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2024-04-18 04:21王广香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数学策略

王广香

【摘 要】  随着新课改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成为教学课堂的重中之重.深度学习是一种帮助学生透过书本表面,渗透知识本质的学习策略,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应创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素养.本文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和互动问答等多种课堂模式,对如何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对初中数学的探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  深度学习;初中数学;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高质量人才的要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渗透书本中知识的本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挖掘知识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  重视学习目标,促进深度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了解本门课程的目标,通过课程目标主动探索知识内容,帮助形成良好的知识架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刻板教育,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方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知识吸收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中的深层含义,使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脉络,从所学的基本知识出发,探索深层知识中所蕴藏的逻辑关系,从而发掘出知识的本质,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自身薄弱项,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加深深度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有理数》为例,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整数、分数或有理数,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师生互换教学法,帮助学生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有理数的概念,通过学习有理数,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深度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质量逐步提升.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制定学习目标,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含义,而后开展“一日教师”的课堂活动,使学生通过扮演教师主动探究学习目标,明确课堂内容,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上前授课,通过自主讲解加深对学习目標的认知,其他同学作为学生,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进行自省,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动力,促进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大多数学生在讲解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知识中所蕴藏的逻辑关系.通过师生互换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2  结合学生需要,设计教学重难点

设计教学重难点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教学重难点可以使学生快速地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区分本门课程的重难点,进一步确立教学的落脚点.教师在设置教学过程的重难点时,应结合学生的在学习现状和理解能力进行适当调整,将趣味性和通俗性融入教学课程当中,针对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教学任务,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能力,学会主动挖掘知识间存在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在逻辑、思维、创新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技能的提升.

例如  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应用一次不等式的变形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在教师传授完基本知识后,为学生出示例题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在学生解题期间,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解题步骤,总结大多数学生在解题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解题步骤.而后,教师通过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需要转变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可以对简单的不等式进行求解,在确保学生掌握此类知识点后,加深学习难度,鼓励学生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深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逐渐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的重难点,促进深度学习的提升.

3  设置互动问答,建构深度学习课堂

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学生在欢快、自由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思维,加深深度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互动问答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用的手段,通过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在问答中形成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创新师生问答方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答方式或游戏进行趣味问答,增添良好教学氛围,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新型教学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从而快速提升学习能力,促进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认识三角形》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实现高效深度学习.首先在教师对三角形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接龙“快问快答”并提出基础知识问题:“什么叫角平分线?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哪几种?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位置是怎样的?”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形成深度理解.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初步增加提问难度,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在问答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如“击鼓传花”等接龙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游戏中掌握知识,并逐步增加提问难度,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可以举办“师生抢答大赛”,开展师生问答活动,通过师生轮流出题问答的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添了课堂的欢快气氛,将枯燥的基础知识变为有趣的问答活动,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的深度提升.

4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模型思维

在现代教育手段中,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教师与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将所有的知识结論全部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带领学生有效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推测.大胆求证,在讨论与实践中得出完整的知识理念.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难度较高的问题,使每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推测,并通过破除障碍、掌握方法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模型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  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程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直观形象的思维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图像通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性质以及图像形状的理解,并为学生展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图步骤,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交流的过程,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从而提高分析能力以及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投影设备,将书本中的解题步骤和知识点展示到学生面前,让课堂不再局限于“一人一书”的单一授课形式,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师和知识上,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散性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请找出对称轴,并说明你的猜想.”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使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利用信息技术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身深度学习能力和模型思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  丰富教学活动,优化学习条件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丰富教学课堂,结合所学知识开展“沟通交流会”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走出原有的教学框架,将理论知识以更加平和的方式展示到学生面前,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沟通交流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会表达、倾听、辨析的能力.教师只有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薄弱点,丰富教学的环境的多样性,才能为学生创建更加富有趣味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状态下实现深度学习,实现由简单的基础知识学习向深层次的理论学习进行转变,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得到发展,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条件,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

例如  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探索三角形的相似条件》课程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会”将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并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本节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使学生通过沟通交流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可以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以此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在学生对本节课程中的基本内容基本明确后,教师组织进行“沟通交流会”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步骤,带领学生在平等地交流中学习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同学互助的形式,组织学生将这堂课中每个学生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写下来,由其他同学帮助解答,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以此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为学生形成高效、平等、沟通的数学课堂,优化学习条件,从而发展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提高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学习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师生问答、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及发展学生学习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等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的应用迁移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推动初中生的数学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初中生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范茜.深度学习能力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0):107-108.

[2]陈晶晶.深度学习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6):14-16.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初中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