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达标理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4-04-17 13:30王春艳谷丽丽连梦鸽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6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血管依从性

王春艳,谷丽丽,连梦鸽

(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 河南平顶山467000)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多以前胸阵发性、压榨样胸痛为主要症状,病因主要与遗传、生活方式、血脂水平等有关[1-2]。心绞痛症状可持续发作3~5 min,诱发因素多见于冠状动脉狭窄,因此临床治疗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够扩张狭窄的动脉管腔,改善供血、供氧情况,从而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3]。有研究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经PCI治疗的效果确切,但预后情况与患者本身的健康管理水平有显著相关性[4]。因此提示临床应加强对本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管理水平,维护PCI术后疗效,促进病情改善与稳定。近年来,临床引进互动达标理论用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管理,本研究为了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开展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2月1日~2022年2月1日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行PC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5];②经临床评估符合PCI治疗适应证;③精神、意识状态良好,能够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免疫、凝血系统疾病;②合并肿瘤、结核病或全身感染等;③有出血风险。将入选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65~71(68.47±0.62)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6例、糖尿病19例。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64~70(68.56±0.71)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8例、糖尿病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危险因素等,PCI的治疗原理、术后并发症等,讲解常用抗凝药物类型及作用机制;维护环境舒适,定期开窗通风。

1.2.2 研究组 采用以互动达标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①组建健康教育小组:选择5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和护士组成干预小组,先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家庭信息等并整理成档案,评估患者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等,总结对病情有影响的主要因素,在整个过程中充分采纳患者及家属建议,并及时记录。②明确互动达标理论的主要内容:干预小组成员召开小会,共同建立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目标,通过组内责任划分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相互作用影响的网络,联系线上、线下媒介,线上主要是创建网络社群,线下是以本科示教室或病房为中心开展沟通反馈。③具体干预措施:a.通过建立起的网络社群发布药物使用信息,包括常见抗凝药物、抗心绞痛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强调用药不规律的危害性,通过定时发布用药提醒监督患者按时服药。b.开展病房内、线上视频等方式的健康讲座及随访,普及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相关知识及PCI术后恢复知识,包括并发症识别、锻炼方式选择、膳食营养补充、心血管不良事件自救技能等。c.开展心理咨询,针对患者情绪问题给予针对性建议,并给予鼓励,告诉患者规律服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d.给予运动锻炼建议,对PCI术后恢复患者,建议日常开展有氧运动,如慢走、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频率以个体能耐受为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每周进行3次,每次不超过20 min。④干预后诊断与评价:干预后由干预小组回访患者综合健康情况,客观评价患者疾病管理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心血管疾病认知水平:干预后采用危险因素和预警症状知晓问卷评价,该问卷包括心血管事件发作症状、心血管事件发作时采取的措施、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知识认知水平4个维度,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0~1分,总分26分,得分越高代表心血管疾病认知水平越高[6]。②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后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估,包括不良嗜好、一般生活等内容,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135分,评分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越强[7]。③用药依从性:干预后参照宋亚兰等[8]研究中的依从性评价量表,满分20分,>15分为完全依从、10~15分为部分依从、<10分为不依从,依从率=100%-不依从率。④心理水平:干预后采用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问卷(HPPQ)测定,此问卷包括自主健康、无能为力、情绪不佳、社交障碍感4个维度,每项评分1~3分;无能为力、情绪不佳、社交障碍感得分越高代表心理状况越差,自主健康得分越高代表心理状况越好。⑤生活质量:干预后随访3个月,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此量表包括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等内容,共36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总分18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9]。⑥护理满意度:干预后参照朱玲[10]研究中的满意度评分进行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血管疾病认知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心血管疾病认知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2.3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例(%)]

2.4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分,

2.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2.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合并固定性冠脉严重狭窄,在此病理基础上由于情绪激动、劳累等因素影响,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1]。临床治疗可采用药物或介入手术的方式,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预后,例如阿司匹林能够通过调节血脂水平,有效降低心血管损伤风险,预防效果显著;介入治疗主要是PCI通过药物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扩张病变血管,从而改善缺氧、缺血症状,优化患者预后情况。由于冠心病心绞痛与患者基础合并症有很大关系,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损伤心血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冠脉狭窄发生率,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病情进展,在相关病因与影响因素中,患者自身健康管理水平占重要地位[12]。有研究认为,PCI治疗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患者自身健康管理有关,因此临床应重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与病情监测的力度[13]。

互动达标理论采用包括个人系统、人际间系统及社会系统在内的开放系统结构,强调患者与医护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有效地建立医护、患者及家属三方之间的联系,避免传统健康教育中单向输出的弊端,从而提高临床干预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疾病知识问卷得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用药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及病情管理水平,促进了日常用药规律性,保证临床疗效及病情的稳定性。在干预过程中,互动达标理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建立线上+线下沟通联系网络,结合干预目标及规划,对患者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加强患者、医护人员等多方沟通反馈,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管理现状及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双向反馈,有效弥补了临床单向健康教育的不足。

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患者中接受度较高,且对于病情的综合改善效果显著。在具体干预过程中,通过药物信息的发布、组织疾病知识讲座、心理咨询、运动建议几个方面,能够给患者提供科学疾病管理引导,帮助其更多地了解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用药知识,增强其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运动训练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意义在于有效适当运动锻炼能够提高心脏耐力,改善呼吸状态,促进病情进一步好转[14]。因此,在研究组干预中建议患者每周进行固定频率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运动训练习惯,促进心肺功能的改善,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研究组无能为力、情绪不佳、社交障碍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水平。在心理上,部分患者可能因病情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在用药周期中表现出消极姿态,不利于病情改善与稳定。心理咨询能够针对这部分心理失衡的患者进行及时的问询和解答,提高其治疗信心,提高其临床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绞痛PCI治疗的患者中应用互动达标理论有助于患者恢复,提高健康管理水平及依从性,改善心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血管依从性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