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2024-04-14 03:01刘鹏金心亦裴忠贵
职教通讯 2024年2期
关键词:一体化校企合作

刘鹏 金心亦 裴忠贵

摘 要: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校企双方作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主体,在协同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产教两张皮”“校热企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的发挥。对此,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的“共同体要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的背景下,以校本实践为基础,从拓宽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发挥企业产教异质资源供给、政府牵头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及加强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挥协同效应,立足行业,赋能产业,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委托专项课题“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JFZ/2023/01)

作者简介:刘鹏,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办校办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金心亦,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产业学院治理;裴忠贵,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办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4)02-0060-07

2023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出了“能够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指导要求。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安排,各大职业院校应把握好现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规律,通过政策创新、教学创新及运行体制创新,将重大创新转变为发展效能,从而为进一步解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方位整合产教资源、构建产教供需协同机制、联合培养人才、推进技术攻关等重大问题提供有效样本。本文在了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相关文件和政策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对校本实践成果的反思,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行动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内涵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1]。职业院校与企业作为共同体的核心主体,可跨区域广泛吸收相关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单位参与建设,建立一套高效的协作和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产教研循环生态圈,“探索产业学院支持基地建设新模式”[2],打通技术型人才成长通道,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变,构建多维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产教融合实践载体。

(二)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一方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一种更为紧密、高效的协作模式,主體从单一转向多元,能够通过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机衔接教学内容与产业要求,满足匹配劳动者技术技能与市场岗位需求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办学实体,资源从分散转向整合,既能够对不同教育主体进行吸纳,也能够与不同教育类型进行贯穿,通过纵横的衔接,畅通了人才成长的道路,实现了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二是专业与行业衔接的必然选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构建职工成长体系为基本实践,通过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协调校企合作利益,实现了职业人才供需结构的平衡,既满足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也促进了人才的精准就业,能够有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多方协同的内生机制要求。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由于以政府主导、市场为基础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生机制尚未形成,产教、校企“两张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体化,能够促进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的积极参与,治理方式从粗放到精准,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实体化地打造产业经济、人才培养、技术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功能的共同体,在多方协同中实现区域发展的新突破。

二、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核心功能发挥不足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多方主体为了共同的目标组织在一起,但每个主体作为独立的单位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运行实践中,共同体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没有均衡好的话,往往会导致参与者积极性不高、依旧“各司其政”、形式“空壳子”等现象。根据《意见》要求,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核心功能主要在于促进资源共享、开展联合办学、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五个方面。如果实现共同体的“共”做不到位,共同体治理不完善,影响了行企校参与各方的平等协商与互惠互利,就无法实现核心功能的正常发挥,容易导致共同体实体化运行过程中出现“血脉不畅”[3]的问题。

(二)管理功能发挥不足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非紧密的合作组织,对组织内的各个主体或单位没有强制约束力,依靠共同体发挥足够的吸引力来激发参与单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为参与者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追求,需要通过共同体的组织管理才能得以实现。在具体实践中,行业和企业从学校获得人才与技术,学校从行业中获得产业需求和经费,需要建立长效的产教融合制度才能满足彼此之间的需要。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产教融合载体,就要发挥组织管理和资源协调作用,成为彼此之间的纽带。在实践运行中,多数共同体难以适应类型复杂的参建单位的管理,资源调配能力不足,多方利益难以平衡,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遇到问题相与推诿的现象”[4]。

(三)服务功能不足

行业共同体基于跨地域、扩展全国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理念,将行校企紧密融合起来,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服务社会的理想愿景。就目前实施案例来看,共同体的组织多数是依托于某一个或多个牵头单位,很难在共同体中共享、研讨、推进人才或科技的相关事宜,无法顾及所有类型参与单位的利益诉求,导致无法为共同体合作单位提供全面、有力的服务。

三、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深化路径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集育人、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多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在学术研究层面,学界要重视对“行业”“一体化”“共同体”等多维概念的深入研究,不断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本体论、结构论与实践论,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在具体实践层面,应当着重对比分析与市域产教联合体错位发展、与职业教育集团的接轨发展,促进三者的相互聚集、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共同发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和侧重点,从而为提升共同体建设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8月牵头成立的“全国地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例,聚焦目标定位,秉持着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愿景,共同体致力于推进地坪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核心功能,主要建立地坪技术、应用以及人才交互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地坪产业学院为载体,打造“产学研转创用”前沿阵地[5],具体如图1、图2所示。地坪产业学院一体化地组织开展地坪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产业技术研发、成果应用推广等,有效助力地坪产业进一步向绿色化、智能化及精益化转型。该校的校本实践可为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探索提供重要参考。

(一)提升职业院校人才供给和服务产业能力,拓宽产教融合办学形态

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好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与资源优势,以匹配“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加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专业化发展,立足新产能调整方向,重组和优化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得专业和产业顺利对接,搭建技术研究、技能培训、资源交互等服务平台,以“企业发榜出题,学校揭榜挂帅”的形式开展专项科研攻关[6]。

1.搭建技术研究平台。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行业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改进、科技开发项目。在实践项目中,其应充分凸显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研发职能,建设技术研究院、技术实验室,联合申报省市重点实验室或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并建设校外技能培训教学基地。

2.搭建技能培训平台。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政府、行企等单位的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搭建“产学研创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岗位实习结合、入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学校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开展多段式工学结合教学,实行进阶式培养、个性化学习,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行业协会为平台,通过众筹模式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增加中小微企业参与学徒培养的机会,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3.搭建资源交互平台。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城市支撑、行业聚能、育人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产业要素集聚融合,如校企混编组建师资团队,搭建产教融合标准化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建设专业展厅,申报省级科普基地,承办全国行业技能大赛等。

(二)激发需求侧和供给侧变革合力,发挥企业产教异质资源供给作用

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一过程涌现出对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的落脚点愈加转向支撑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更加注重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管理功能,在需求导向背景下精准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和技能需求增长点;重新审视组织架构、决策流程、执行规则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制定激励政策,完善评估与反馈机制,保障共同体的运行效率与效果。

1.加强校企亲密合作关系。企业应前置自身人才需求、岗位要求和发展目标,协同学校、政府共同制定《校企合作方案》《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及《教学团队管理办法》等,着力达成专业群对接产业集群,授课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空间对接生产空间,有效衔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保障产教融合实体运行的实效性。

2.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企业应将自身需求融入学校的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各环节中,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写适合校企合作的活页教材与工作手册,为培育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企业还应协助学校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省在线开放课程、省重点教材等。

3.打造与学校优势互补的新格局。企业应发挥自身异质资源优势,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实训实习、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阵地与资源支持,积极贡献师资、教学耗材和实训设备等。

(三)促进各参与方积极性与粘合度,政府牵头制定利益分配制度

政府部门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指引教育工作高质量、规范化及标准化开展的重要主导者,要发挥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推动产教融合规范化发展。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利益是基础,共赢是目标,建立协同机制是重要保障。基于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既关注组织共同目标的实现,也兼顾合作各方诉求的满足”[7],准确把握不同主体的利益交匯点,建设完善的各主体间利益分配制度,明确政府、学校及企业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保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切实增强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黏合度。

1.建立权责清晰的分配规则。政府应明确规定各成员权利和责任,避免利益分配不公导致的争议问题;同时,健全产教融合法律法规,适应行业和教育的发展变化,并且提供充分而灵活的操作空间;积极出台规范性政策文件,科学设计共同体实体化运营制度,确立运营章程,明确规定跨界治理、绩效评价与长效机制,利用制度措施不断降低多方利益主体在合作中的交易成本和治理风险,增强共同体发展的动力。

2.結合实际制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激励与约束机制。政府应加强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与激励,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实践师资队伍与实践场地,为强化产教融合办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共同体建设实际需求和要求,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给予适当的组合式激励措施,有效调动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积极出台《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明确规定企业每年应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于教育工作当中,将企业履职评定结果列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

(四)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助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质量跃升

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下,校企合作虽明确了学校作为落实人才培养、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育人主体地位,但仍需企业、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为此,各方应积极把握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结合企业转型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引进智慧化、数字化办学模式,注重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赋能和培育,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智慧共享平台,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力和产业升级的能动力,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植入产教融合的全过程。

1.建设数字化矩阵,推动职业教育实践范式变革。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与数字科技企业的合作,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站式”高效化、低碳化智能服务,包括云教学平台、智能课堂、电子教学包、虚拟仿真实训室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要与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充分对接,拓宽教育教学的内容、渠道与方法,以突破职业教育教改瓶颈,加强交叉融合型课程建设,拉近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

2.构建校企双师课堂,实现教育资源普惠共享。高职院校应组建一支应用型、复合型、“双师型”师资队伍,联合政府、企业共同组建教师培养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境外研修、技能培训、学术研讨、技能比赛等活动。合作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训场地,政府则为教师培养提供政策、激励手段,政校企联合培养学校教育改革所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此保证学校所组建的师资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智慧化、数字化教学需要,支持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同时,学校还可根据专业需求,聘请企业技术技能骨干与管理人才,担任兼职导师,负责学生的企业实践指导,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进一步组建“企业教师+高职教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为共同体建设提供师资支持和保障。

3.搭建智能化政策平台,打破各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政府部门应利用智能化技术,搭建优质、便捷、高效的政策服务平台与政策宣传平台,着力消除各参与主体的信息壁垒,倡导内部管理信息与外部资源的全面共享。

当前,“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8],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最大优势与难点所在。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旨在通过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的深入合作与互动,促进多方资源的快速流动,共同破解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机制性障碍,为产业经济的建设提供人才的支撑。在深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产教两张皮”,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和服务产业的核心功能发挥不足;“校热企冷”,共同体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缺少合作育人动力,导致产业、教学、科研“血脉”不通,产生了共同体“合而不深”的问题。对此,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当明确以高水平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为主线,建立、完善多方协同管理运行机制,为各个主体的协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只有加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深入协作,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才能凸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重要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22-12-21)[2023-12-03].https://www.gov. cn /zhengce/2022-12/21/content_5732986.htm.

[2]曾天山.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升级版[N].光明日报,2023-08-01(14).

[3]孙明源.首个国家级产教合共同体成立,让产业、教学、科研“血脉相通”[EB/OL].(2023-08-04)[2023-12-03].https://www.antpedia.com/news/30/h-3055830.html.

[4]段文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现实困境、实践路径与发展路向[J].教育与职业,2023(13):50-54.

[5]李雄威,魏建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逻辑、价值内蕴及实施路径[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37-41.

[6]赵建峰,陈凯,戎成.“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5):61-67.

[7]王强,赵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的逻辑、困境与进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1):138-143.

[8]潘海生,王佳昕.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蕴、路径选择与行动指南[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2-27.

[责任编辑   秦   涛]

The Value, Dilemma and Path of Promoting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Integration

LIU Peng, JIN Xinyi, PEI Zhonggui

Abstract: Building an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deepe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onstruction. Currently, as the core ent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munity, bo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such as "The disconnect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s are active but enterprises are passive"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promotion,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leading effect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response to thi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lear require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at "the community should prioritize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ur school,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expanding the form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romoting the heterogeneous resource supply of enterprise for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establishing a benefit distribution system 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enhancing the digitization intellig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collaborative production-education supervision mechanism. These wil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munities, leverage synergies, focus on industries, empower industries,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reate new driving forc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munit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猜你喜欢
一体化校企合作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