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
[摘 要]读写融合是提升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读写融合目标不明、读写训练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可以基于新课标实施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从明确目标,用好习作单元;分散练笔,搭建读写支架;读写延伸,鼓励创意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能把新课标与统编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4-0093-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凸显读写融合理念,不仅编排了单独的习作单元,还在部分课后练习中设置了“小练笔”,旨在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并进。这充分彰显了编者对读写融合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编者意图把握不准,导致读写融合目标不明,读写训练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的出现。基于新课标、统编语文教材及学生学情,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读写融合教学。
一、明确目标,用好习作单元“专训场”
习作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创新。它主要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大板块组成。通过将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习作分离的局面,为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用好习作单元这一专训场,助力学生习作质量的提升。
(一)单元统整,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在编排上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单元导语页以语文要素的形式提出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单元语文要素,从整体上制订单元习作目标,使单元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从学段目标来看,本单元聚焦“观察”。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前一个要素指向阅读环节,后一个要素指向习作环节。教学时,教师要先统整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从整体上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写作。这样引领学生由阅读走向表达,才能充分发挥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
(二)灵活调整,注重读写融合指导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都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写。如何借助阅读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引领学生从阅读走向习作的关键。教师依据课文特点,灵活调整单元内部板块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读写融合指导,能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1.注重默读训练,了解表达方法
默读有助于思考。统编语文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師要注重开展默读训练,以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表达方法,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提供条件。如,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在教学《麻雀》一课时,课后练习第1题要求学生“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两个默读训练:一是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是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为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默读训练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通过默读来习得表达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注重思维训练,引领交流表达
将阅读心得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依托精读课文,引领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这样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外显,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如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等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把“我”从一开始的犹豫到坚定信心,再到鼓起勇气战胜困难的心理变化过程表达出来。这样能促使学生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提升写作能力。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重视历练学生的思维,通过思维训练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交流,能使学生通过阅读真正习得表达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能力训练,活用助学系统
习作单元编排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等都属于助写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教学时灵活穿插与调整这些内容,或单独教授,或与其他内容进行整合,以实现读与写的更好融合。如,本单元交流平台主要以《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为例,对学生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梳理与总结。因此,教师可以把交流平台与前面的精读课文结合起来,在教完《麻雀》《爬天都峰》后,及时关联交流平台的内容。这样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又如,本单元初试身手编排了两项训练:一是看图写话训练,二是对接生活的小练笔。二者都指向“把事情写清楚”这一目标。在单元习作前,教师结合初试身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更好地实现读与写之间的过渡与融合。
二、分散练笔,搭建读写融合“专训桥”
统编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练笔资源,不仅有明确提出练笔要求的“小练笔”和其他部分课后练习,还包括一些分散而灵活的练笔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显性练笔内容,注重发掘其中隐含的练笔因素,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读写融合支架,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一)依托显性练笔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的“小练笔”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读写融合训练的主要途径,课后练习中的其他练笔内容则起到了补充作用。这些练笔既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又具有序列性等特点,体现了统编语文教材对不同学段学生写的不同要求。教师要依据具体的要求,引领学生进行练笔,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一课,课后练习第3题“‘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这题明确提出了练笔要求,是一项显性训练。教学时,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课文特点,引领学生进行练笔,能极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依托隐性练笔目标
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一些隐含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隐性的练笔内容,引领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课后练习第3题:“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从要求来看,这题是让学生体会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同时,它也是一项隐性的练笔。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课后练习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再仿照这种既关注群体,又关注个体的手法写一写。这样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读写融合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三)挖掘课文资源
在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课文特点,为学生提供自由练笔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真正提升。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一文,主要围绕“绿”展开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春天的讴歌与赞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读写融合的训练要求,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练笔。教师可以这样引出练笔:“绿是自然的颜色,红也是自然的颜色。大自然中还有许多颜色。不同的颜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你喜欢什么颜色呢?请你仿照这首诗写一写自己喜欢的颜色吧!”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融合训练,为学生提供了练笔的契机,使学生拥有更多自由练笔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以单元课文《海上日出》为例,作者在描写时采用了时间顺序和景物变化顺序相结合的方法,表示时间的词句有“天还没有大亮”“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等,表示景物变化的词句有“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等。正是因为这些描写,让文本语言充满独特的魅力,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朝霞”或“晚霞”为题目,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运用的两种顺序相结合的写法进行练笔,以内化文章写法,提升写作水平。统编语文教材中还隐含了许多类似的训练点,等待教师去挖掘。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丰富学生的练笔内容,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读写延伸,开拓创意表达“实践区”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概念。在新课标引领下,教师要把自由读写和创意表达作为教学重点,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依托课外阅读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与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分不开的。统编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快乐读书吧”,不仅为学生的海量阅读提供了媒介,还可以作为读写资源开发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依据“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找准读写训练点,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仿照教材的样子编一编。这样可以有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要求学生读我国古典名著的整本书。在读完《三国演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诸葛亮或周瑜的评价;读完《水浒传》后,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英雄人物;读完《西游记》后,可以让学生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写点评,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与独特见解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并依据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提出相应的练笔要求。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联结学生生活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教师要树立“生活习作”的意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灵活而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拍手歌》一课后,教师可以以“保护环境”为主题,仿照课文创编一首拍手歌。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地球家园”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实践中去,营造乐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用好习作单元,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依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读写支架,引领学生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读写训练,为学生語文素养的提升夯实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高兴鸿.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案例分析[J].语文新读写,2022(9):18-20.
[2] 林秀琴.积于勤 发乎心 形诸笔:基于“双融语文”的读写教学“三路径”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2):60-61.
[3] 赵万文.随文练笔:让读写深度融合: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2(7):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