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芳,练志梅,沈巧芬,尤 月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江苏苏州215001)
气管切开术被应用于危重症需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危重症患者出现昏迷、呕吐、误吸等症状造成呼吸道阻塞,给予气管切开术可保障呼吸道通畅,降低病死率[1]。但气管切开术长期气管插管会增加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且拔管失败率为50%[2]。当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机体呼吸道丧失保护能力,易使病菌侵袭肺部造成感染、呼吸道黏膜脱落等不良反应,引起其他并发症,影响疾病治疗[3]。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形成长期或暂时的呼吸道,手术较特殊且对护理环境等要求较高,需加强护理难度,但当前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护理中,导致护理人员体能下降,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进而影响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4-5]。5E康复模式包含鼓励、教育、运动、工作、评估5个方面,且在重症患者中取得良好应用效果,降低患者再次入院风险[6-7]。2019年8月1日~2022年8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41例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实施5E康复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2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16年循证指南: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诊断标准[8]者;②出现分泌物滞留、气管异物等症状者;③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张力性气胸者;②合并低血容量休克、肺大疱者;③合并心肌梗死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39~69(48.56±1.52)岁;研究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39~70(48.75±1.57)岁。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符合本研究条件且获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者;②工龄≥2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②因个人因素中途退出者;③妊娠者。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名,分别对应护理两组患者。对照组男1名、女9名,年龄28~45(35.26±1.25)岁;工龄2~8(5.21±1.23)年。研究组男2名、女8名,年龄28~46(35.52±1.16)岁;工龄2~9(5.65±1.32)年。两组护理人员及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气道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1 组建气道护理小组 由1名护士长和10名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对整体护理流程进行培训、考核、抽查等,培训内容包括气管切开术气道护理能力、气管切开相关护理知识、模拟实践等,考核形式为集体考核,若考核不合格者重新进行考核并实施奖惩制度,10名护理人员主要负责落实护理内容。
1.2.1.2 气道护理 ①湿化护理:因气管切开患者失去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护理人员对该类型患者合理应用气泡湿化器释放4%氧气,同时根据患者口腔湿度增加减湿化接触面。②卧床护理:对卧床患者每2 h翻身1次,且给予叩背、排痰,避免坠积性肺炎发生,待患者生命体征及各指标平稳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直立站立训练,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增减运动量。③吸痰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气道护理,每3 h应用听诊器了解1次气道是否有痰鸣音,监测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若患者指标突然下降或升高,护理人员需调整吸痰负压15 mm Hg(1 mm Hg=0.133 kPa),并于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气,吸痰时间<15 s,每次吸痰时间间隔5 min,连续吸痰次数<3次。④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用复方氯己定擦拭患者口腔污垢,若污垢较难清除可应用抗菌膏涂抹,避免口腔细菌聚集。⑤气管管道护理:护理人员应用碘附等消毒液擦拭气管切开切口,且更换药物时确保切口周围皮肤干燥,同时观察患者切口有无感染,一次性声门下气管套管每28 d更换1次,金属气管套管每周更换外套管,金属内套管每8 h更换1次,连续护理7 d。
1.2.2 研究组 实施5E康复模式气道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组建5E康复护理小组 由1名护士长、10名护理人员组成。10名护理人员主要负责落实5E康复护理。气道护理、考核制度同对照组。
1.2.2.2 5E康复护理 ①鼓励:a.护理人员。护士长了解护理人员每日工作流程,根据工作量合理分配任务,同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护理工作期间的困惑、忧愁等。b.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表达内心情绪,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帮助,并引导与病房患者相互交流。②教育:a.护理人员。护士长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康复护理文献,制订适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内容,同时制订护理项目完成表、交接记录表等,定期抽查护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针对未完成者进行考核培训,若考核不合格实施奖惩制度。b.患者。因气管切开患者长期处于卧床休息状态,护理人员应用多媒体方式指导患者气管切开后注意事项及气管切开重要性,每次短于30 min,并与患者出院后保持联络,为患者制订出院后饮食运动计划,同时嘱严格遵循医嘱。③运动:a.患者。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早期康复锻炼,进行牵引推拉等规律性主动或被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嘱患者及家属每日进食后应用生理盐水漱口,保证口腔健康。④工作:加强监测患者肺功能、巡回次数、口腔护理等生命体征变化。⑤评估:入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基础资料(患病因素、临床指标、气管切开术术后注意事项)进行调查,评估康复、管理情况,采用集体例会方式进行讨论,了解患者肺功能、语言功能等恢复情况。
1.3 评价指标 ①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根据临床自拟护理工作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进行调查,包含团队协作(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工作协调性进行评分)、护理质量(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进行评分)、操作技能(人工气道管理护理完成度、交接工作)、理论知识(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气管切开术相关知识进行考核),各项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786。②不良反应:根据临床不良反应调查表,对比两组气管切开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含痰痂、渗血、套管气囊滑脱、黏膜脱落4个方面。③口腔健康:应用Kayser-Jones等研制的汉化口腔健康评估量表(OHAT)对两组护理前后口腔健康程度进行比较,选取口、舌、牙龈组织、唾液4个条目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口腔健康程度越好,各条目效度为0.900、1.000、0.850、0.800,Cronbach′s α为0.710,重测信度为0.811[9]。④肺功能:应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水平,包含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OHAT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OHAT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FEV1、FVC、PEF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FEV1、FVC、PEF水平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手术方式建立人工气道,促使呼吸管或气管切开管保持开放,是ICU常见治疗措施[10]。近年来,外科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患病复杂类型多变,患病期间患者出现昏迷、呕吐等临床症状,发病急、病情严重,多数患者患病后无法进行自主呼吸,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1]。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呼吸道阻塞常见措施,但治疗期间气管切开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影响治疗效果需配合临床护理,确保患者安全[12]。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提倡康复护理,认为康复护理在护理期间可控制疾病进展,常规康复护理虽然包含康复内容,但存在一定管理流程缺陷[13-14]。因此,针对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在临床支气管哮喘中应用5E康复护理模式,从鼓励、教育、运动、工作、评估5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全面性护理干预[15]。5E康复模式通过调节护理人员工作量,确保每名护理人员工作流程化,同时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技能操作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主动、被动训练,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能够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口腔健康、FEV1、FVC、PEF水平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通过评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应用生理盐水漱口,擦拭口腔会减少口腔细菌滋生。同时通过排痰、翻身训练,增加吸气肌肌力及耐力,提升呼吸道防御功能,促进咳嗽增加排痰量,提升肺功能。
综上所述,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5E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患者口腔健康程度,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肺功能状态,根据患者实际需求情况选择合适措施,并对常规口腔护理措施进行不断补充修复,提升护理质量。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且忽视各地区等级制度不同,具体应用价值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因此,在今后相关临床研究中,通过补充样本来源、扩大研究范围、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研究的真实性及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