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雪,迟海波
(长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无论什么历史时期,勤俭节约一直是人们遵循的基本道德标准。大学餐饮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餐饮文化为教育阵地,切实推动勤俭品格培育落地生根,让“俭以养德”不再是纸上谈兵,助力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尚。
1.餐饮文化
在食物原料加工、食品制作、餐饮消费的过程中,餐饮形式、餐饮用具、餐饮环境、餐饮理念、餐饮安全等一系列围绕餐饮衍生的功能、习俗、艺术、价值、思想、影响、哲学等全部事宜,均可归结到餐饮文化的概念之中。
2.勤俭品格
勤俭即勤劳节俭,是古人修身立德的基本要求。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和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更是塑造和确立民族品格的根本。穷当克俭,富而思俭。勤俭品格是推进当今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赋予了勤俭品格以新的内涵,即“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所具有的实践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的时代内涵”[1]。
1.涵育功能
大学餐饮文化的涵育功能是指,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涵养化育大学生,挖掘大学餐饮文化中的教育因素,向大学生“传递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2],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目的。
2.引导功能
大学餐饮文化的引导功能是指,以大学餐饮为依托,将教育内容寓于物质文化之中,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价值观念、理念和行为准则。
3.约束功能
大学餐饮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通过建设大学餐饮文化构建一种由全校师生集体认同的积极正向的意识观念和道德品格,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促使大学生加强自我约束,提升其核心素养,最终在校园生活中形成不断浸润学生品格的行为准则。
1.马克思主义节约思想的本质要求
勤俭品格是马克思节约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的节约思想为勤俭品格培育提供了思想依据,勤俭品格的培育是马克思节约思想在中国的实践路径。“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约”[3]。马克思的节约思想揭示了节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间的节约相当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形态。”[4]因此,要想构建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必须培育人的勤俭品格。
2.勤俭品格培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勤俭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品格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纵观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勤俭始终是修身立德、持家立业、安邦定国的根本。“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出自白居易《太平乐词》,“大抵尝历艰难,便自然节俭;稍习富贵,便自然奢华”出自《英烈传》,这些都表明先贤对勤俭品格的重视。古今劳动人民在创造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崇尚勤劳、恪俭黜奢的优秀传统美德,勤俭品格在经历历史长河的冲刷,仍旧凛然立于传统道德品格之林,说明勤俭品格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继承弘扬勤俭品格,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路径”[5]。勤俭不是吝啬,而是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是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只有赓续民族文化血脉,继承培养勤俭品格,才能开拓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新时代社会新风尚的文化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逐渐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浪费现象不仅是资源浪费现象的反映,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勤俭节约精神高度重视,强调“浪费之风必须狠刹!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7]这充分表明狠刹浪费之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体现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强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同样离不开勤俭节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8]培育勤俭品格,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培养高质量人才,构建社会新风尚。
1.浪费现象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对于部分学校存在的粮食浪费行为,要加强引导和管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美德”[9]。相关研究指出,我国粮食浪费仍然严重,“我国耕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在小幅降低,但是粮食浪费量却在攀升,我国每年粮食浪费量大约相当于粮食进口量的1/2。”[10]大学食堂浪费现象在一些学生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部分学生将剩饭剩菜随意丟弃在餐桌上,对浪费行为满不在乎,对勤俭品格宣传标语熟视无睹。
2.享受主义滋长
部分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强调个人欲望的满足,过分看重自身享受,把享受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对学业、道德、能力等的追求降低,热衷于对物质占有的满足感,放弃了远大的理想和更高层次的追求。他们不思考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看重物质利益,产生错误认知,导致消费异化倾向。
3.攀比之风趋盛
大学生群体内的家庭条件往往差别很大,有的学生依仗良好的家庭条件,经常集结同学吃喝玩乐,大肆铺张挥霍;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足以支撑高昂的消费,但为了满足虚荣心,仍然攀比消费,一味地跟风购买奢侈品;有的学生采取“小额贷”“裸贷”等方式提前消费,最终导致深陷泥潭,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此类案例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1.社会多元价值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民群众的饮食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日益富足,饮食观念大大转变。当代大学生对艰苦岁月感受不深,对勤俭品质的认知不足,勤俭意识树得不牢。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享乐主义等腐朽观念侵袭中国社会,奢侈浪费、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逐渐蔓延,不断冲击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产生认知偏差,生成错误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2.教育引导力度不足
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多以教授课堂知识为重点,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对相关课程设置不足,使课堂的思想道德教育基本停留在书本层面,对学生勤俭品格培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不了解大学生勤俭品格养成的现状,对大学餐饮文化建设不重视,未形成对学生勤俭品格的教育闭环。
3.家庭教育有所缺失
由于孩子的学习压力较大,家长出于心疼、亏欠等心理,不免生成从物质方面做补偿的心理和行为。所以,很多孩子未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家长勤俭意识不足,既未认识到勤俭品格对孩子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也未能在日常言行方面为孩子作出正确示范。家庭未能承担勤俭教育责任,反而过分依赖于学校教育,导致大学生对传承勤俭品格的意识不强,认知存在偏差,行为实践自然不深。
勤俭品格的培育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血脉的赓续,更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既有“爬雪山,过草地”“渴饮雪水,饥食草根”“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漫漫长征路,也有“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井冈山艰苦岁月。正是由于革命先辈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宝贵品格,中国共产党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风华正茂的百年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厉行节俭,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11]勤俭品格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富足,但“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11]大学生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只有不断深化大学生勤俭品格培育,切实将勤俭节约精神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格,才能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12]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作为人才的主要来源和引领未来的先锋,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勤俭品格的培育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人格的完善。
其一,勤俭品格有利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始终都在于立德,勤俭品格是道德品质的基础,道德品质是完善人格的根本。培育勤俭品格,就是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就是在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培育勤俭品格,有利于正向引导大学生克制不良欲望、抵制诱惑,帮助他们在是非、对错面前作出正确的抉择,树立更高的道德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其二,勤俭品格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素养的提升。勤俭含有勤勉、勤学等意。孔子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勤学思想。加强勤俭教育,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知识素养,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其三,勤俭品格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追求的升华。加强勤俭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的纯洁性,赋予大学生更高的价值追求,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在思想上始终与党的初心相契合,在行动上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勤俭品格培育是新时代德育教育理念的延伸,是对“立德树人”思想的发扬,是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其一,创新思想教育的育人理念。勤俭品格培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更新育人理念的过程。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会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加强道德修养,发挥行为师表、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教育者可以勤俭品格培育为突破口,对思想教育理念进行更新,从认识层面解决实际问题。
其二,转变思想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思想教育一般以教师为主导,难以令学生产生共鸣。勤俭品格培育更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为着力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更易引发学生反思,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其三,发展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维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固化模式,不利于使教育内容真正入脑入心。以勤俭品格培育为主题,对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有利于转变思想教育方式,让教育内容更鲜活色彩,更具有实践性。
1.搭建学习平台
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将大学餐饮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联动,让勤俭品格培育不只停留在知识讲授层面。应利用大学餐饮文化将勤俭教育立体化,让学生带着对勤俭的思考走进食堂,把勤俭和日常生活建立联系,让食堂成为学生勤俭行为教育的课堂。
2.建设实践基地
以大学餐饮文化为载体,在食堂开展“食堂工作日”“拒绝浪费从我做起”“学会勤俭传承传统”“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节约粮食不挑食”等主题实践活动,将食堂作为勤俭品格培育的实践活动地点,将餐饮勤俭作为教育内容,将浪费现象作为反面教材,使学生深刻体会勤俭的重要性,深入发掘大学餐饮文化的涵育功能。
3.塑造宣传阵地
宣传勤俭品格,举办勤俭品格发扬活动。可以在食堂播放中国古代有关勤俭的教育类视频、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岁月的影片等,使学生受到勤俭教育,传承勤俭美德。
1.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授课教师和思想教育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会学生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明确浪费粮食等行为令人不齿。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在餐饮方面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勤俭节约的表率,提升学生群体对勤俭节约的认同感。
2.进行心理辅导
大学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最为贴近的教育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者,也是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者。学生铺张浪费行为的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价值观出现偏差。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与学生沟通谈话,纠正学生认知偏差,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3.强化监督管理
食堂职工作为大学餐饮文化的服务保障人员,也应是勤俭品格培育的参与者,应在提升服务意识的同时,对学生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的行为予以劝阻,劝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对挑食、剩饭等行为进行监督、提醒。
1.营造榜样激励氛围
先圣大贤、革命先辈和精神领袖是最容易得到学生认可的榜样。发挥榜样示范力量,激励学生效仿,有利于学生对勤俭文化的认同。可以将古代思想大家关于勤俭的论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先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俭的讲话等制成标语,涵育学生勤俭品格。
2.营造主流价值氛围
调动师生积极性,吸引更多师生加入勤俭节约环境营造的行列中,引导广大师生做到勤俭节约,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具象化的整体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主流价值。
3.营造底线约束氛围
要将勤俭节约品质内化为全校师生集体认同的道德品格和集体认可的道德底线。当环境、教育者和学生三者共同体现出一种集体的道德意志时,就会形成一道学生不愿越过的道德底线,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大学餐饮文化就会在校园内发生效用。
大学餐饮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大学文化建设内容体系中,并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勤俭品格培育的积极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勤俭品格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培育大学生勤俭品格作为大学餐饮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正面涵育大学生勤俭品格,刚性管理校园浪费行为,积极营造勤俭文化环境,保障大学生勤俭品格培育工作落地见效。