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解下“世界音乐”课程教学范式创新研究

2024-04-15 20:12徐晶陈思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教学范式

徐晶?陈思

【摘 要】“世界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指在音乐形态构成和音乐文化内涵上具有显著民族特征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事项。从音乐是文化现象的角度出发,当音乐被置于社会的和文化的背景中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时,它才能被获得最佳的理解。文章从拓展音乐国际视野、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思辨、提倡音乐文化认同的视角出发,尝试构建以“文化理解”为核心的音乐课程教学创新范式。

【关键词】文化理解 世界音乐 教学范式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文化理解则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这是与本文紧密相关的理论依据。文化理解是对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领悟、领会、阐释能力。文化理解包括感悟艺术活动、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领会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理解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之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小学音乐苏少版课本中编入了世界民族音乐相关作品,其中“世界音乐”指的是世界民族音乐,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在音乐形态构成和音乐文化内涵上具有显著民族特征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事项。其音乐特征与生存环境、民间信仰密切相关,音乐意义能外延至音乐生活的历史与文化。因此,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当音乐被置于社会的和文化的背景中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时,它才能被获得最佳的理解。“文化理解”“世界音乐”“课程研究”是近年来音乐教育理论界热切关注的重要领域,研究论文不计其数,但将这几者结合并深入论述的研究且“落地”于课堂的并不多。本文旨在弥补此类研究“理论未满,实践未盈”的不足,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世界音乐”课程为例,尝试构建“文化理解”的音乐课程教学范式,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所在。

一、拓展音乐的国际视野

(一)“世界音乐”之旅

为深刻地理解不同的世界民族音乐,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音乐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树立平等音乐价值观念,南外河西一附小近几年以“玩美暑假小册”和“玩美寒假小册”的形式,不断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完成音乐教师为低、中、高年级分别制定的世界音乐之旅计划。例如,音乐之旅设计:低年级学生走近墨西哥,因为低年级学生对动画的喜爱,教师推荐欣赏了具有墨西哥风格的音乐电影《寻梦环游记》,并教会学生尝试用体态律动表现墨西哥民间音乐作品《草帽舞》,感受墨西哥音乐的特点;中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欣赏非洲代表性音乐、电影作品,探索音乐节奏,从而延展对非洲鼓的初识并制作具有非洲特色的非洲鼓;高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音乐文化经验,因此音乐之旅会更加强调理论性,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绘制与欧洲音乐相关的海报,还列举了诸多欧洲音乐的代表性乐器和部分欧洲音乐史,从而深入进行音乐与文化之间的解读。

(二)“世界音乐”主题汇报

以“世界音乐”为主题的学生汇报展示,使得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就如同学习语言一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具有世界民族音乐特色的独特氛围。学生能够尝试找到现有的乐器、器物,或自制小乐器实践世界民族音乐;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世界民族”音乐的舞蹈,掌握基本步伐,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编创,一起进行舞蹈表演;学生深入挖掘音乐元素,利用音乐特有调性进行旋律编创,进行创作展示;学生制作民族特色首饰、服饰,穿戴进教室,进行民间音乐传统和历史的讲解,通过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传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生自行组织小乐队,演唱外国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多元,加入自制乐器或者西洋乐器为歌曲增添丰富的视听效果;学生还用外文演唱作品,还原本土的音乐地方色彩。

(三)“世界音乐”特色项目

学校开设陶笛特色项目,以“世界音乐”为训练题材进行普及。选取世界经典名曲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德国民歌《听一阵阵歌声》、法国舞蹈音乐《康康舞曲》、英国歌曲《波基上校进行曲》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让学生从经典作曲入手,吹奏作曲,感受音乐作品。教师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分声部,并结合作品的音乐性,编排当地民族舞蹈,舞蹈动作的编配符合本土风俗的肢体表达,为作品增添了不一样的视听效果。除此之外,利用西洋乐器大提琴作为低音的伴奏,弥补了本土乐器的不足,让作品在保留原本音乐风格的同时,又有不一样的融合感。

(四)拓宽“世界音乐”课程实施路径

结合本课题的主题“世界音乐”,学校课题组成员从三个方面出发,分别是演奏、演唱、舞蹈,所用题材内容均来自世界民族音乐。学校开设“繁星陶笛团”,坚持“普及、提升、項目、特色”一条龙的小乐器进课堂模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练习世界民族音乐经典作品《康康舞曲》《瑞士山歌》等。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学校已参加过多次演出比赛,并取得多项荣誉。例如,在南京市少儿优秀节目选拔赛中荣获银奖、在建邺区第二届和第三届小乐器比赛中均荣获一等奖。除此之外,学校于2022年创设的舞蹈特色项目围绕着世界音乐主题展开,以《闲聊波尔卡》为背景音乐的舞蹈作品荣获建邺区中小学集体舞比赛二等奖。学校的“童星合唱团”也坚持以世界音乐为练习曲目背景,代表学校参加过省、市、区级多项演出活动,如江苏省“网运会演出”、南京市“网络云歌赛”、建邺区“see音乐节演出”等,并获得南京市“我的中国梦”集体节目选拔赛银奖、建邺区合唱比赛一等奖等好成绩。

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思辨

(一)搭建“世界音乐”教学范式框架,“落地”教学

为更好地实践课程教学范式,学校围绕主题,结合市、区各项教研活动开展了相关的线上及线下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例如:分别开设《波斯市场》《法国号》《小鞋匠》《巴鲁瓦》《非洲鼓魂》《咿呦嘞啦》《瑞士山歌》等以世界音乐课题为主题的音乐课程展示。在每节课的结尾,课题组成员都会围绕着教学设计进行陈述,通过对教学环节的预设与反思进行研讨。经过了两年实践尝试,课题组成员提出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构想模式,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赏,这一部分为教学范式的创新点之一。将查阅资料的自主性交给学生,可查阅的方向有民族舞蹈、民风民俗、民族乐器、民族调式,“世界音乐”的鉴赏需要大量的课外拓展知识,涵盖方方面面,单纯的介绍视频已经不能满足对音乐人文语境的构想与了解。第二部分为创造,这一部分比以往的教学步骤要提前一步,内容也有所改变,创作方向为自制民族乐器、自制民族服饰、自学民族舞蹈动作,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二,学生作为主体,自发性地学习民族舞蹈经典动作,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动作或造型,易模仿易操作,可以轻松跟律动结合在一起。另外,学生可以将自制的作品穿上并加以介绍,还可以用音色相似的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部分为表现,在文化理解的背景下,背景成为相当重要的因素,情景剧为首要呈现的方式,还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情境剧中可以用唱、动、奏、舞加以表现,丰富形式。第四部分为评价,学生进行展示之后,对于表演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给予机会让学生对表演进行深入探讨,提升其鉴赏能力。

(二)建设“世界音乐”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库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导入“世界音乐”教学课程资源,如音响资料、图像资料、乐器分类等。将凝练后的“世界音乐”课程教学范式经典案例上传至平台共享,录制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实况做交流与研讨。教师整理并上传“世界音乐”课程教学相关资源,如声频、视频、文字、图片、链接等,挑选“世界音乐”优质课录制并共享教案和课件,供更多的一线音乐教师参考、学习。同时,整合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优秀作品,并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世界音乐”汇报演出,演出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家校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甚至可以结合现在流行的iPad音乐创编(库乐队)、音乐与舞蹈、音乐情景剧等表演形式。

三、提倡音乐文化认同

理解就是一个对话事件,对话使问题得以揭示敞开,使新的理解成为可能。文本是一个“准主体”,只有破除那种生硬的主客体关系,代之以我与你(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和问答关系,我们才能倾听他者向我们说的话。这样文本的对象不断向理解者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而为了理解文本所提出的问题,理解者又必须提出文本已回答的那些问题,通过这种互相问答过程,理解者不断超越自己的视界。理解的过程就是理解者之间的彼此接纳、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需要在课堂以及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平等“对话观念”,通过彼此之间的文化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意识,实现文化理解。

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建构依然有待完善,我们需要站在他人的视角进行跨文化跨越空间的对话,提高自我接受异文化影响的能力,提高向他人输出本土文化的能力,树立平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从而使文化理解超越个体思维和时空的局限。这门课程最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多元文化、拓展音乐的国际视野、提倡音乐文化认同”的理念,也提升教师教学过中理论与实践的思辨能力,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多元音乐文化观念,构建正确的音乐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殷鼎.理解的命运[M].北京:三联书店,1988.

[2]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3]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洛秦.音乐的构成——音乐在科学、历史和文化中的解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实践哲学视野下“世界音乐”课程教学范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教学范式
关注核心素养 让音乐学习有效生成
电影《撞车》里的跨文化因素解读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
财经类高校教学范式改革探索
跨文化对话之条件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之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