就导致我国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对于金融经济的基础知识了解更少,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排斥性。很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对于先进技术和全新概念的接受度不高,无法对数字普惠金融概念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无法主动寻求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帮助,依旧依赖传统信贷模式,缺少及时的融资渠道和创业平台。前几年,民间融资的“爆雷”现象层出不穷,更加打击了中小企业经营者对于金融服务新模式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性。然而,數字经济的时代,脱离了“数字”,就会被时代淘汰。
四、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征信和监管系统
首先,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及监管机构、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等主体应多元合作,共同打造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用好“税企银”互动平台,明确征信标准和考核标准,完善信用机制和公开财务信息。建立中小企业和银行线上信贷平台和信用大数据库,简化信贷流程,线上提交资料,共享信用信息。
其次,鼓励大型互联网电商企业发挥自身影响力,结合“税企银”平台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阿里巴巴和京东根据目前已有的信用评估体系重点服务于入驻平台的中小企业,根据信用评估和后台交易情况,利用真实的财务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融资,开拓融资路径和减少融资成本。
最后,完善监管系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降低潜在风险,保障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良性发展。(1)行业内部要有自我审查机制完善自我监管;(2)行业强化与政府相关部门多元主体合作形成有效的监管系统;(3)政府不仅要完善法律法规,更要有高效的执法系统,在法律层面实现风险控制。
(二)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指导中小企业创新
我国大部分劳动力属于中低型技能劳动者,容易面对技术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风险,一方面应当注重对于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来满足企业需求避免失业风险。(1)政府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消除职业歧视,为企业培养充足的技能型人才。(2)政府加大对于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工作,设置全新实用技能型课程,加强考核工作。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对创新的深刻认识,没有明确创新方向,进而导致浪费研发资金对企业形成负担。(1)政府主动上门宣传最新的政策,在政企服务平台滚动播放最新政策,指明发展方向。(2)政府聘请专家开办座谈会,召集经营者解疑答惑。
(三)加强金融知识培训,消除教育失衡
数字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准入门槛,加强金融知识培训,消除教育失衡,使更多的人可以跟随时代参与数字经济活动。(1)增加中小企业和偏远地区的通信设施的建设,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减少信息延迟和信息不对称。(2)开设基础金融培训班,积极宣传科普金融知识,减少知识盲区,增加对于知识获取的主动性。(3)积极宣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鼓励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并给予奖励。(4)开展多样性金融防诈骗活动,例如宣讲会、演讲比赛、主题公园等,组织企业参与防诈骗实习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增加反诈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
[2] 洪培丹,丁诗音,傅嘉辉.服务业技术进步对企业就业的影响研宄——基于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现代商业,2021(25):57-59.
[3] 王光栋.技术进步与地区就业增长——对中国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地区差异及对策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241-242.
[4] 何燕,李静.授人以渔: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就业机制[J].消费经济,2021,37(03):69-79.
[5] 张梨花.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贷联动融资分析[J].财会通讯,2020(20):148-151.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作者简介:宋梦醒(1997—),女,陕西延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金融专硕在读研究生。]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