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霞
沈丘县思源实验学校结合新课标要求,积极探索新的适合教育大环境、符合教育教学新形势的教学模式。学校结合教学实践,反思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现阶段本校学情的教学模式——“生命课堂四步六环节法”。该教学模式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重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我们还认真研究各地的课改模式,仔细甄别,领会其实质内涵,结合本校实际,整合出了“生命课堂四步六环节法”教学思路,“四步”即导、究、展、练,“六环节”即“导入新课,出示目标—设计问题,引导自学—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个人展示,点评质疑—巧设练习,当堂训练—延伸拓展,归纳总结”,下面对该模式作具體阐述。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生成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桥梁。新课标中的潜在要求是设计情境化的导入。情境设置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要看能否驱动学生深读文本,发散思维深入阅读,实现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可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个目标是极易流于形式的——有限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理解“思维”一词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传统教学由标题中的“思维”和“跨越”切入,促使学生到文本中寻找语句的做法,尽管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有整体把握,却无法使他们感同身受。为此,学科组在集体备课时,教师会设计多种情境的导入方式,为学生创设更有利的学习氛围。如七年级上册第21课是寓言故事,所以可以用3个游戏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分别是“开火车说寓言”“看图猜寓言”“根据线索析寓言”。这样的导入寓教于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教师要在关注单元目标的同时设计课时目标,目标设计要明确、简洁、可检测。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师可设计如下单元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学习鉴赏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2.朗读诗歌,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及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尝试小诗创作。然后,教师再根据课时不同的教学要点设计相应的课时目标和任务。
设计问题,引导自学
新课标告诉我们,学习任务也应该是有层次的、系统的。零星松散的课堂培养不出学生系统的语文思维习惯。所以,教师应该扮演好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倾听者、学习活动的推进者等角色。如教师以任务驱动展开《土地的誓言》教学,课堂教学共分成三个任务:走进这方土地——取景,读懂这些画面——特写,点燃这种情怀——配音。最后以学生全体朗诵《少年中国说》收束全文。
在引导自学这个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设计的问题。学则需疑,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欲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才能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作为新课标确定的学习方式之一,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间的互相性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耐心引导,巧妙点拨学生的解题思路,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小组间的思维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同时也锻炼学生敢说敢做的气度。如何向同伴发问、如何应答、如何倾听、如何点评、如何总结等,都应该建立相应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习有礼、有序、有理地展开。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实现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着力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任务带动学习、驱动学生在探索中寻找快乐。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始终是一个主线任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再生成,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效果,并借此提高学习成绩。
个人展示,点评质疑
学生在组内完成合作交流,并整理出问题的答案要点后,每个小组就安排组员进行班级板演,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再让小组安排学科长或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上黑板组织并陈述答案的要点,共同完成展示任务。一方面,给予学生均等参与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汇报的时候,教师让每个小组的潜能生先汇报,然后再由小组内的组长、学科长进行补充,最后在班级内质疑评价,反复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潜能生的展示汇报能力得到了提高,组内的中等生和优等生也学会了怎样与潜能生合作,“培优扶弱”的方法使班级展示汇报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巧设练习,当堂训练
课堂训练习题,要从基础知识出发,紧扣本课中的重点,尽可能涉及课时的所有知识点,注意层次梯度。课堂训练习题,是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是指导学生自我检测的一个“检验棒”。
课堂训练不仅能对学生的当堂学习成果进行反馈,还能帮助教师全面把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从而使教师迅速了解学情,对教学中的遗漏点及时做出补充。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调整设计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梯度练习。
课堂训练在设计上要注意时效性。习题的设计只注重题量,忽略课堂时长,无形间就会使课堂过分饱和,丧失当堂检测的意义。教师设计习题时关注时效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还可以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高效完成本节课任务。
习题的选择应多样化、个性化。教师可设计选择、列举、材料分析、阅读等内容,从中招考试题型出发设计,多方面训练学生,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延伸拓展,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是立足课文基础,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加纵深的理解,抑或是对作者的情感、作者本人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教师力求把单篇课文上出“大单元”的格局和气象,让学生读一篇知一类文体的阅读方法,欣赏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不断拓展文本的解读空间,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以《陋室铭》为例,教师教学时首先用刘禹锡的朋友圈激趣导入;接着带领学生先重点关注文学常识,有效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翻译文言文片段的能力;然后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最后通过与作者对话来体悟刘禹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
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传统的主题总结,还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线性结构总结,都是将知识系统化的一个过程。所以,总结也可以以学生收获了什么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知识的再次梳理、巩固。
以上就是对学校“生命课堂四步六环节法”模式的解读。自从我校采用该模式以来,教师从课堂中解放了出来,学生从“听讲”的舒服模式切换到“互学群学”的烧脑模式。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成长无关,而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大课改研究力度,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下,只有不断创新,勤于思考,不遗余力地在探索中解决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方法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才能更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